山藥又名薯蕷、懷山藥。 載《神農本草經》。 系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 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 切去根頭, 洗淨, 除去外皮及鬚根, 用硫黃熏後, 乾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乾燥山藥, 置清水中, 浸至無干心, 悶透, 用硫黃熏後, 切齊兩端, 用木板搓成圓柱形, 曬乾, 打光, 習稱“光山藥”。
【炮製方法】1.山藥:《雷公炮炙論》:“用鋼刀削去上赤皮, 洗去涎, 蒸用。 ”《新修本草》:“搗細, 篩為粉。 ”《食醫心鑒》:“拍令碎用。 ”《太平聖惠方》:。 搗為末。 ”《本草圖經》:“取粗根, 刮去黃皮, 以水浸, 末白礬少許添水中, 經宿取, 淨洗去涎, 焙乾。 ”《傳信適用方》:“竹刀刮去皮, 布巾揩淨,
2.炒山藥《活幼心書》:“慢火炒令熱透。 ”《校注婦人良方》:“半生半炒黃。 ”《瘡瘍經驗全書》:“微炒。 ”《吳鞠通醫案》:“炒焦。 ”現行, 取淨山藥片置鍋內, 用文火炒至微黃色, 取出放涼。
3.麩炒山藥:取麥麩皮, 撒入熱鍋內, 用中火加熱, 俟冒煙時, 投入山藥片, 拌炒至黃色, 取出, 篩去焦扶皮, 放涼。 山藥片每100kg.用麥麩10kg。
4.土炒山藥:《本草害利》:“入脾胃土炒。 ”現行, 取伏龍肝粉, 置鍋內, 用文火炒熱, 投入山藥片, 拌炒至表面掛土色, 取出, 篩去土粉, 放涼。 山藥片每100kg, 用伏龍肝粉30kg。
5.米炒山藥:取淨山藥片和米, 投入熱鍋內, 用文火炒至米呈黃色, 取出, 篩去米, 放涼。 山藥片每100kg,
6.蜜麩妙山藥:《食療本草》:“熟煮和蜜。 ”現行, 將蜜炙麥麩撒入熱鍋內(約180℃), 炒至冒煙時, 投入淨山藥片, 再炒至微黃或金黃色, 取出, 篩去焦麩皮, 放涼;或將蜜水拌麥麩, 撒入鍋內微火炒幹, 加入淨山藥片, 炒至微黃色, 取出, 篩去焦麩皮, 放涼。 山藥片每100kg, 用蜜麩1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