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話儘管傷人,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絕於耳。 從形式和內容上來講, 從含有輕微惡意的傳聞程度的壞話, 到當著本人的面, 指著別人鼻子謾駡的壞話, 壞話的惡意和激烈程度是應有盡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說別人壞話顯然是一種攻擊行為。 儘管一說起攻擊行為, 人們馬上會想到暴力等肢體的攻擊行為, 其實, 運用語言中的“說壞話”也是非常明顯的一種攻擊。 比起暴力, 人們更傾向於頻繁地使用“說壞話”這種語言性的攻擊武器。 任何一種動物, 為了自我防衛, 或者為了同種之間的競爭和爭鬥,
單位裡的頂頭上司是一個愛耍威風的傢伙, 如果因為討厭他就揍他一頓的話, 理虧的是揍他的人。 還有, 近鄰之間發生口角的時候, 經常使用暴力來解決的話, 我們的日常生活就無法順利進行。
用“言語”來攻擊對方的第一個辦法, 是沖著當事人的面, 罵他“笨蛋”、“傻瓜”, 或者直截了當地說:“你這裡做錯了!”“我對你很生氣!”這是一種直接說出來的形式。
一般情況下, 有教養的人是不會直截了當地當面發起口頭攻擊的。
第二個辦法是向第三者訴說,
譬如, 被上司訓斥後窩了一肚子氣的部下, 本來是應該直接反駁上司的, 但害怕遭到上司的報復, 就會失去直接反駁的勇氣。 怎麼辦呢?作為心理上的一種替代行為, 這個部下就會選擇向第三者訴說, 以發洩心理上的不滿。
不直接對當事者說而轉向對第三者說, 這種方式在很多場合是明顯包含了發洩自己心理不滿的意識。
說壞話只是為了消除心中的不快。 儘管事情或者局面不會因為說了壞話而發生什麼改變, 但至少被上司搞壞的心情會因痛快的發洩而產生好轉。 不過,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說壞話代表人的行為,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可能就會被人貼上“上司的對頭”的標籤。
另外,
為什麼說了壞話會心情舒暢?
當你感到強烈的心理不滿而又不能向對方採取直接的進攻行為時應該怎麼辦?
第一, 故意不去意識到不滿, 將其埋在心底深處(深層心理), 強迫自己相信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什麼也沒感覺到。 用心理學家Freud提倡的精神分析的自我防衛機制來解釋的話就是自我壓抑。
第二, 對當事者以外的人或事物進行發洩。 例如, 受到上司毫無道理的訓斥以後, 就到廁所裡去沖著鏡子做個鬼臉, 或者把垃圾箱一腳踢飛。 這當然也是一種發洩不滿的方式, 但比這更常見的方式恐怕是邀請意氣投合的同事或部下一起去酒店, 想怎麼說當事者的壞話就怎麼說, 盡情讓不滿發洩出來。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Miller的欲望不滿攻擊理論, 人一旦陷入欲望不滿就會採取攻擊行為,
但是, 與不會說話的垃圾箱和廁所門相比, 如果物件是人的話, 就會有遭到反擊的可能。 特別是直接的面對面的發洩會招致對方猛烈的反擊。 但如果是向第三者傾訴, 相反還會得到第三者的贊同意見, 激發他人的同情心。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這更讓人安心, 更容易得到滿足。
向第三者訴說無法向當事人直說的話, 並得到聽眾的贊同, 從而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舒暢感, 這也是“精神發洩”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上述行為,潛意識中被壓抑的不滿可以得到釋放。傾訴對象只要不是不滿的當事人,不管對方是誰,你壓抑了許久的不滿得到釋放這個行為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向第三者訴說要輕鬆容易得多,使你能夠達到發洩不滿的目的。
為什麼人會對說壞話感興趣?
在我們的社會,你公開地說別人壞話,只要不觸犯法律,別人也無法處罰你,但對一個有良好教養的人來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然而,有些人還是要偷偷地說別人的壞話。這是因為,這種行為越是不被允許,人們就越想做,甚至不惜觸犯禁忌講壞話,也會給聽的一方“說的內容很真實”的印象。特別是在說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句:“只在這兒說說。”“只和你一個人講講的,不要講給別人聽。”好像壞話的內容是怎麼真實似的,是很有價值的情報。而且話題往往是不在場的人的性格上的缺點、生活上遇到的麻煩、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犯的錯誤等一系列圍繞別人消極面的話題。似乎給人這樣一種感覺:講對方壞話是犯忌的,但我實在忍無可忍,只好說出來,所以全都是真的。
但為什麼這個“只在這兒說說的”壞話,不能到此為止呢?這是因為,誰都對壞話感興趣,誰都想傳壞話。古話說:“壞事傳千里”,十分形象地說明了壞話的傳播速度之快。而且想把壞話傳得更快更廣的話,一定要加上“只在這兒說說”或者“絕對要保密啊”之類的話,這樣,壞話反而會傳得更快更廣。為什麼呢?理由之一就是:壞話有“可信度”。
壞話的巧妙說法
說別人壞話的這種行為,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從說壞話人的角度來看,說壞話有說壞話的好處,能夠起到淨化感情和消除不滿的作用。但是,對被說壞話的人來說是不好的,被人說壞話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為此,如何才能把壞話說得高明一點就顯得尤其重要。
“確實,在那個工作中,他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從性格上說也有好的一面”,“以前,或多或少還得到過他的一點幫助”,不忘記加上這種類型的好話。
另外,“雖然現在是在說他的壞話,其實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這種過失,不光是他會犯,誰都有可能犯的”等等,附加一句袒護的話,表示自己不是在進行人身攻擊。
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旦氣氛高漲起來,最終壞話的內容或負面的程度會不斷升級,沒有打算說的壞話也會脫口而出。這一點一定要小心為妙。
還有,壞話宣洩以後,不要忘記運用“結尾好的話一切都好”的心理技巧。也就是說,最後不要忘記對聽壞話的人說:“今天一直聽我發牢騷,我是一吐為快了。托你(們)的福,明天能夠高高興興上班了,多謝多謝。下次再一起喝吧!”微笑著握手告別。
聽的人到現在為止一直在聽你喋喋不休的壞話,儘管會認為“好你個傢伙,敢這麼說他(她)壞話”,最後因為你的握手和微笑,他就會想,“就算幫他消消氣吧”,就會淡忘你剛才說人壞話的毒舌頭,會想到“他吐了口氣心情好轉了”,會覺得自己幫助了你,也不再認為你在憎恨壞話的物件了。人的身上都有這樣一種心理機制,即對最後結束時的所見所聞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說壞話只是對自己不好心情的一種宣洩,叫一個人一生中不說別人一句壞話,那大概是不可能的。從心理學說,一個人能夠理智對待別人說壞話,能從說壞話中領悟一點什麼,那就是很有意思了。
這也是“精神發洩”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上述行為,潛意識中被壓抑的不滿可以得到釋放。傾訴對象只要不是不滿的當事人,不管對方是誰,你壓抑了許久的不滿得到釋放這個行為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向第三者訴說要輕鬆容易得多,使你能夠達到發洩不滿的目的。為什麼人會對說壞話感興趣?
在我們的社會,你公開地說別人壞話,只要不觸犯法律,別人也無法處罰你,但對一個有良好教養的人來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然而,有些人還是要偷偷地說別人的壞話。這是因為,這種行為越是不被允許,人們就越想做,甚至不惜觸犯禁忌講壞話,也會給聽的一方“說的內容很真實”的印象。特別是在說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句:“只在這兒說說。”“只和你一個人講講的,不要講給別人聽。”好像壞話的內容是怎麼真實似的,是很有價值的情報。而且話題往往是不在場的人的性格上的缺點、生活上遇到的麻煩、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犯的錯誤等一系列圍繞別人消極面的話題。似乎給人這樣一種感覺:講對方壞話是犯忌的,但我實在忍無可忍,只好說出來,所以全都是真的。
但為什麼這個“只在這兒說說的”壞話,不能到此為止呢?這是因為,誰都對壞話感興趣,誰都想傳壞話。古話說:“壞事傳千里”,十分形象地說明了壞話的傳播速度之快。而且想把壞話傳得更快更廣的話,一定要加上“只在這兒說說”或者“絕對要保密啊”之類的話,這樣,壞話反而會傳得更快更廣。為什麼呢?理由之一就是:壞話有“可信度”。
壞話的巧妙說法
說別人壞話的這種行為,不是想改就能改掉的。從說壞話人的角度來看,說壞話有說壞話的好處,能夠起到淨化感情和消除不滿的作用。但是,對被說壞話的人來說是不好的,被人說壞話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為此,如何才能把壞話說得高明一點就顯得尤其重要。
“確實,在那個工作中,他發揮了自己的長處”,“從性格上說也有好的一面”,“以前,或多或少還得到過他的一點幫助”,不忘記加上這種類型的好話。
另外,“雖然現在是在說他的壞話,其實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這種過失,不光是他會犯,誰都有可能犯的”等等,附加一句袒護的話,表示自己不是在進行人身攻擊。
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旦氣氛高漲起來,最終壞話的內容或負面的程度會不斷升級,沒有打算說的壞話也會脫口而出。這一點一定要小心為妙。
還有,壞話宣洩以後,不要忘記運用“結尾好的話一切都好”的心理技巧。也就是說,最後不要忘記對聽壞話的人說:“今天一直聽我發牢騷,我是一吐為快了。托你(們)的福,明天能夠高高興興上班了,多謝多謝。下次再一起喝吧!”微笑著握手告別。
聽的人到現在為止一直在聽你喋喋不休的壞話,儘管會認為“好你個傢伙,敢這麼說他(她)壞話”,最後因為你的握手和微笑,他就會想,“就算幫他消消氣吧”,就會淡忘你剛才說人壞話的毒舌頭,會想到“他吐了口氣心情好轉了”,會覺得自己幫助了你,也不再認為你在憎恨壞話的物件了。人的身上都有這樣一種心理機制,即對最後結束時的所見所聞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說壞話只是對自己不好心情的一種宣洩,叫一個人一生中不說別人一句壞話,那大概是不可能的。從心理學說,一個人能夠理智對待別人說壞話,能從說壞話中領悟一點什麼,那就是很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