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調理脾胃防治感冒

從臨證實踐中感悟到, 調理脾胃防治感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特別對體虛、胃腸型感冒且反復發作者, 尤為適合, 且有治癒後不易復發、療效穩固等優勢。

脾胃與肺之關係

眾所周知, 脾胃和肺具有相生關係, 脾胃為肺之母髒, 肺主氣而脾益氣, 肺所主之氣來源於脾。 正如清代名醫何夢瑤所說:“飲食入胃, 脾為運行精英之氣, 每日周布諸腑, 實先上輸於肺, 肺先受其益, 是為土生肺金, 肺受脾之益則愈旺, 化水下降, 澤及百脈。 ”

表面上看, 較易感冒是由於肺之衛氣不足, 而實際上, 卻是與脾氣不足有關——脾不能益氣則肺氣虛,

肺氣虛則衛氣不足, 從而易發感冒。

從另一方面來講, 脾雖是肺之母髒, 但脾胃的運化又賴於肺氣的宣發。 飲食入胃之後, 將精氣游溢於脾, 脾又將津液輸布於肺, 肺賴其宣發之性, 再將津液輸布全身, 清者上行, 濁者下達, 方使脾胃中的水濕不致停留。 可見, 肺氣雖來源於脾, 而脾胃的運化功能, 卻又和肺分不開。

前人有“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之說。 痰之所以“生”, 與脾陽不足有關;痰之所以“貯”, 則與肺氣不宣有關。 由此可見, 感冒伴有痰濕存在者, 在宣肺解表的同時, 應適當加一些祛痰和胃之品, 方有利於感冒的治癒。

調理脾胃之意義

補土派創始人李東垣在其著作《脾胃論》中指出:“脾胃一傷, 百病叢生。 ”內在的元氣充足,

則疾病無從發生, 而元氣充足與否, 關鍵又在於脾胃是否健旺。

《素問·經脈別論篇》雲:“飲食入胃, 遊溢精氣, 上輸於脾, 脾氣散精, 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 五經並行, 合於四時五臟陰陽, 揆度以為常也。 苟飲食失節, 寒溫不適, 則脾胃乃傷, 喜怒憂恐, 勞役過度, 而損傷元氣, 既脾胃虛衰, 元氣不足……脾胃之氣下流, 使穀氣不得升浮, 是生長之氣不行, 則無陽以護, 其榮衛不任風寒。 ”此即脾肺氣虛易發感冒的主要原因。

臨床上發現, 許多感冒患者,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 多因脾胃損傷, 導致正氣虛弱, 從而易於感受外邪而感冒。

感冒發燒後應用抗菌素等治標的方法, 雖然感冒得到了控制, 但極易損傷脾胃。 尤其是兒童,

容易導致體質越來越差, 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防治原則與治法

臨證時, 根據具體情況, 謹慎處理, 急則治標, 緩則治本。 內傷外感並見者, 若內傷重、外感輕, 則以調理脾胃為主, 輕劑解表即可;若外感重者, 則當以解表為先, 調理為輔。

“虛則補之”是治療虛證大法, 然而補藥應用不當, 反使脾胃運化呆滯, 致生變證。 因此, 在臨床辨證用藥時, 應酌情加入砂仁、陳皮、生薑、大棗之類, 以促進脾胃運化, 升發中焦氣機。 其中, 陳皮有補有瀉, 可升可降, 有調中快膈、導滯消痰之功;生薑解鬱調中, 開痰下食而暢胃口;大棗乃脾經血分之藥, 補而運之, 以發脾胃升騰之氣。 薑棗同用, 生薑助衛發汗, 大棗補益營血, 防止汗多傷營, 共奏調和營衛之功。

臨床上對體虛、胃腸型感冒,

常採用益氣固表、調和營衛法治之, 方用玉屏風散合桂枝東加減, 或用補中益氣湯酌加桂枝、仙靈脾、菟絲子、生薑、大棗等, 多獲良效。 對於脾胃虛弱, 易發感冒者, 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或補中益氣丸緩圖, 亦可預防感冒或慢性支氣管炎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