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

《溫病條辨》首方為桂枝湯, 且桂枝用量倍於芍藥, 故頗受後人非議, 認為目無法紀, 自亂其例。 其實桂枝湯在此不但用之得當, 亦證明吳鞠通精究《傷寒論》始著《溫病條辨》, 而溫病乃《傷寒論》之陽明病也。

溫病分為溫熱、濕溫兩大端。 溫熱病多發于“溫邪上受”, 溫病初起, 同傷寒一樣, 亦多見惡風寒, 其原因多釋為溫邪郁遏衛氣, 衛氣不得舒展衛外而惡寒。 《傷寒論》曰:“桂枝下嚥, 陽盛則斃。 ”故雖惡寒, 用桂枝湯, 乃以熱濟熱, 無怪乎後人之多議也。

所謂溫病, 非溫邪上受。 人居天地間, 外界溫度往往不及體溫, 溫熱何能為邪而傷人乎!實則溫病乃陽明病,

故前人多有“陽明乃發溫之藪”之論。 其發病多素有內熱, 複感外寒之後, 熱氣內蒸, 寒邪外散, 從而發為溫病。 故其立法, 當先疏散其外, 後清宣其內。

試以兩書原文述之。 《傷寒論》曰:“陽明病, 脈遲, 汗出多, 微惡寒者, 表未解也, 可發汗, 宜桂枝湯。 ”脈遲, 汗出多, 責之裡熱, 微惡寒者, 責之外寒, 故以桂枝湯散去外寒, 而後方除其裡熱。 故《傷寒論》又曰:“服桂枝湯, 大汗出後, 大煩渴不解, 脈洪大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以白虎加人參湯清宣其內熱。 《溫病條辨》承《傷寒論》之旨, 開卷即曰:“太陰風溫, 溫熱, 溫疫, 冬溫, 初起惡風寒者, 桂枝湯主之, 但熱不惡寒而渴者, 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 ”“太陰溫病, 惡風寒, 服桂枝湯已, 惡寒解, 餘病不解者,

銀翹散主之。 ”吳氏正同《傷寒論》, 以桂枝湯散其外寒, 又恐其力不足, 乃倍桂枝之量;風寒解後, 複以銀翹散清宣, 然胡希恕認為其力平和, 故“多汗渴甚, 仍須加石膏”, 又得白虎湯之義也。

不僅如此, 《傷寒論》更為廣博, 更論述曰:“汗出譫語者, 以有燥屎在胃中, 此為風也, 須下之, 過經乃可下之。 ”成無幾注曰:“以汗出為表未罷, 故雲風也。 ”“須過太陽經, 無表證乃可下之。 ”《傷寒論》又曰:“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趙本注:一法與桂枝湯), 其熱不潮, 未可與承氣湯。 ”一言“此為風也”, 一言“與桂枝湯”, 正說明應先以桂枝湯散其外寒, 方可下其燥屎也。

更廣而論之, 《傷寒論》曰:“陽明病, 脈浮無汗而喘者, 發汗則愈, 宜麻黃湯。 ”則言若為風寒表實證, 當據證先處以麻黃湯,

而後方能著手處理陽明之裡熱也。

仲景示人以規矩, 陽明病雖發, 外有風寒禁錮, 據其表實表虛, 或以桂枝湯解之, 或以麻黃湯發之, 而後或清之或下之。 吳鞠通只立桂枝湯以解之, 銀翹散以清之, 未及麻黃湯、承氣湯, 則知其去仲景亦天壤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