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際氣泡”,請勿碰觸

不止一次地聽朋友說, 地鐵裡即使有空座, 他也選擇站著。 因為, 有太多人用身體侵犯別人的空間, “一點兒也沒有公共公德。 ”

有人把對開的報紙直接伸到了鄰座的腿上, 專心致志時甚至把頭也探過去;

有人把胳膊往鄰座靠背上一放, 扭頭去看窗外風景, 殊不知被他圈住的大男人正如坐針氈;

還有人似乎很焦慮, 一會兒抓抓頭皮, 一會兒摸摸膝蓋, 一會兒雙手抱肩, 碰到旁邊的人時會迅速說“對不起”, 但是當10分鐘內, “對不起”別人超過3次, 同樣讓人崩潰……

有過類似經歷嗎?在同一場景下, 如果你也有不舒服的感覺,

甚至覺得自己被侵犯了, 那麼無疑, 這些人觸碰到了你的“人際氣泡”。

人人都有保護自己個人空間的本能, 尤其是公共場合, 大家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 彼此都是陌生人卻要保持良好的關係,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很形象, 叫做“人際氣泡”。 就是說, 我們周圍存在著一個個看不見的“氣泡”, 為自己劃分了一塊“領地”。 有“氣泡”的保護會覺得很安全, 如果氣泡被侵犯了, 就會感到不安甚至發脾氣。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 當裡面只有一位讀者時, 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的旁邊。 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 結果證明, 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容忍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 當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後,

很多被試者會默默地移到別處, 有人甚至明確地問:“你想幹什麼?”

這是一個人際距離的問題, 證明了一個簡單的結論:沒有人能容忍他人闖入自己的空間。

${FDPageBreak}

這種“闖入”不單指距離上的, 還包括聽覺、視覺和嗅覺上的。

每年夏天, 總會聽到身邊男同事的抱怨:最怕上下班時間擠公車, 前胸貼後背也就罷了, 體味和視覺的污染更讓人難以忍受。 香水、脂粉夾雜著汗味, 讓人直想打噴嚏。 好不容易坐下了, 一抬眼, 看到一截“游泳圈”, 隨著公車的擺動晃晃悠悠, “如此身材嚇不到自己, 出來嚇別人”。

話雖刻薄了點兒, 不過確實有那麼一部分人, 在一個屬於公眾的場子裡, 有意無意地侵犯別人的“氣泡”。

你可能經常在地鐵裡不自覺地大嗓門兒接電話,

也習慣了任憑自己的手機在辦公桌上響個不停, 更可能喜歡在餐廳吃飯時與同伴相談甚歡。

簡單地, 玩一下角色置換。

看到別人在地鐵裡旁若無人地打電話, 你會不會有誤闖別人家客廳般的尷尬?

聽到同事的手機在辦公桌上頑固地響, 你是不是恨不得用棉花團塞上耳朵?

正享受一款美食卻聽到鄰座高聲談論寶寶腹瀉, 你是不是也皺著眉頭投去憤怒一瞥?

所以, 保證自己“氣泡”不被侵犯的最聰明方式就是, 不去觸碰別人的氣泡。 美國作家湯瑪斯·索威爾說, 對別人有禮貌和體貼就像投資一分錢卻得到一塊錢的回報。 如果人人都慎重投下這一分錢, 或許人人都會愉快地收下這一塊錢了。

${FDPageBreak}

可以在內心放一面鏡子,

對照看著自己就知道什麼地方需要保持, 什麼地方需要改進。 從細枝末節學起並沒有什麼不好, 關鍵是讓“故意”成為習慣。

比如, 打電話時記住“喂”的音量, 直徑3米內可聽見即可。 最多“喂”三次, 三次還不行, 死心了吧!電話本是私人財物, 你要怎麼打無可厚非, 但記得你是在公共場所, 如果無法拿捏音量, 請閉門苦練請同伴幫你聽, 及格後再出門。

再比如, 在不同的場合穿適合該場合的衣服, 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基本禮貌, 也是尊重自己的體現。 在辦公室穿胸口過低的吊帶或是超低腰的褲子, 低頭彎腰時的毫無遮攔會讓你的職場形象大打折扣。

還有很多, 再說就是泛談社交禮儀了。

不過, 先補補禮儀課, 再出入公共場合,

可能就不會那麼頻頻侵犯他人的“氣泡”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