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微博關注太多 感覺不會再愛了

為了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消息, 信息量不落後於人, 加上微博可以單向無限制交流的特點, 關注幾百個微博用戶毫不稀奇, 甚至有關注數量上千的。 人一天的時間就24小時, 除去工作吃飯睡覺學習, 刷微博的時間不算多, 因此有些人疑惑關注那麼多人能看得完全部消息嗎?

數位是一種心理安慰

儘管明白消息看不完, 然而信息量跟關注量有直接關係, 龐大的關注數量令人產生了滿足感——有充足的關注量不用擔心消息漏了。 可是由於這種虛假的自我安慰心理, 人就成了被動接受消息, 等待消息送上門,

而缺少主動搜尋的積極性。 筆者有朋友關注的用戶不足50個, 知道消息的速度和數量卻比許多有一兩百個關注的人更快和更多, 因為他習慣自己去翻找消息, 觸覺變得更為靈敏。 實際上, 渴望掌握資訊的人就應該是充滿主動性的。 習慣等待消息的人受社會環境影響通過增加關注量以示作為資訊潮流的一份子, 換言之其實你並不是真心想知道那麼多東西的。

資訊太多, 刷到眼花繚亂

微博並不是專業彙集、分類資訊的平臺, 由於微博的組成大部分是靠個人使用者, 所以發佈的內容受個人喜好影響, 通常日常生活瑣事居多。 關注某個使用者能看到自己想要的資訊, 也連帶不需要的資訊, 而且作為粉絲的你毫無內容選擇的權力。

信息量多的同時亦意味著資訊內容的雜亂——起碼有一半的資訊對你來說是無用的。 過分混亂的資訊會擾亂人思維的連貫性, 造成思維碎片化, 注意力也受到影響。 現在很多人習慣性刷微博而難以集中精神去長時間做事情。 不僅如此, 對於資訊的判斷力也下降了許多, 取而代之的是衝動下結論, 面對海量資訊如何判斷正確錯誤對於大部分隻想稍微瞭解或是用微博打發時間的人來說太耗費腦細胞和時間了。

資訊疲憊, 感覺不會再愛了

人腦每日接收的資訊是有限的, 樣樣都想抓住, 可是越多東西想要記住就會忘記越多。 這就是為什麼刷微博看到太多東西會感到精神疲憊。 造成疲憊感的另一方面是自我認同的混亂。

每天一股腦湧來的信息量, 陷入各種各樣的評論和觀點, 眼界和角度是開闊了, 但是在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 竟然發現要保持自己原本的立場是這樣困難, 隨時都會被千奇百怪的事和他人的觀點刷新三觀。 當三觀受到撼動, 自我認同同時受到威脅, 容易令人生出厭煩、焦慮情緒和疲憊感。 因為此時你已經缺乏安全感, 人類的安全感離不開自我肯定和別人的肯定。 另外國人喜歡閱讀負面消息的心理導致微博上負能量的傳播廣泛又快速。 一邊看著一邊不快樂, 不快樂還是被迫繼續關注, 資訊綜合症成了互聯網時代下人類的通病。

借用高手一句:你知道太多了!知道太多的人總是不快樂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