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 別名交藤、赤首烏、紫烏藤, 學名polygonummultiflorum thunb., 屬蓼科(polyglnaceae)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 何首烏嫩莖、葉、塊根均可食用, 其塊根又稱首烏, 莖稱夜交藤均為滋補上品。 我市何首烏主要分佈于萬市等鎮。
一、植物學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中空, 長3~4米。 有肥大塊根, 外皮黑褐色, 內粉紅色。 葉互生, 心臟形, 全緣, 光滑無毛, 有柄, 托葉鞘短筒形。 花序圓錐狀, 頂生或腋生;花小, 白色, 花被5裂, 外面3片背部有翅;雄蕊8, 花柱3。 蒴果橢圓形, 3棱, 黑色, 有光澤。
二、生物學特性 野生于灌木叢、山谷溝邊、林緣地、山坡或路邊。 適應性較強, 喜溫和潮濕氣候, 對土壤要求不嚴,
三、栽培管理
一、繁殖 何首烏行種子、扡插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於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 按行距30~35釐米進行條播, 覆土l~2釐米, 用種量30千克/公頃左右。 播後15天左右出苗。
2、扡插繁殖:一般在雨季進行扡插。 選健壯無病株的莖藤, 剪成25釐米左右的插條, 每根插條應有2個節以上, 按行距30~35釐米、株距25 ~30釐米扡插, 芽向上斜插, 入土2/3, 每穴插2~3根插條, 覆土壓緊, 澆水。 10天左右可生根。
3、分株繁殖:于秋季刨收塊根時或春季萌芽前刨出根際周圍的萌蘖, 選有芽眼的莖蔓和鬚根生長良好的植株, 按行距30~35釐米、株距25~30釐米挖穴栽種。
二、田間管理
1、間苗與定苗:種子繁殖幼苗高10釐米左右時, 間除過密或弱苗。 苗高15釐米時,
2、肥水管理:何首烏喜肥, 除施足底肥外, 幼苗期迫施一次清淡人畜糞尿水, 以利幼苗生長。 翌年5月追施一次人糞尿, 施後澆—次清水。 9~10月份每公頃施雜肥或廄肥15000~22 500千克。
3、搭架:苗高30釐米左右時, 插設支架, 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 並及時疏葉整枝, 促進植株旺盛生長。
4、病蟲防治:何首烏的病害主要是葉斑病和根腐病。 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波爾多液(0.5:0.5:150)等均可用於防治葉斑病。 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或75%百菌清1500倍液噴射莖基, 對根腐病有一定防效。
四、採收與貯藏 于春季萌芽後, 待植株20~30釐米高時, 一次或分次採收嫩莖葉。 植株3~4年後可收穫塊根, 採收於秋季進行, 采後鮮食或切片曬乾。
五、營養價值及其利用 何首烏塊根含卵磷脂及葸醌衍生物(激離及結合狀態), 以大黃酚、大黃素為最多, 其次為大黃酸、大黃素甲醚、佯地黃葸醌及食用大黃甙。 此外尚含澱粉、卵磷脂以及許多微量元素。 嫩莖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 其中以胡蘿蔔及維生素c的含量高, 每100克可食部中含胡蘿蔔素為7.30毫克, 維生素b21.05毫克, 維生素c131毫克。
一、藥用 何首烏性味苦、甘、溫、無毒。 塊根有補肝腎、益精血、養心安神的功效;生用潤腸、解毒散結, 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貧血、鬚髮早白、失眠、血膽固醇過高、遺精、白帶等。 莖藤性味甘平, 有養心安神、祛風濕功效,
二、食用 何首烏是一種保健蔬菜。 嫩莖葉可作湯料, 也可炒食;塊根更是營養豐富, 采後煮熟, 再用清水泡l天, 炒食或與稀飯同煮, 若配以飛禽或魚類以瓷鍋煲燉, 滋味鮮美, 藥效更佳。 著名的滋補藥膳有首烏肝片、烏須酒、首烏烏髮酒、首烏黑豆酒等。 何首烏有以下幾種烹飪方法。
1、首烏雞:何首烏50克, 用砂鍋煮好, 濾出煎汁待用;淨雞肉500克切丁, 用料酒、味精、精鹽、澱粉漿好, 下油鍋氽炸, 熟後倒入漏勺待用。 可根據口味備冬筍50克切丁, 鮮辣椒100克、去蒂、籽、洗淨切丁, 然後把雞丁入鍋炒, 加上調料、首烏汁,
2、首烏煮雞蛋:何首烏60克, 雞蛋2只。 將何首烏洗淨、浸潤切片, 放人砂鍋內, 加適量清水, 放進雞蛋, 煮至蛋熟, 撈出去掉蛋殼, 再放鍋內煮片刻, 加鹽、味精即可。
3、首烏山楂飲:何首烏15克、山楂15克, 分別洗淨切片, 人鍋, 加適量水煮沸1小時, 濾出煎汁加白糖攪勻即成。
4、嫩葉的烹飪方法, 多用開水燙後再炒食, 或直接作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