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蒲輔周心悸(風濕性心臟病)醫案

舒XX, 48歲, 女性, 已婚, 演員, 于1963年2月12日初診。

主訴1948年開始在工作勞累後不能平臥, 1949年冬季勞累後有氣短、咳嗽欲吐, 不能行動, 經醫院檢查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 經用毛地黃治療而症狀逐漸消失, 後每年冬天易犯感冒, 而喘咳不能平臥, 有時天熱亦發作, 以後西醫檢查發現肝大, 未作徹底治療。 1953年起又喘咳而痰內有小血塊, 經中西醫治療, 將近一年才好轉。 1956年起又因心臟功能差而常服毛地黃漸好轉。 1957至1959年間, 未發過病而能演出, 1960年起又常犯病, 有時低熱、咳血。 去年得過肺炎, 後慢性心力衰竭, 常有下肢腫脹,

現夜間失眠較重, 往往徹夜不寐, 並有心慌氣短, 常服西藥利尿劑後小便才多, 食欲尚佳, 自覺胃空、噯氣吐酸, 去年十月起胃部隆起, 以午後及夜間較甚, 按之不痛, 舌有麻木感, 口幹不敢飲, 不知鹹味, 而對甘、辛、苦、酸均能辨別, 頭暈、疲乏、個性急躁, 大便尚佳, 月經尚准, 本次月經量少而剛過, 經期不舒, 但不知所苦, 面黃, 脈寸尺沉細, 兩關弦大而急, 舌質深暗, 苔黃膩乏津, 由於心肺早有損傷, 因之血瘀氣滯, 目前肝胃火盛, 治宜先調肝胃, 方宗溫膽東加味:

茯苓三錢 法半夏二錢 廣陳皮一錢 炙甘草五分 炒枳實八分 竹茹一錢 玉竹三錢 核桃肉二枚 服三劑。

同月15日二診:服第一劑藥後胸部舒暢而入睡佳, 第二劑後尚失眠, 昨夜服第三劑後,

睡眠很好, 心慌見輕, 多說話後有咳嗽, 稍有白沫痰, 食納欠佳, 二便正常, 口幹喜熱飲, 尚不知鹹味, 下肢有輕度浮腫, 血壓100/70毫米汞柱, 脈兩關弦急已稍緩, 舌苔同前, 原方加澤瀉一錢。 服三劑。

18日三診:藥後口渴見輕, 仍失眠易醒, 尚感舌麻不能辨鹹味, 食納及二便正常, 脈轉沉弦細數, 舌質仍暗, 黃苔見退, 改用疏肝活血化瘀之劑, 方宗血府逐瘀湯:

赤芍一錢五分 幹生地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五分(去皮) 紅花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炒枳殼一錢 桔梗一錢 川牛膝二錢 服三劑, 隔天一劑。

25日四診:藥後已稍知鹹味, 睡眠轉佳, 易咳嗽, 鼻唇微幹, 近日腿腫明顯, 小便黃, 大便正常, 脈較初診緩和, 舌質轉略暗, 舌苔見退, 原方再進三劑,

隔天服一劑。

1963年3月4日五診:藥後口漸知鹹味, 近日月經來潮, 距上次23天, 小腹微脹, 量稍多, 色紅, 足仍浮腫, 昨天稍有氣喘, 咳嗽無痰, 食欲及二便正常, 睡眠尚差, 脈右沉濡, 左沉微弦, 舌暗中心微有黃膩苔, 根據脈象改用調和營衛、溫陽利水, 用桂枝八分(去皮), 白芍一錢, 炙甘草八分,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川熟附子八分, 白術一錢, 茯苓三錢, 煆龍骨三錢, 煆牡蠣二錢。 三劑, 隔天服一劑。

3月18日七診:藥後胃痛見減, 尚噯氣, 胃部稍隆起, 按之軟而不痛, 偶咳嗽, 微有白沫痰, 口舌及咽部發涼感, 腿腫已基本消失, 食納佳, 口已知五味, 睡眠轉佳, 二便正常, 脈緩有力, 舌質轉紅, 中心有薄白苔, 仍宜調心氣, 和胃氣, 兼和絡消瘀, 原方加厚朴一錢五分, 紅花一錢,

血竭一錢。 四劑, 隔天服一劑。

3月底八診:藥後胃部已不脹, 局部不隆起, 睡眠轉佳, 偶有失眠, 腿已不腫, 食欲、二便正常, 脈同前, 舌正無苔, 擬用丸劑緩調之, 以善其後:

白人參五錢 茯神五錢 茯苓五錢 白術五錢 廣陳皮三錢 法半夏五錢 炒枳實三錢 棗仁一兩 遠志三錢(甘草水制) 菖蒲三錢 柏子仁五錢 丹參五錢 川牛膝(酒制)五錢 杜仲(鹽水炒)五錢 炮狗脊五錢 澤瀉(鹽水炒)五錢 川斷五錢 炙甘草三錢 破故紙五錢 胡桃肉二兩 共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丸二錢, 早晚各服一丸, 食前白開水送下, 感冒時停服。 以後一切症狀消失而停藥。

按:患者西醫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 有慢性心力衰竭, 血循環障礙, 而臨床上表現為舌質暗紫, 心慌氣短、胃脘部隆起、不知鹹味、失眠、浮腫、腹滿。

開始以溫膽東加味, 肺胃得和而氣短心悸漸平穩。 繼則用疏肝、化瘀、活血法, 使血運暢順, 脘隆平、口知鹹、氣血調和, 舌暗轉紅, 諸症漸消, 再以桂枝、附子、龍牡、白術等溫陽鎮逆, 使營衛調和, 脾胃健運、而水濕消, 最後以益心神, 和胃補血而症狀逐漸消失, 恢復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