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尿頻病在太陽太陰

案 例

安某, 男, 70歲。 2010年3月2日初診。

患“慢性前列腺炎”多年。 診見:會陰潮濕, 時有抽痛, 尿頻, 尿細, 夜尿3次, 晚上起夜後身熱、汗出, 口幹, 腰酸膝軟, 雙下肢乏力, “如踩鋸末”, 下肢及腰部發涼, 有時又有灼熱感。 舌苔白厚膩, 脈沉細滑。 辨六經屬太陽、太陰合病, 辨方證屬五苓散合赤小豆當歸散加血餘炭、狗脊證。 處方:桂枝10克, 茯苓12克, 豬苓10克, 蒼術10克, 澤瀉12克, 赤小豆15克, 當歸10克, 血餘炭10克, 狗脊15克。 7劑, 水煎服。

2010年3月9日二診:諸症減輕, 會陰抽痛已止, 尚有會陰潮濕, 小便細長, 夜尿2~3次, 腰膝乏力, 下身發冷, 口幹。 舌苔白膩, 脈沉弦細。 辨六經屬太陽、太陰合病,

辨方證屬瓜蔞瞿麥丸去山藥合五苓散合赤小豆當歸散方證。 處方:桂枝10克, 茯苓12克, 豬苓10克, 蒼術15克, 澤瀉12克, 赤小豆15克, 當歸10克, 天花粉15克, 制附子15克, 瞿麥10克, 炙甘草6克。 7劑, 水煎服。

2010年3月16日三診:諸症繼續好轉, 小便暢快多了, 腰膝酸軟、發涼感明顯減輕。 舌苔白膩, 脈沉弦細。 上方制附子改為18克, 繼服7劑。

2010年3月23日四診:諸症漸不明顯, 雙下肢無力, 無明顯冷感, 夜尿1~2次, 會陰不潮。 舌苔白, 脈沉弦細。 上方制附子改為20克, 繼服7劑。

藥後無不適, 停藥。

體 會

慢性前列腺炎屬臨床常見病, 也屬難治病, 一般療程較長, 容易反復。 對本病的治療, 馮世綸反對濫用清熱解毒藥和活血化瘀藥, 主張按證投方, 方證對應。

關於五苓散方證

傳統認為, 五苓散用於太陽腑證之太陽蓄水證。

馮世綸以八綱釋六經, 不言經、腑、蓄水等概念, 而歸五苓散方證入太陽病中, 直言方證對應。 《解讀張仲景醫學》一書中也指出本方證的辨證要點為“太陽表虛證兼見心下停飲、小便不利者”。 臨證見馮世綸多以外有汗出、上有口幹、下有尿頻或尿不利, 認為是外邪裡飲形成的太陽、太陰合病, 徑直辨為五苓散證而投用五苓散方, 每收佳效。

關於赤小豆當歸散方證

赤小豆當歸散方證見於《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第三》第13條:“病者脈數, 無熱, 微煩, 默默但欲臥, 汗出, 初得三四日, 目赤如鳩眼, 七八日目四眥黑, 若能食者, 膿已成也, 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又見於《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第十六》第16條:“下血,

先血後便, 此近血也, 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方書中對本方的應用少有提及, 甚至有學者認為本方組方毫無法度, 不堪取用。 《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一書中指出:“方中赤小豆可排癰膿, 祛濕熱, 當歸活血以加速膿液外散, 二藥相合, 對於全身各處內外癰膿皆可奏效。 ”本方為馮世綸臨證常用方, 取其利水活血, 多與他方合用於泌尿系疾病、皮膚病等, 其適應證為“太陰病, 諸瘡有癰膿惡血者”。

關於瓜蔞瞿麥丸方證

瓜蔞瞿麥丸方證見於《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第11條:“小便不利者, 有水氣, 其人若渴, 瓜蔞瞿麥丸主之。 ”方由瓜蔞根、茯苓、山藥、附子、瞿麥五味藥組成。 馮世綸在《解讀張仲景醫學》一書中把本方證歸於太陰病,

同時指出本方用於“小便不利, 渴而有水氣且陷於陰證者”, “是腎氣丸的變劑”。

對本案辨證論治的梳理

患者以小便異常就診, 結合口幹、汗出及身熱等, 辨為外邪裡飲之太陽、太陰病五苓散證。 考慮到患者高齡病久、下身乏力及發涼, 當有陰證之不足, 故合用活血利水治太陰之赤小豆當歸散加狗脊、血餘炭。 前方取效, 二診在首方基礎上合用瓜蔞瞿麥丸以破陰證之鬱滯。 方證相合, 三診、四診繼續遞增破陰之力, 終收全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