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類的抗過敏藥有其自身的抗過敏機制和特性, 治療的側重點各不相同。 比如, 急性發作的過敏性疾病應選擇起效快的抗過敏藥, 如異丙嗪。 慢性、反復發作的過敏性疾病, 因治療時間相對較長, 應選用無嗜睡作用, 其他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 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抗過敏藥的四種分類
1、免疫抑制劑
主要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非特異性的抑制作用, 對各型過敏反應均有效, 但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外源性性過敏反應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 這類藥物主要有腎上腺皮質激素,
2、鈣劑
能增加毛細血管的緻密度, 降低通透性, 從而減少滲出, 減輕或緩解過敏症狀。 常用於治療尊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血清病。 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主要有葡萄糖酸鈣。 氯化鈣等, 通常採用靜脈注射, 奏效迅速。 鈣劑注射時有熱感, 宜緩慢推注, 注射過快或劑量過大時, 可引起心律紊亂, 嚴重的可致心室纖顫或心臟停搏。
3、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
也稱為肥大細胞穩定劑。 這類藥物主要有色甘酸鈉(咽泰)、色羥丙鈉、酮替芬(甲呱噻庚酮)等。 主要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潰瘍性結腸炎以及過敏性皮炎等。
4、抗組織胺藥
在治療慢性、頑固性或病情較重的急性過敏性疾病時, 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抗過敏藥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但一定要諮詢醫生, 合理用藥。 值得一提的是, 需要長期聯合用藥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