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缺什麼補什麼 秋季養生避入9誤區

由夏到秋, 天氣由熱轉涼。 秋天的本質在一個“涼”字, 俗稱“秋涼”。 正是這種氣溫漸低的“涼”, 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 常常容易誘發出各種疾病, 例如誘發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膽絞痛、栓塞、中風等病症。 秋天涼冷的氣候常使人精神和情緒上出現波動, 常表現為乏力, 不愉快, 失眠, 頭暈和易激動等。

禁忌一:不分虛實

進補, 中醫原則是虛者補之, 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 而虛症又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血虛。 對症服藥才能補氣益血, 否則適得其反, 會傷害身體, 更不要說是補身體了。

Tips:保健養生, 分為偏寒和偏熱兩大類。

偏寒者畏寒喜熱, 手足不溫, 口淡涎多, 大便溏, 小便清長, 舌質淡脈沉細。 偏熱者, 則手足心熱, 口幹, 口苦, 口臭,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舌質紅, 脈數。 要弄清楚自己是偏寒還是偏熱體質, 根據體質去進補。

禁忌二:進補過燥

秋季, 氣候開始乾燥, 人容易出現口乾咽燥, 聲音嘶啞等一系列症狀, 俗稱“秋燥症”。 所以在秋季要特別注意養陰潤肺。 這時候, 應少吃或者儘量一些比較燥熱的進補食品, 如羊肉、蝦蟹、榴槤等等。

Tips:可以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品, 如生梨、甘蔗、枇杷等具有很好潤燥功效的水果, 或者烏雞、豬肺、龜肉、銀耳、蜂蜜等食品, 還可以自製諸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這樣的飲品。

禁忌三:多多益善

老是懷疑自己需要進補,

其實身體夠好, 不需要。 這樣做, 既增加開支, 又害自身。 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 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Tips:充分瞭解自身身體情況, 改進補時, 才進補。 補品要適量地吃, 切不可過量。

禁忌四:以藥代食

很多人, 認為只要吃一些補藥就能起到進補的效果, 既方便又有效。 其實, 這種想法要不得!俗話說得好, 藥補不如食補。 藥補雖然方便, 但是仍然有著許多的缺陷, 有些補藥還有副作用, 長期實用對身體有害無益。

Tips:食補主, 藥補輔。 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 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 與其中藥配伍, 功效更佳。

禁忌五: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 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 並且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某些“副產品”, 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 增加身體負擔, 引發疾病。

Tips:肉補與植物類食物進補相結合, 吃些滋陰潤腸的食物, 幫助消化。

禁忌六:越貴越補

受“物以稀為貴”觀念的影響, 錯誤認為高檔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 有強大的食療作用。 其實, 不然。 看似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 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

Tips:應根據需要來確定進補藥膳, “缺什麼, 補什麼”。 正確認識食品的食療價值, 切勿“想當然”。

禁忌七:常“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 專服某一種補品, 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

這對健康是不利的。 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 亦有一定的副作用, 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Tips:根據不同情況對進補食品予以調整, 切不可恒補不變, 一補到底。

禁忌八:重“進”輕“出”

只關注身體“缺了什麼”, 忽視了身體“擁有了什麼”。 葷腥類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 需及時排出, 否則會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

Tips:關注“負營養”, 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 在進補的同時, 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禁忌九:貪涼

儘管已經進入秋季, 但由於晝夜溫差很大, 暑熱未消。 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涼涼”的瓜果來消消這餘暑。 但是, 立秋後, 人們不是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不潔的瓜果的。 因為,

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Tips: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 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少食多餐, 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 減少進食油膩的食物。

秋季養生小招推薦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 可從中醫所謂的“肺”著手。 因為“秋三月, 肺氣旺”, 肺不但氣旺, 也是最易被侵犯的臟器。 使肺氣旺而不受外邪之侵, 是秋季非藥物性養生的基本方法。

1.咀嚼鼓漱:每天晨起和臨睡前, 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樣(張大口)作上下顎運動100次。 然後閉嘴, 舌抵上顎鼓漱100次, 使津液滿口, 徐徐咽下。 反復36回。 咀嚼時, 顎部肌肉會將滯留在左側頭部的血液向下牽引, 送回心臟, 促進血液回圈, 抵禦秋季涼氣。

2.壓揉承漿:承漿穴在唇下凹處,以食指用力壓揉,即可感覺口腔內會湧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時,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口渴即可消 失,不必反復飲水。這種分泌液不僅可以預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同時可使老人面色紅潤。本法簡捷實用,作為長期保健可以不受時間、場所的影響,隨時應用。

3.秋季敲法:肺與大腸相表裡,由於秋燥易導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專家介紹一種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顴骨處,是大腸經絡貫通處,只要有規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顴骨四周,就可使腸功能恢復正常。方法:併攏食、中、無名指,以指肚有節律的輕敲。早餐後10~15分鐘,是大腸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此時,作幾分鐘的秋季敲法,可立刻產生便意。便通則肺亦強,整個精神狀態也會明顯改善。

4.“嘻”字功:為古代呼吸鍛煉的呼氣法之一,有“去肺家一切積氣”,“出肺中之濁氣”的健肺功能。方法是在空氣清新處站立片刻,儘量吸入新鮮空氣,稍頓一下,然後口中發出嘻(xi)音,漸漸呼出濁氣,反復36次。“嘻”字音可以清肺。對外感發熱咳嗽、痰涎上湧、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都有一定 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小編點評:秋季進補是為冬天存儲能量,進入秋季後人們胃口好轉,秋季成了進補最佳時期,但是進補也要有規律,如果不對症進補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2.壓揉承漿:承漿穴在唇下凹處,以食指用力壓揉,即可感覺口腔內會湧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時,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口渴即可消 失,不必反復飲水。這種分泌液不僅可以預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同時可使老人面色紅潤。本法簡捷實用,作為長期保健可以不受時間、場所的影響,隨時應用。

3.秋季敲法:肺與大腸相表裡,由於秋燥易導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專家介紹一種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顴骨處,是大腸經絡貫通處,只要有規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顴骨四周,就可使腸功能恢復正常。方法:併攏食、中、無名指,以指肚有節律的輕敲。早餐後10~15分鐘,是大腸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此時,作幾分鐘的秋季敲法,可立刻產生便意。便通則肺亦強,整個精神狀態也會明顯改善。

4.“嘻”字功:為古代呼吸鍛煉的呼氣法之一,有“去肺家一切積氣”,“出肺中之濁氣”的健肺功能。方法是在空氣清新處站立片刻,儘量吸入新鮮空氣,稍頓一下,然後口中發出嘻(xi)音,漸漸呼出濁氣,反復36次。“嘻”字音可以清肺。對外感發熱咳嗽、痰涎上湧、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都有一定 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小編點評:秋季進補是為冬天存儲能量,進入秋季後人們胃口好轉,秋季成了進補最佳時期,但是進補也要有規律,如果不對症進補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天最大的特點就是“燥”,燥邪易傷陰液,導致肺陰不足,而肺陰不足,就無法向上滋潤口鼻咽喉,所以會出現口幹、鼻幹、咽幹這些症狀。在平時吃一些梨、藕、百合、綠豆等滋陰潤燥的食物,也可以吃綠色中草藥帶茶飲... [詳細答案]

  • 1回答

    秋季吃什麼補肺

    肺氣通於秋,在生理上,肺為清虛之體,性喜清潤,與秋季氣候清肅、空氣明潤相通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燥為秋令主氣,內應於肺,聲音在病理上,燥邪最易灼傷肺津,引起口鼻乾燥,乾...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男性如何秋季養生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主要。適宜食物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孩頭髮豎長是缺什麼

    這種情況的話。多喝些骨頭湯,然後吃鈣爾奇,再適當鍛煉應該多吃蛋白質的食物,如:麵粉、小麥胚芽、豆類、蝦、螃蟹、貝類。可樂與果汁也少吃為妙,因為其中所含的糖份多,會阻礙鈣質的吸收 [詳細答案]

  • 3回答

    肝癌病人能吃什麼補品

    肝癌病人的飲食應多樣化,切勿偏食,主食可食用麵條、粥、麵包類,菜肴可食用瘦肉、動物肝臟、魚、鵝、鴨、蛋、豆製品、蔬菜、蘑菇、紫菜類;忌食肥膩和燥熱刺激食物,如油炸狗肉、五香羊肉、雞肉、燒炙食物,忌烈...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