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誰都免不了會發生扭傷肌肉、腳等情況, 特別是體力勞動者, 很多人喜歡用傷濕止痛膏, 它的藥力能直透皮下組織, 通過促進血液迴圈達到止痛、消腫、散淤的目的, 也已成為家庭中的常備藥。 然而, 在使用該藥治療跌打扭傷時卻存在誤區, 許多人傷後立即貼上膏藥, 以為這樣傷痛好得一定快些。 其實這樣做, 不但無法減輕疼痛反而使局部腫脹疼痛更厲害。 何時該貼膏藥?
由於人體組織在受到外界損傷後即呈現炎症反應, 液體大量自血管內滲出到扭傷處, 局部慢慢出現腫脹, 繼而壓迫神經引起疼痛。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 跌打損傷後, 在皮膚無破損的情況下, 立即冷敷或用冷水沖洗患處, 使血管收縮, 便可減輕腫脹疼痛現象。 24小時後再貼傷濕止痛膏, 這樣既可減少疼痛, 又可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