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來, 如何做好呵護寶寶到工作?春天也是寶寶好發疾病的季節。 老話說“春不忙減衣, 秋不忙加帽。 吃了端午粽, 才把棉衣送。 ”寶寶春季要春捂, 那麼, “到底該怎麼捂才恰到好處呢?”春季育兒指南:看好媽媽如何幫寶貝“倒春寒”。
“倒春寒”天氣可以多吃點味兒沖的食物
要想殺菌並防寒, 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兒沖食物的次數, 對預防傷寒感冒、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大有益處。
中醫認為, 洋蔥、薑、蒜、芹菜這些帶味兒食物, 既可疏風散寒, 又能殺菌防病。 其中, 大蒜含有揮發性辣素,
洋蔥含有前列腺素, 有舒張血管及降低血壓的功能。 其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 有促使血凝塊溶解的作用。
芹菜含有揮發油、甘露醇等, 具有降壓、鎮靜、健胃、利尿等作用。
不過, 兒童可能會對這些氣味兒食物抵觸。 這時可把芹菜、薑末做餃子餡吃, 也可以用碎洋蔥做成炒飯。 此外, 將洋蔥、蒜、芹菜等加熱時間長一些可減少氣味兒, 但烹飪越長, 氣味兒中的健康物質保留越少。 為此, 市民可根據口感接受程度找到口感和健康兼顧的最佳結合點。
“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
春天正是寶寶好發疾病的季節。 老話說“春不忙減衣, 秋不忙加帽。 吃了端午粽, 才把棉衣送。 ”從字面上看,
四條原則要牢記
穿衣“下厚上薄”。 在乍暖還寒的三月, 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 尤其是腿腳的保暖, 以免感受風寒。
把握好時機。 春季氣候多變, 時有寒潮過境, 在冷空氣來臨前的一到兩天, 媽媽要適當給孩子增添衣物。 恰到好處的“捂”, 可將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門外。
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加減衣服。 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 為孩子添加衣服, 以免受寒。 隨著氣溫的回升, 不能減衣太快, 待氣溫持續回升後, 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 體弱的孩子應持續14天為妥當, 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 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 就可以不捂了。
“三暖二涼”很重要。 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腳暖, 二涼指頭部和心胸要涼。 做到這幾點能夠預防疾病, 減少感冒受涼的幾率。
寶寶感冒了要全方位養護
感冒的寶貝很難受:
孩子一年要得上5~6次感冒是屬於比較普遍的。 感冒的典型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子堵塞、嬰兒咳嗽、嗓子疼、疲倦、沒有食欲、小兒發熱。 1歲以內的嬰兒感冒, 常常會出現發熱(體溫超過38℃)、咳嗽、眼睛發紅、嗓子疼、流鼻涕。 感冒的寶寶常常會出現食欲下降。 尤其是, 6個月內的寶寶, 由於還不會在鼻子完全堵塞的情況下進行呼吸, 所以常常會出現吃奶和呼吸困難。
何時需要去看醫生
3個月內的寶寶, 一出現感冒的症狀, 你就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較大的寶寶,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之一,
如何正確給寶寶使用感冒藥
半歲以內的孩子醫生建議不要隨便吃感冒藥, 現在市面上一些感冒藥在成分上比較混亂, 一些中成藥裡面也添加了西藥, 所以半歲以內的孩子用藥就要很慎重了。 如果是半歲以上的孩子, 家長可以諮詢一下醫生, 哪些感冒藥是可以放在家裡備用的。
中成藥方面, 常見的家庭用藥有保嬰丹, 半歲以內至兩歲的嬰幼兒都可以用, 還有一些抗病毒口服液、健兒清解液對風熱感冒效果較好, 風寒感冒可以服用一些藿香正氣口服液, 劑量請遵從醫生的指導。
至於成人用的感冒藥, 醫生建議不要隨便給孩子服用, 特別是一些在藥物說明書是上沒有標明給孩子用的劑量的感冒藥。 不要服用兩種以上的感冒藥, 因為藥物的成分可能會有重疊, 導致過量用藥, 增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