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習性:
附子喜生於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地勢平坦, 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條件的綿砂、細砂土壤, 黏土或低窪積水地區不易栽種。 忌連作, 一般需隔3-4年再栽, 可以安排水稻、玉米、小麥、蔬菜為前茬作物。 5月上旬到6月下旬, 氣溫在20-25℃, 是附子膨大增長時期, 7月下旬氣溫高達26℃左右時, 是採收附子產量最高的時期。 烏頭種子不易完全成熟, 發芽率很低, 出苗後塊根生長發育緩慢, 且新生子根很少, 故不作繁殖用種。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 一般以水稻田為前茬最好。
2、繁殖方式 用塊根繁殖。 先要選種根, 塊根接大小可分三級, 一級每100個塊根重2千克, 二級重0.75-1.75千克, 三級重0.25-0.5千克, 一級和三級多用作烏頭種根, 二級塊根用作附子種根, 每畝用塊根11000-12000個, 為130-150千克, 凡是塊根皮上帶黑疤, 水旋病及有傷口和病蟲害的塊根, 不可作種。 種根挖出後, 放在背風陰涼的地方攤開(厚約6釐米)晾7-15天, 使皮層水分稍幹一些就可栽種。 11月上、中旬(立冬後)在畦中按順序以株行距15釐米×18釐米、窩深12釐米穩苗人坑栽成3行,
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 11月中旬前後淺鋤草1次, 保持田間無雜草。
二、補苗 第二年早春苗出齊後,及時進行補苗,取健苗帶土補栽, 壓實, 澆清水以利成活。
三、追肥、培土一般追肥3次。 2月上旬出現5-6片葉子時, 每畝用尿水肥3000-3500千克, 在行間挖小溝順溝灌1次;第二次在5月份修病根後, 施入人糞尿3000-3500千克, 或油餅肥250千克, 每3株間挖1穴施入肥料蓋土, 第一、二次追肥窩要離開;第三次在8月上旬進行, 每畝用人畜糞水1000千克,
四、摘尖 苗高30-36釐米時進行。 第一次摘高尖, 7天后摘二類苗的尖, 再過7天摘三類苗的尖。 摘尖後腑芽生長快, 應及時摘掉。
五、修根在4月上旬穀雨以前、立夏後修根1次:輕輕創開根部土, 均勻地保留2-3個健壯的新生附子, 其餘小附子全部切掉取出, 注意勿傷根和莖稈。
病蟲害防治:
一、白絹病多發於夏季高溫多雨季節, 為害附子根莖部。 防治方法:
1、選無病烏頭作種;
2、輪作;
3、修根時, 每畝用五氯硝基苯粉劑2千克與50千克幹細土拌勻, 施在根莖周圍再覆土;
4、發病初期, 深埋病株和病土, 並用5%石灰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l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壯植株。
二、霜黴病 3-5月發生,
三、根腐病 4-7月發生, 為害根部。 防治方法:1、修根時勿傷根莖;2、不過多施用鹼性肥料;3、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淋灌。
四、紅蚜蟲 3月下旬或4月上旬始發, 5-6月為盛, 為害植株頂部嫩莖。 防治方法: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
採收與加工:
在7月下旬收穫。 用二齒耙挖出全株, 抖去泥沙, 摘下附子, 去掉鬚根成泥附子, 需馬上加工。 同時母根砍下曬乾成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