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持續的高溫天氣, 使中風的發病率大大增加, 來醫院就診的病人也明顯增多。 中風發病人群中既有50歲左右的中年人, 也有80歲的老人, 主要還是以老人為主, 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的老人。
據市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金崗生介紹, 中風不只會發生在冬季, 其實夏天6~8月也是中風的高發季節, 尤其是在高溫、低氣壓天氣裡, 熱中風的發病率會大大增加, 其中以腦梗塞患者居多。
身體缺水供血不足、忽冷忽熱是誘因
金崗生說, 夏季人體的水分流失較快, 尤其當氣溫在32℃以上時,
“夏季空調使用頻率的增加, 室內外頻繁冷熱交替, 也是中風發生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
飲水是關鍵, 飲食要清淡
金崗生認為, 夏天人體會處於輕度脫水狀態, 老年人的口渴中樞相對比較遲鈍, 很多人因為不渴而不主動喝水。 其實不渴並不等於不缺水, 因此為使血液得到稀釋, 老年人需做到“不渴時也要常喝水”。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胃腸功能特點, 最好多喝白開水, 每天的飲水量應不少於2500毫升。 另外, 老年人在夏季還應保持飲食清淡。 夏季的飲食原則是低脂、低鹽、少糖、少油、低膽固醇。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新鮮蔬菜、水果、魚、蛋、豆類食品;常喝冬瓜湯、綠豆湯;還可以多吃醋、山楂等能降血脂、軟化血管的食物。 此外, 夏季還應注意飲食衛生,
金崗生提醒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心臟病的中老年患者, 要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血糖、血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