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林蛙封溝養殖越冬管理技術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習性。 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 長達6個月, 人工封溝養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據林蛙這一時期的生活特徵需要, 人為選擇、創造適宜的越冬場所和水域環境, 保證其安全越冬。

一、修築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 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 蛙場內有些條件好的天然水泡、山澗深水灣或水庫等可以做為林蛙的天然越冬池加以利用, 但多數養蛙場需要人工修築越冬池。

一、選址 在林蛙秋季集中下山的地方或附近, 選擇河道(溪流)旁側, 避開河道5-10米, 選地勢平坦, 土質粘性的地帶做為修築越冬池的場所。

二、越冬池規格和數量 修築越冬池, 要求池深3―4米, 水深2―2.5米, 池底平坦, 四周呈70―80度的斜坡, 防水浸後塌方。 如池底沙質疏鬆, 要用粘土墊實, 防止滲水。 越冬池修築面積和數量根據蛙場地勢條件和常年越冬蛙數量而定。 地勢平坦開闊, 可修築大型越冬池, 單池面積800―1000平方米, 地勢條件差的可修築中小型越冬池。 單池面積200―300平方米;越冬池數量根據常年養殖越冬蛙量酌定, 一般成齡種蛙越冬密度80―100只/平方米, 幼蛙200―300只/平方米。 一個養蛙場修築3―4個中小型越冬池, 可供2―3萬隻種蛙和15―30萬隻幼蛙越冬。 修築多個越冬池時, 相互間隔要達到500―1000米, 做到單灌單排。

二、越冬池使用前的準備

經多年迴圈使用的越冬池。 池底淤泥較厚,

影響蓄水量, 並積累有大量的林蛙致病菌和天敵蟲害, 因此在越冬期來臨之前要認真修整處理。

一、清淤 將池水放開, 清除池底淤泥, 恢復到原池底層。

二、曬底 清除淤泥後, 要控制進水, 讓池底在陽光下暴曬20-30天, 能殺滅部分病菌和蟲害。

三、殺蟲滅菌 注水前20―30天, 向池底和四周池壁撒生石灰進行消毒, 此法能有效殺滅林蛙致病菌和、水蛭、寄生蟲等天敵蟲害。

四、鋪設隱蔽物 灌水前先在池底鋪一層厚約5釐米的闊葉樹樹葉或是用禾本科雜草捆成的草把, 再用碎石和泥沙稍作覆蓋, 這些隱蔽物有利於林蛙在水下潛伏冬眠。

五、注水 在10月末, 林蛙進入越冬池冬眠前蓄滿水, 水深至2.5米, 保持清潔。

三、越冬管理

林蛙在9月中旬, 當氣溫降到1O℃以下,

開始向山下水源地遷移。 首先進入淺水區域潛伏, 11月初至11月中旬, 氣溫降至5℃以下, 林蛙進入深水區冬眠, 直到翌年3月末至4月初結束。

一、散居冬眠期管理 9月中旬至11月初, 45―50天。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林蛙多數單獨分散潛伏於淺水區域, 處於不穩定冬眠狀態, 夜間仍可到陸地活動。 這一時期的管理重點是:把捕捉到的林蛙按商品蛙、種蛙和一年生幼蛙分離, 種蛙和幼蛙分別送往貯蛙池存放。 貯蛙池水深40―80釐米, 貯蛙密度為每平方米水面500―800只。 貯蛙池可用孵化池和蝌蚪飼養池兼用。 如果蛙場內河水充足, 也可暫用越冬池代替, 即保持越冬池水深50―80釐米。 放入越冬蛙, 到11月上旬林蛙進入冬眠前, 再將越冬池水及時補充至2―2.5米深。 貯蛙池周圍要用塑膠布圍成高50―60釐米的柵欄,

底部用工壓實, 防止林蛙逃逸。 由於林蛙集中潛伏於淺水區域, 管護中要防止人為偷盜和各種食肉動物的捕食危害。

二、集中冬眠期管理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末,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林蛙集中到深水區域, 相互擁擠在一起, 不食不動, 處於深度冬眠狀態。 這一時期的管理要點是:

1、將貯蛙池內的越冬蛙及時送往越冬池。 越冬池放蛙密度為種蛙80―100只/平方米, 幼蛙200―300只/平方米, 保持活水越冬。 東北地區冬季寒冷, 很多養殖場內的河、溪進入冬季後會出現冰凍斷流現象, 這樣的越冬池林蛙越冬密度應適當減半。

2、越冬期間經常觀察水流狀況, 保持冰下水位不低於1.5米。

3、落雪後, 要及時清理冰面積雪或掃出雪道,

增強池水透光性。

4、在越冬池周圍定點投放鼠夾和鼠藥, 防止鼠類等肉食性天敵危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