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葶藶大棗瀉肺湯臨床新用

葶藶子和大棗兩味藥作為一首方劑使用, 見於張仲景《金匱要略》, 取名葶藶大棗瀉肺湯, 主治肺中水飲壅塞, 胸滿喘咳, 一身面目浮腫。 方中葶藶子辛苦, 大寒。 入肺, 膀胱經。 功能瀉肺定喘, 行水消腫。 主治痰涎壅肺, 咳嗽氣喘, 面目浮腫, 胸腹積水, 小便不利等病症。 入煎劑內服常用量3~9克。 大棗甘平, 入脾經。 功能補脾健胃, 養營安神, 緩和藥性。 主治脾胃虛弱, 氣虛不足, 倦怠乏力, 婦人髒躁等病症。 入煎劑內服3~10枚。 《本經》:“主心腹邪氣, 安中養脾, 助十二經, 平胃氣, 通九竅, 補少氣, 少津濃, 身中不足, 大驚, 四肢重, 和百藥。 ”《大明本草》:“潤心肺,

止嗽, 補五臟, 治虛損, 除腸胃澼氣。 ”

大棗甘緩補中, 補脾養心, 緩和藥性;葶藶子苦寒沉降, 瀉肺氣而利水, 祛痰定喘。 二藥合用, 以大棗之甘緩, 緩葶藶子性急瀉肺下降之勢, 防其瀉力太過, 共奏瀉痰行水、下氣平喘之功。 主治痰涎壅滯, 肺氣閉阻, 咳嗽痰喘, 喉中有痰聲如曳鋸狀, 甚則咳逆上氣不得臥, 面目浮腫, 小便不利等病症。

一是配玉屏風散治療變態反應性鼻炎。 變態反應性鼻炎, 又稱過敏性鼻炎, 表現為陣發性鼻癢, 噴嚏頻作, 鼻塞流大量清涕, 發病急, 消失亦快, 患者多為過敏性體質, 平素畏寒怕冷, 遇風冷則易發作, 常伴四肢不溫, 氣短咳嗽, 舌淡苔白, 脈細弱。 此乃為肺脾氣虛, 邪犯鼻竅, 肺開竅於鼻, 肺氣虛則外邪乘虛而入,

內傷於肺, 肺氣壅滯, 則蓋門不開, 清涕流出, 濁膿塞於鼻肺之間, 故不聞香臭酸辛也。 葶藶子入肺經能疏邪通竅止涕, 合玉屏風散補脾健脾, 則表裡兩因兼顧並施。

二是配小青龍湯治療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哮喘, 乃宿痰內伏於肺, 複加外感或吸入花粉、煙塵等影響了肺氣宣降, 津液彙聚疾濁內壅, 氣逆受阻致肺氣上逆, 主證為咳喘疾鳴, 難以平臥, 常因聞及異味而加重, 舌暗苔白膩, 脈滑數。 此乃疾濁壅肺, 發時攻邪治標, 袪痰利氣瀉肺平喘。 葶藶子苦寒, 能開泄肺氣, 具有瀉肺逐痰之功, 合小青龍溫肺化飲, 化痰平喘。

三是合荊防四物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變態反應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 中醫稱風疹、隱疹, 主要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疹塊損害,

驟然發生, 迅速消失, 瘙癢劇烈, 四季均可了發生, 病機多以肺胃鬱熱, 複感風熱寒邪客於肌腠, 或夾濕邪滯而不去, 留於肌膚而發, 日久成血虛風燥。 葶藶子入肺經, 清瀉肺胃之熱, 疏通瘀滯, 臨床觀察具有脫敏作用, 合荊防四物湯疏表袪風, 和血止癢, 使內濕外達, 營衛調和, 疹消癢止。

四是配生脈散、防己黃芪湯治療肺心病。 肺心病發作時, 屬本虛標實, 病因為久病肺虛為主, 由於反復感邪, 而使病情進行性加重, 在病程中可形成痰飲瘯等病理產物, 導致肺氣脹滿, 不能斂降的病證。 葶藶子袪痰平喘宣肺氣, 解胸悶, 行胸腹積水, 小便不利, 內含強心甙物質, 可以強心利尿, 解除肺瘀血, 《金匱要略》說:“又治咳逆上氣,

胸部脹滿, 喘鳴塞迫, 一身面目浮腫, 亦是取其瀉肺利水之功。 ”葶藶大棗瀉肺湯合黨參、黃芪、丹參、防風等補肺健脾、活血通脈, 因“血不利則為水”。 血瘀為肺心病的本質之一, 同時針對寒痰、熱痰分別給予溫化寒痰和清化熱疾藥物。

五是配苓桂術甘湯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 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中醫心悸、喘證、水腫等多種疾病的範疇。 臨床見動則心慌, 氣喘或臥床不起, 胸悶, 乏力, 咳嗽, 咯痰, 或肢體浮腫, 尿少, 口唇發紫, 納呆, 舌質淡暗, 苔白滑。 病機以虛、瘀、水為特點。 一方面久病耗氣, 氣虛症狀明顯, 而氣虛運血無力, 進一步加重血瘀。 “血不利則為水”, 瘀血內阻日久, 營津不行凝結為痰, 外滲為飲。

唐容川謂:“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 ”另一方面, 痰飲、水濁停聚, 進一步壅塞氣機, 血脈不暢更加重瘀血, 造成惡性循環, 葶藶子瀉肺利水, 化痰消腫, 苓桂術甘湯健脾溫陽, 溫化疾飲, 佐黨參、黃芪、丹參、當歸等益氣活血, 三者合用, 標本兼治, 使氣複水消瘀化, 則諸症緩解, 疾病自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