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是練習太極拳的特點, 也是太極拳練習的優點。 許多初學者都無法體會到松, 因此, 需要長期的練習和領悟。 太極拳的好處是全身放鬆, 那麼, 怎麼樣才能放鬆呢?下面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吧!
練習松身功法的要領
松身是學習太極拳的重要門路, 只有做到松身, 才能把太極拳全部都掌握好, 才能更深入的學習太極拳要領。
松身功法是輕沉兼備的整體性松功動作, 把動作相對較慢的站樁功、松腰胯功、松肩肘功練習到位了, 才好練習動作相對較快的松身功法。
如果說熱身基本功是松筋舒骨的粗活,
拳架的練習是太極拳的基本功, 但是練習拳架不僅要做到周身放鬆, 意和形也要結合。
練起拳架和推手就會覺得更加順遂、流暢、協調。 具體的松身功練法請看我的教學視頻講解, 在此說的是練功要領。
松腰轉胯
1、兩腳與肩同寬、身體中正的自然站立。
2、胸椎、腰椎上下對拉鬆開豎直。
松腰練習是非常重要的, 腰是承接著上身和下身的樞紐, 因此, 腰部的力量對練習太極拳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3、前松腹股溝, 後松尾閭和臀部。
4、從上往下松沉到腳底成為腿腳稍屈的開立步樁時,
5、順著地面反座彈力而起帶動兩手各自在側身往上抬起至稍低於肩的高度, 掌心向下。
扣胯擺臂
1、兩腳與肩同寬、成為身體中正、腿腳稍屈的開立步樁。
2、胸椎、腰椎上下對拉鬆開豎直。
3、松肩、垂肘、松腕、舒指, 意想兩手拎著一定重量的東西。
4、如左胯根內收, 這樣扣左胯帶動右臂往前擺出;如右胯根內收, 這樣扣右胯帶動左臂往前擺出。 注意的是不宜擺臂過前過高, 因為意想兩手拎著東西的墜沉狀態, 擺臂較前較高時會感到有點費勁。
松沉彈手
1、兩腳與肩同寬、身體中正的自然站立, 兩手各自在身側松肩、垂肘、松腕的虛虛握拳。
2、胸椎、腰椎上下對拉鬆開豎直。 3、前松腹股溝, 後松尾閭和臀部。
3、從上往下松腰塌胯沉到腳底成為腿腳稍屈的開立步樁時, 同時沉肩垂肘往地面方向松去, 初練到位時, 鬆開肘關節有似乎脫開的感覺。
4、順著地面反座彈力而站起, 同時腰胯帶動兩手往上彈起來。 兩手往上彈起的幅度與松沉到腳底的地面反座彈力成正比, 腰胯松得好一點, 地面反座彈力大一點, 兩手往上彈起就會自然高一點。
如果地面反座彈力大大, 而兩手往上彈起較高, 這樣是手上故意動作的毛病。
松胯捋堋
1、站一個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的弓步, 不講究是正弓步, 但不能是側弓步。
2、松腰塌胯往後坐, 腰椎往下鬆開的帶動兩手捋過來, 前手心向下,
3、松腰落胯往前弓, 胸椎往上鬆開的帶動兩手揮掤出去。
4、在練時想像腰胯和手有如楊柳樹的主幹和枝葉, 隨風搖擺。 “風”是拳意, “搖擺”是“捋”、“掤”道法自然的外形動作。
松膝轉臂
1、兩腳與肩同寬、身體中正的自然站立。
2、胸椎、腰椎上下對拉鬆開豎直。
3、前松腹股溝, 後松尾閭和臀部。
4、腰胯往右或往左弧線轉動, 同時下要帶動雙膝同方向弧線轉動;上要帶動兩手一上一下的同方向弧線轉動, 一手在上的儘量往上鬆開轉臂, 一手在下的往下鬆開劃平圓。
松拳上落
1、兩腳與肩同寬、身體中正的自然站立, 兩手各自在身側松肩、垂肘、松腕、舒指。
2、胸椎、腰椎上下對拉鬆開豎直。 3、前松腹股溝, 後松尾閭和臀部。
3、身後松腰塌胯、身前氣沉丹田,
4、兩腳順著地面反座彈力站起來, 恢復第1點的初始姿勢。
開胯推堋
1、身體中正的自然站立, 兩腳之距寬於肩, 兩手在胸前意想抱球。
2、松腰, 放鬆兩腿腹股溝, 左右胯橫向對拉鬆開, 身勢下沉成為開胯圓襠的馬步, 同時帶動兩手從側身橫向推掤出去, 前手心向外, 後手心向內。
3、開胯推掤了, 兩腳順著地面反座彈力站起來, 兩手收回在胸前意想抱球, 就是恢復第1點的初始姿勢。
開合雲手
1、站一個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的馬步, 開胯圓襠, 兩手各自在身側松肩、垂肘、松腕、舒指。
2、松腰松胯帶動兩手一上一下的劃個大立圓,一手在上意想護住臉部,一手在下意想護住襠部。
3、兩手向外劃圓是開雲手的動作,兩手向內劃圓是合雲手的動作。
4、雲手時兩腳的重心不是相等的,如腰胯往左松沉時,左腳底的吃勁就多一點;如腰胯往右松沉時,右腳底的吃勁就多一點。
沉提堋推
1、立身中正的自然站立,兩腳相距大約兩拳之寬,實腿這邊身虛領頂勁、松腰塌胯,垂臀,尾閭下墜,松膝,松踝關節的沉到腳跟,髖骨、股骨、脛骨與腳跟貫通似打樁的立於地下。
2、實腿松沉的同時帶動虛腿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尾閭借助沉到實腳底的地面反座彈力,使骶骨、尾骨向前翹,通過股骨的杠杆發力撬動虛腿之膝弓出去。同時腰胯帶動一手往上掤滾至頭前,另一手往前推按出去。
實腿下沉一點,虛腿相應上提一點,虛腿之膝相應弓出一點,一手掤滾一點,另一手推按一點。後實腿的胯托住前虛腿的胯,骶椎呈後凸弓狀。
腰脊、胸部在頭部、頸部的引領往前松,托胯時腰椎和腰脊呈彎弓的形狀。松沉時實腿膝部有彈性的微曲,不能有懈跪的膝部彎曲。
大師對“松”的理解
太極拳所言之放鬆,即是舍已。將自我融入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的關係之中,虛位以待,引進落空合即出;收即是放,沾粘連隨不丟頂。收斂需透,體松全賴此透,合是虛,神意之虛用也。
如此不僅能覺受空間,也能運用空洞。放鬆是純粹精神性的追求,它更像是一種智慧,它更多的需要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地領會。
“想要放鬆,必須淡泊”說的好!放鬆基本上是存在性的。在存在的意義上,如果你對人生的態度是緊張的,那麼你就不可能放鬆.努力與放鬆是敵對的.你不可能放鬆,你只能被放鬆.放鬆沒有任何"怎樣"。
沒有任何技巧,沒有任何技術.我們都太充滿主動了,只能聽懂主動的語言,因此很難體悟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 "。
松是被動的覺知,是當下的觀照,它不是來到你身上的某種東西,它是某種發生於你的東西,是你存在的固有的品質,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是無欲的自然結果. "用意"的涵義之一,可能就是當下的覺,"不用力"的精髓是被動.太極拳的本質是無為。
太極拳的運動是十分主動的,慢慢地你會變成運動,身體被忘記,只有運動還在.一旦你變得被動了。
松就像花開一樣來到你的身上.是有為引導到無為.只有當你已經開始感覺到與動完全融為一體時,你才能夠開始去感覺與不動融為一體.達到動靜如一. 松與緊之間是一座欲望的橋樑,但它是一座彩虹般的橋,它能夠蒸發掉。
你能瞭解緊,但你無法瞭解松.要徹底瞭解緊,一旦你瞭解了它,沒有緊的瞬間也就產生了.於是,不僅身體得到了松,整個存在也都得到了松.突然之間你就超越到意識的一個新水準.這是一個沒有新的迴圈會開始。
松是活生生的.一種動態的流動.你並沒有去培養它,是它自巳來到的,你開始感覺到它在裡面成長,就像一個母親開始感覺到胎兒在生長一樣。
只有到那時候,才會有脫胎換骨.否則它只是自我欺騙;除非你變得像河流一樣流動,否則你就永遠不會知道它.因為它不是一樣東西,它是一個事件.你必須變得越來越像液體.氣體,越來越流動.才能體會太極陰陽勢的變化。
沒有緊張,生命功能就不復存在.沒有人能夠在每天的工作中做到完全的放鬆.假如真有這種情況發生,只能說明這人大腦不健全.生活充滿機遇和目的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已生活下去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人們必然要緊張起來。
緊張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練拳做為一個有目的性的活動,緊張是必需的,問題是如何使我們的緊張變得符合練拳的目的.放鬆不是催眠.暗示或發呆,練拳的放鬆只是產生一種狀態,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緊張,這種放鬆往往還有一些低水準的殘留的緊張。
放鬆看來似乎是無止境的,是一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強調大松大柔,正是說明仍有小緊小硬在其內.消除緊張是不可能的。
舒適放鬆為習練要旨
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將胳膊松透。這樣來體會胳膊放鬆: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如吊環一般自然下垂,與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緩緩站直身體,每移動一分重新體會一下,放鬆的狀態如有變化就重新調整到松。
胳膊能鬆開後,胳膊的重量都綴在肩關節,有一定時間積累後肩關節會慢慢鬆開。
松肘
肘部微微外棚,肘尖微微向下有沉墜感,鬆開胳膊上的肌肉筋骨。肘不開肩不開。肘開後胳膊上棚勁自生。
松腕
腕不松則氣會斷在手腕處。腕不松則指不松,整條胳膊也不會真正鬆開。松腕,皮肉雖連著但腕部筋骨就如斷掉一般。
舒指
手指自然舒展,意念貫到指尖外緣。指雖柔軟,但練習日久,手指也會有棚意。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多的益處,想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做到松身,松身才可以靜心,靜心才可以做到周身放鬆。從而進入太極拳的更高境界,太極拳的練習一定要循序漸進。
2、松腰松胯帶動兩手一上一下的劃個大立圓,一手在上意想護住臉部,一手在下意想護住襠部。
3、兩手向外劃圓是開雲手的動作,兩手向內劃圓是合雲手的動作。
4、雲手時兩腳的重心不是相等的,如腰胯往左松沉時,左腳底的吃勁就多一點;如腰胯往右松沉時,右腳底的吃勁就多一點。
沉提堋推
1、立身中正的自然站立,兩腳相距大約兩拳之寬,實腿這邊身虛領頂勁、松腰塌胯,垂臀,尾閭下墜,松膝,松踝關節的沉到腳跟,髖骨、股骨、脛骨與腳跟貫通似打樁的立於地下。
2、實腿松沉的同時帶動虛腿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尾閭借助沉到實腳底的地面反座彈力,使骶骨、尾骨向前翹,通過股骨的杠杆發力撬動虛腿之膝弓出去。同時腰胯帶動一手往上掤滾至頭前,另一手往前推按出去。
實腿下沉一點,虛腿相應上提一點,虛腿之膝相應弓出一點,一手掤滾一點,另一手推按一點。後實腿的胯托住前虛腿的胯,骶椎呈後凸弓狀。
腰脊、胸部在頭部、頸部的引領往前松,托胯時腰椎和腰脊呈彎弓的形狀。松沉時實腿膝部有彈性的微曲,不能有懈跪的膝部彎曲。
大師對“松”的理解
太極拳所言之放鬆,即是舍已。將自我融入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的關係之中,虛位以待,引進落空合即出;收即是放,沾粘連隨不丟頂。收斂需透,體松全賴此透,合是虛,神意之虛用也。
如此不僅能覺受空間,也能運用空洞。放鬆是純粹精神性的追求,它更像是一種智慧,它更多的需要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地領會。
“想要放鬆,必須淡泊”說的好!放鬆基本上是存在性的。在存在的意義上,如果你對人生的態度是緊張的,那麼你就不可能放鬆.努力與放鬆是敵對的.你不可能放鬆,你只能被放鬆.放鬆沒有任何"怎樣"。
沒有任何技巧,沒有任何技術.我們都太充滿主動了,只能聽懂主動的語言,因此很難體悟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 "。
松是被動的覺知,是當下的觀照,它不是來到你身上的某種東西,它是某種發生於你的東西,是你存在的固有的品質,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是無欲的自然結果. "用意"的涵義之一,可能就是當下的覺,"不用力"的精髓是被動.太極拳的本質是無為。
太極拳的運動是十分主動的,慢慢地你會變成運動,身體被忘記,只有運動還在.一旦你變得被動了。
松就像花開一樣來到你的身上.是有為引導到無為.只有當你已經開始感覺到與動完全融為一體時,你才能夠開始去感覺與不動融為一體.達到動靜如一. 松與緊之間是一座欲望的橋樑,但它是一座彩虹般的橋,它能夠蒸發掉。
你能瞭解緊,但你無法瞭解松.要徹底瞭解緊,一旦你瞭解了它,沒有緊的瞬間也就產生了.於是,不僅身體得到了松,整個存在也都得到了松.突然之間你就超越到意識的一個新水準.這是一個沒有新的迴圈會開始。
松是活生生的.一種動態的流動.你並沒有去培養它,是它自巳來到的,你開始感覺到它在裡面成長,就像一個母親開始感覺到胎兒在生長一樣。
只有到那時候,才會有脫胎換骨.否則它只是自我欺騙;除非你變得像河流一樣流動,否則你就永遠不會知道它.因為它不是一樣東西,它是一個事件.你必須變得越來越像液體.氣體,越來越流動.才能體會太極陰陽勢的變化。
沒有緊張,生命功能就不復存在.沒有人能夠在每天的工作中做到完全的放鬆.假如真有這種情況發生,只能說明這人大腦不健全.生活充滿機遇和目的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已生活下去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人們必然要緊張起來。
緊張是生活的組成部分. 練拳做為一個有目的性的活動,緊張是必需的,問題是如何使我們的緊張變得符合練拳的目的.放鬆不是催眠.暗示或發呆,練拳的放鬆只是產生一種狀態,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緊張,這種放鬆往往還有一些低水準的殘留的緊張。
放鬆看來似乎是無止境的,是一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強調大松大柔,正是說明仍有小緊小硬在其內.消除緊張是不可能的。
舒適放鬆為習練要旨
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將胳膊松透。這樣來體會胳膊放鬆: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如吊環一般自然下垂,與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緩緩站直身體,每移動一分重新體會一下,放鬆的狀態如有變化就重新調整到松。
胳膊能鬆開後,胳膊的重量都綴在肩關節,有一定時間積累後肩關節會慢慢鬆開。
松肘
肘部微微外棚,肘尖微微向下有沉墜感,鬆開胳膊上的肌肉筋骨。肘不開肩不開。肘開後胳膊上棚勁自生。
松腕
腕不松則氣會斷在手腕處。腕不松則指不松,整條胳膊也不會真正鬆開。松腕,皮肉雖連著但腕部筋骨就如斷掉一般。
舒指
手指自然舒展,意念貫到指尖外緣。指雖柔軟,但練習日久,手指也會有棚意。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有非常多的益處,想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做到松身,松身才可以靜心,靜心才可以做到周身放鬆。從而進入太極拳的更高境界,太極拳的練習一定要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