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白附子間作栽培技術

白附子喜陰, 且第一年和第二年生長緩慢, 可與小麥、玉米、林果等間作, 既為白附子生長創造遮陽條件, 又可充分利用地力及光熱資源。

一、糧藥間作:

1、小麥-白附子:選土層深厚、有排灌條件、肥力中等的地塊, 於秋收後種麥前及時深耕25~30釐米, 結合深耕每畝撒施優質圈糞4000千克, 碳酸氫銨68~75 千克, 過磷酸鈣53~55千克, 氯化鉀25~27千克或草木灰250~260千克, 作小麥基肥1次施入。 另外, 每畝安排34~37千克碳酸氫銨和26~27千克過磷酸鈣, 在小麥起身拔節套種白附子之前開溝施于白附子壟內, 作為白附子種肥。 秋種時要起壟, 每條頻寬40釐米,

用寬幅耬在壟間播種2行小麥, 壟間距(即小麥窄行距)6~8釐米, 小麥實際行距23~24釐米。 於4月底至5月中旬(麥收前20天左右), 在小麥寬行內套種1行白附子, 穴距為15~20釐米。

2、玉米-白附子:白附子與玉米間作, 玉米可作為蔭蔽物。 白附子為喜陰植物, 玉米為陽性喜光植物, 二者間作兼顧了二者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特點, 相得益彰。 玉米可調節農田小氣候, 使溫度降低2℃左右, 濕度增加11%左右, 減少了直射光, 增加了散射光照, 為白附子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從而提高了產量。 玉米與白附子間作, 每隔1.2~1.3米種1行玉米, 穴距60釐米, 每穴種2株。

二、果藥間作(蘋果、梨-白附子) 由於白附子喜陰, 與果樹間作可起到遮陰效果, 又可充分利用地力。 春季將白附子間作在果樹行間,

待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 全年除草5~7次, 結合除草可鬆土2~3次, 增施有機肥及化肥, 以利果樹和白附子生長。

三、藥藥間作(山茱萸-白附子 杜仲-白附子) 白附子與山茱萸和杜仲等木本藥用植物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經濟效益。 春秋均可種植, 山茱萸和杜仲按行株距各3米栽植, 白附子間作在行間。 為保證二者雙豐收, 苗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 第一次追肥在4月進行, 畝施尿素10~15千克, 6~8月為苗木生長旺盛期, 每月追肥1次, 每次每畝施尿素15千克。 如施用腐熟的稀薄糞肥, 每次畝施2500~3500千克。 在除草施肥的同時, 對生長過密的幼苗須間苗1次。 杜仲與山茱萸幼樹生長緩慢, 需加強撫育, 每年3~4月和5~6月各進行中耕除草並施肥。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