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老年人更“黏人”的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 患分離性焦慮的老人人口正逐年增加。 作為我們兒女, 要對父母心懷理解、及時溝通, 幫他們找回自己的生活。 下面通過一個經典案例來分析, 並提供醫生的解決建議。

經典案例:兒子結婚後, 73歲的劉阿姨便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 最近劉阿姨特別“黏人”, 只要兒子一回家, 他就拉住兒子說個不停。 兒子要走時, 他就失落得像個孩子, 還會天天給兒子打電話, 甚至跑去兒子單位找他, 兒子不耐煩說他幾句, 他就吃不下飯, 還經常出現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等緊張性反應。 家人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被診斷為分離性焦慮。

病況分析:分離性焦慮原本多發于學齡期兒童, 表現為與所依戀的親人分離時不安、焦躁。 但老人患分離性焦慮的比例正逐年遞增, 原因有三:一是隨著年齡增大, 軀體疾病增加, 讓他們更渴望兒女的關懷和照顧;二是年輕人工作壓力大, 沒時間與老人交流, 容易讓老人有被忽視的感覺;三是不少退休老人心理落差大, 增加了對家庭的依賴。

醫生建議:對老人來說, 要學會主導自己的生活, 兒女沒空陪伴更不能封閉自己的心, 要試著自我調節。 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 要堅持鍛煉, 可以找老夥伴下下棋、聽聽京劇, 建立自己的人際網。 對兒女來說, 要對父母心懷理解、及時溝通, 幫他們找回自己的生活。

盡可能抽時間多陪陪他們, 聊聊生活中的開心事, 有不順心的事也說說, 聽聽他們的意見, 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

總之, 兒女成家立業之後, 要多花一些時間照顧家裡老人, 聊聊生活中的開心事, 有不順心的事也說說, 聽聽他們的意見, 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