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這運動傷膝傷身大家為何還在練

清晨不管是在湖畔還是在公園, 都會看到很多人在練太極拳, 太極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很多人認為練太極拳會傷害到膝蓋, 這是正確的嗎?我們應按照太極拳教程練習, 太極拳教學裡哪些是預防練太極拳上膝蓋的?

練太極拳傷膝嗎

現在好多人認為練太極拳會導致膝關節病等, 小編今天要帶您走出這個誤區。

在太極拳的基本動作研究中發現, 它的步法對膝關節最大的反作用力是體重的1.2倍, 而步行與慢跑時最大的反作用力可達體重的3倍以上。 最新的研究認為, 太極拳可以改善下肢踝關節,

特別是膝關節深部的肌群和神經控制靈敏性。

當關節遇到潛在的力傷害時提供一種反射性的保護。 同時, 太極拳的力量剛柔並濟, 精神內斂, 既能增強下肢膝骨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 又能增加下肢關節神經的敏感性而保護膝關節, 同時使我們心神更加寧靜平和。

初學太極拳容易出現哪些損傷

練習太極拳常見的損傷就是傷力、傷氣、傷骨三個方面。

傷力

所謂傷力, 是指運動過量、過猛, 或不均衡等狀態所產生的傷害或引起的疾病。 如依慣例, 練拳之前須先熱身, 進行一些必要的單式操練或功法練習, 使肢體筋骨活動開, 這樣就可避免在練拳時因動作高低快慢變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傷或挫傷。

另外, 運動量的大小和強度要量力而行,

不可勉強。 如年輕時運動量可大些, 可練低架(大架), 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時運動量小些, 以中架為主, 低架適量;上年紀時運動量則再減, 以小架為主, 保持中架, 低架少練或不練。

所以說, 初學太極拳的人對於運動量一定要合理安排好, 不能急於求成。

練習時間的長短

練低架和高架一個流程保持在6分鐘內為宜, 稍歇息會再練。 中架一流程保持在20分鐘左右, 小架慢架保持在30分鐘以上為最佳。 整套練習以年齡大小及專業與否區別對待。

傷氣

傷氣主要有兩種現象, 一是心態不寧, 運動量過大、過猛、過急, 練完後氣喘不止, 氣色不佳;二是用意太過, 過分注重呼吸, 式式要與呼吸配合, 甚至要讓“氣”將動作“催”起來,

結果導致呼吸不暢, 發生氣滯、胸悶、頭暈等現象。

這些也是練拳過程中的誤區, 容易引發傷害和疾病。 太極拳的演練要求, 完全是松靈自然, 快與慢之間也隨勁勢氣息而動, 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韌的、日積月累的慢功夫上, 不是趕出來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 以意領勢, 以勢導氣, 氣勢相隨, 互為有益。

可見, 太極拳的練習中需要心平氣和, 切忌心浮氣躁, 此乃兵家之大忌。

我以為, 氣之所用, 存於松, 松至僅存於筋, 似以一線牽連, 此線即為氣。 將用氣之意換至如何去放鬆, 從肌筋血脈如何暢通的角度去理解, 方可受益。

傷骨

傷骨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動作不慎帶來的損傷。 比較突出的現象是腿部受傷, 特別是膝關節。

一方面, 因腿部力量和運動機能本來就是人體較早退化的部分;另一方面, 加上長期半蹲式的運動負荷, 或過份追求姿勢高低變化的難度和強度, 以達到“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來提高成績。

如競技太極拳旋體後單腿落地等, 都會對運動員腿部帶來極大的損傷, 甚至不得不打封閉針參加比賽, 這樣就更容易造成腿部機能較早的退化、骨傷或後遺症疾病。

對太極拳要領掌握不准, 在運動中如膝過腳尖、左右轉腳膝部用力、進退步實腿膝部過低(或跪腿)等等現象, 也都容易形成明顯或慢性的骨骼損傷。

這些都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注意, 對太極拳運動的性質和內涵應給予深刻的思考、研究, 並回歸和賦予太極拳本來的真實面貌,

使之朝著健康的道路承傳、創新和發展。

認識不足

對太極拳運動的本質認識不足。 人的長壽健康秘訣, 是因時循序, 合乎自然的四季生息勞作;喜怒哀樂, 七情六欲應符合人性和**的生髮和平息, 既不是放縱, 也不是壓抑。

其身體的鍛煉, 也應與人的生長規律相適應, 超負荷的鍛煉, 逆勢而為強求奇效, 雖能一時得到體能極限的閃光點, 但同時也將給身體帶來重創和戕害生命;還要不斷完善個人心態修養, 不以功成而懈怠、不以名就而驕奢, 保持生活鍛煉之常規, 則疾病可遠離, 衰老可延緩。

太極拳的運動機理, 正是因循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大自然規律, 融匯了太極陰陽動靜互養的生機, 成為內外兼修, 養生與技擊融為一體的科學運動方式。

太極拳姿勢與關節損傷

太極拳健身的作用相信大家早已經清楚了,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是適合的,這也是太極拳的特點之一那就是不區分年齡的大小,所以在現在的生活中到處可見練習太極拳的人,可見愛好者之多。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小錯誤誤傷自己,所以姿勢一定要正確。

很多練習太極拳,尤其是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朋友們,膝蓋疼痛,而且總是不好,更有甚者,膝關節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第一是因為方法不正確,第二是因為運動過量。

膝是由關節和關節韌帶等周圍組織所組成,是脛腓骨與股骨的連接處,它在太極拳的鍛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知道太極拳運動中要保持立身中正,是以屈膝松胯為前提的,所以膝關節承受著身體的重量,負擔不輕。

對於初練太極拳的朋友,一開始膝蓋疼痛是很自然的,心理負擔不要太重,別害怕,過一段時間,膝關節適應了,就自然不再疼痛了,但此期間要注意運動適量,循序漸進,並注意對膝關節的保護。練拳前先活動膝關節,練拳後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風吹。

大家都知道膝關節的生理運動的方向,縱向的屈伸運動。

它的運動同肘關節的屈伸運動是一樣的,不能是橫向的,所以在太極拳運動中要避免膝關節的橫向運動。

在同側腳踏地的前提下,膝蓋的運動方向就是在腳尖與腳跟之間,不要特意去追求膝蓋走外圈,膝蓋走外圈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你恰恰追求這個外在的形式,適必造成膝關節內、外兩點的疼痛,而且隨著運動量的增多,膝蓋的疼痛就更加顯著。

原因就在於膝關節不中正,違背了膝關節的正常生理運動。伸腿時腳蹬地,腳的撐地點是在腳掌與腳跟之間移動的,那麼膝關節的向腳下的蹬勁要與之合正、合拍,當屈腿時腳支撐地,那麼膝關節向腳下的勁力也要合正、合拍,雖然膝的運動方向很直接地向腳尖方向,但不可過腳尖,否則膝關節的前點容易造成疼痛。

總之,膝關節的勁力方向應維持在腳心上,此為“定”,無論腿的屈與伸,都要盡力保持、維持膝蓋的勁力方向在腳心上,此為“動中求定”。

能動中求定,則膝關節的用勁方向不偏不倚,稱為“不失中”,能不失中,又能運動適量,則膝關節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實際上,我在上面講述的是膝關節與腳尖、腳跟的開合關係,即膝與腳合。能做到膝與腳合,光靠膝找腳還是不夠的,有的時候,還要注意腳找膝,合是“兩廂情願”的,在太極拳的運動中,有以足跟為軸的扣腳法,實際上就是腳與膝合,這樣的話,才能使腳之支撐點盡力維持、保持在腳心,何嘗不是“動中求定”啊!

另外,陳式太極拳多震腳動作,對膝關節的要求就更高,膝關節的承受力就更大,對於年青人,方法正確後,腳自由下落,不要使勁跺腳,可以練習,但對於老年人,多因骨質鈣化,不宜震腳,只輕落地即可,以免運動傷害,萬事難求完美,不必羡慕他人,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何有傷害之患!? 練拳後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

陳式太極拳對下盤要求比較高,一般做完了練習後,比如基本動作以及雀地龍等,走起路來膝關節就會有點痛,不知是什麼原因?向各位請教!不勝感謝!關於練太極拳引起膝關節痛你所遇到到的問題很多練習太極拳尤其是陳式太極拳的練習者都遇到過。

原因一般有兩方面

一是練拳架的過程中拳架下盤未達到正確要求

下肢在運動過程膝關節與腳尖方向不一致,導致膝關節內兩條交叉韌帶所承受的負荷不平衡,而引起的膝關節炎(多為髕前滑囊炎),此種情況在練完拳後的感覺尤為明顯,感到關節酸痛、酸脹,嚴重者患側關節可比健側關節腫脹,但休息過後可緩解。

二是練習者本身下肢肌肉力量尤其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仍有所欠缺

但練拳時卻要求過高,拳架練的很低,負荷過重引起,此種情況有的人在膝關節稍上方的股四頭肌肌腱一段的酸痛會比較明顯,膝關節囊的酸脹感沒前種情況那麼明顯。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

第一就是保持姿勢的狀態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

練拳先要慢慢練,放鬆練,即使是發力的動作如掩手弘錘也不要發力打出,只要打出發力的意念就好了,因為很多初學者還未學懂得放鬆,拳架不夠松、柔,胡亂發勁,只會發出的是死勁,而不是彈抖勁,這樣練習難於去僵求松,且發力過程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慢性損傷。

拳架要練的夠熟練、松柔了,才可發勁。

其二,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

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者,建議先從高架練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初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適可而止,慢慢增加練習時間。

通過這些鍛煉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樣拳架可練的低些,簡單說,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時間長了,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吃力了,而且拳架也會比較松柔。

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松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麼吃力,放鬆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

很可能是錯誤的理解圓襠開胯,用膝蓋外撐來造成圓襠的感覺,結果變成膝蓋過分外掰,自己扭傷自己。

練太極拳如何預防膝蓋受傷

一是重心下沉時,忘掉膝蓋

意想委中穴(我們常說的膝蓋後面的腿窩處),意想重心從兩腿內側下沉,兩臀會自然前貼,膝蓋頓時感到空無。千萬不能意想重心從膝蓋走,否則膝蓋必傷。經常想委中穴,經常想重心從腿內側下,時間長了,便會形成生理反射,膝蓋自然忘掉。

二是虛實轉換時,要先減後增

舉個例子,比如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若想實變虛,不能依靠身體腰跨的平衡移動來實現,這不符合太極之陰陽變化原理。實際中,應該這樣轉化。比如搬攔捶在腿腳的虛實變化中,虛靈頂勁,意象命門穴,眼神微微向上發散(只是眼神,頭不能動),這時,在轉換過程中,忘掉虛腳,意象實腳之重力慢慢減去,直到減到為零,這樣,重心便自然而然的慢慢移到虛腳上,膝蓋就避免了因為腰跨平移而受到的過快的重心轉換的壓力。實際上,這也符合太極拳的陰陽變化。通過腰跨平移來轉化虛實,很容易使膝蓋受傷。

三是弓步時,膝蓋最好不要超過太沖穴

即腳背大拇指、二拇指兩指跟部處。有人說不要超過腳尖,經過實踐,若膝蓋與腳尖長時垂直,膝蓋承受的重力依然很大,對膝蓋仍有傷害。

四是行拳時,架子不易太低

若小腿與地面垂直,那麼大腿和小腿構成的角為120—135度比較適合。當然,功力深厚者甚至可以達到170度,但是最好不要超過180度,否則對膝蓋損害太大。有些中老年人,最好架子高些,不要做太低的下勢,弊大於利。

現在許多教太極拳的人,為了追求美感,追求形式,膝蓋彎曲太大,搞得不少人膝蓋疼。其實,真正的太極拳,不在於形,而在於意。太極拳真義《授秘歌》說:無形無象,忘其有己。全身透空,內外合一。

應物自然,隨心所欲。西山懸磬,海闊天空。虎吼猿鳴,鍛煉陰精。泉清水靜,心死神活。翻江攪海,元氣流動。盡性立命,神定氣足。

五是治療膝蓋疼的秘方,跪膝

跪膝,動作和漢朝官員的姿勢相仿,膝蓋下墊塊軟墊,或者跪在窗上,以膝蓋為腳,原地上下提動。提動一會,然後就直起身,坐在腳後跟上一會,然後再提動膝蓋。這樣,可以迅速打通膝蓋的氣血,保養膝蓋,治療疼痛。跪膝的時間,5分鐘即可。當然,即使自己膝蓋不疼,經常跪膝,對膝蓋、養生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

由於膝關節疼痛會嚴重地影響姿勢動作的準確,從而阻礙拳藝的進步和提高,使自己對前途失去信心,以至於放棄練拳。這就要求我們太極拳的教練要對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運動解剖學有所瞭解,要正確地、系統地、科學地去練習太極拳。

要做到在練出一身好功夫的同時,練出一個好身體,不能功夫練上身了,身體卻練壞了,所以練真功與養生同樣重要。只有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才能練出一個強健的體魄,讓太極拳成為我們最佳的健身方式,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應有的貢獻。

結語:太極拳練習是不會傷了膝蓋的,只要力度把握的好,太極拳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專案。不僅健身而且對我們的養心非常好,太極拳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一直流傳至今,一定有它所存在的原由,因此,學習太極拳是個慢學的運動,不要急於練成。

養生與技擊融為一體的科學運動方式。

太極拳姿勢與關節損傷

太極拳健身的作用相信大家早已經清楚了,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是適合的,這也是太極拳的特點之一那就是不區分年齡的大小,所以在現在的生活中到處可見練習太極拳的人,可見愛好者之多。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小錯誤誤傷自己,所以姿勢一定要正確。

很多練習太極拳,尤其是練習陳式太極拳的朋友們,膝蓋疼痛,而且總是不好,更有甚者,膝關節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第一是因為方法不正確,第二是因為運動過量。

膝是由關節和關節韌帶等周圍組織所組成,是脛腓骨與股骨的連接處,它在太極拳的鍛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知道太極拳運動中要保持立身中正,是以屈膝松胯為前提的,所以膝關節承受著身體的重量,負擔不輕。

對於初練太極拳的朋友,一開始膝蓋疼痛是很自然的,心理負擔不要太重,別害怕,過一段時間,膝關節適應了,就自然不再疼痛了,但此期間要注意運動適量,循序漸進,並注意對膝關節的保護。練拳前先活動膝關節,練拳後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或風吹。

大家都知道膝關節的生理運動的方向,縱向的屈伸運動。

它的運動同肘關節的屈伸運動是一樣的,不能是橫向的,所以在太極拳運動中要避免膝關節的橫向運動。

在同側腳踏地的前提下,膝蓋的運動方向就是在腳尖與腳跟之間,不要特意去追求膝蓋走外圈,膝蓋走外圈是外在的形式,如果你恰恰追求這個外在的形式,適必造成膝關節內、外兩點的疼痛,而且隨著運動量的增多,膝蓋的疼痛就更加顯著。

原因就在於膝關節不中正,違背了膝關節的正常生理運動。伸腿時腳蹬地,腳的撐地點是在腳掌與腳跟之間移動的,那麼膝關節的向腳下的蹬勁要與之合正、合拍,當屈腿時腳支撐地,那麼膝關節向腳下的勁力也要合正、合拍,雖然膝的運動方向很直接地向腳尖方向,但不可過腳尖,否則膝關節的前點容易造成疼痛。

總之,膝關節的勁力方向應維持在腳心上,此為“定”,無論腿的屈與伸,都要盡力保持、維持膝蓋的勁力方向在腳心上,此為“動中求定”。

能動中求定,則膝關節的用勁方向不偏不倚,稱為“不失中”,能不失中,又能運動適量,則膝關節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實際上,我在上面講述的是膝關節與腳尖、腳跟的開合關係,即膝與腳合。能做到膝與腳合,光靠膝找腳還是不夠的,有的時候,還要注意腳找膝,合是“兩廂情願”的,在太極拳的運動中,有以足跟為軸的扣腳法,實際上就是腳與膝合,這樣的話,才能使腳之支撐點盡力維持、保持在腳心,何嘗不是“動中求定”啊!

另外,陳式太極拳多震腳動作,對膝關節的要求就更高,膝關節的承受力就更大,對於年青人,方法正確後,腳自由下落,不要使勁跺腳,可以練習,但對於老年人,多因骨質鈣化,不宜震腳,只輕落地即可,以免運動傷害,萬事難求完美,不必羡慕他人,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何有傷害之患!? 練拳後膝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

陳式太極拳對下盤要求比較高,一般做完了練習後,比如基本動作以及雀地龍等,走起路來膝關節就會有點痛,不知是什麼原因?向各位請教!不勝感謝!關於練太極拳引起膝關節痛你所遇到到的問題很多練習太極拳尤其是陳式太極拳的練習者都遇到過。

原因一般有兩方面

一是練拳架的過程中拳架下盤未達到正確要求

下肢在運動過程膝關節與腳尖方向不一致,導致膝關節內兩條交叉韌帶所承受的負荷不平衡,而引起的膝關節炎(多為髕前滑囊炎),此種情況在練完拳後的感覺尤為明顯,感到關節酸痛、酸脹,嚴重者患側關節可比健側關節腫脹,但休息過後可緩解。

二是練習者本身下肢肌肉力量尤其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仍有所欠缺

但練拳時卻要求過高,拳架練的很低,負荷過重引起,此種情況有的人在膝關節稍上方的股四頭肌肌腱一段的酸痛會比較明顯,膝關節囊的酸脹感沒前種情況那麼明顯。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

第一就是保持姿勢的狀態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

練拳先要慢慢練,放鬆練,即使是發力的動作如掩手弘錘也不要發力打出,只要打出發力的意念就好了,因為很多初學者還未學懂得放鬆,拳架不夠松、柔,胡亂發勁,只會發出的是死勁,而不是彈抖勁,這樣練習難於去僵求松,且發力過程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慢性損傷。

拳架要練的夠熟練、松柔了,才可發勁。

其二,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

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者,建議先從高架練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初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適可而止,慢慢增加練習時間。

通過這些鍛煉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樣拳架可練的低些,簡單說,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時間長了,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吃力了,而且拳架也會比較松柔。

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松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麼吃力,放鬆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

很可能是錯誤的理解圓襠開胯,用膝蓋外撐來造成圓襠的感覺,結果變成膝蓋過分外掰,自己扭傷自己。

練太極拳如何預防膝蓋受傷

一是重心下沉時,忘掉膝蓋

意想委中穴(我們常說的膝蓋後面的腿窩處),意想重心從兩腿內側下沉,兩臀會自然前貼,膝蓋頓時感到空無。千萬不能意想重心從膝蓋走,否則膝蓋必傷。經常想委中穴,經常想重心從腿內側下,時間長了,便會形成生理反射,膝蓋自然忘掉。

二是虛實轉換時,要先減後增

舉個例子,比如左腳為實,右腳為虛,若想實變虛,不能依靠身體腰跨的平衡移動來實現,這不符合太極之陰陽變化原理。實際中,應該這樣轉化。比如搬攔捶在腿腳的虛實變化中,虛靈頂勁,意象命門穴,眼神微微向上發散(只是眼神,頭不能動),這時,在轉換過程中,忘掉虛腳,意象實腳之重力慢慢減去,直到減到為零,這樣,重心便自然而然的慢慢移到虛腳上,膝蓋就避免了因為腰跨平移而受到的過快的重心轉換的壓力。實際上,這也符合太極拳的陰陽變化。通過腰跨平移來轉化虛實,很容易使膝蓋受傷。

三是弓步時,膝蓋最好不要超過太沖穴

即腳背大拇指、二拇指兩指跟部處。有人說不要超過腳尖,經過實踐,若膝蓋與腳尖長時垂直,膝蓋承受的重力依然很大,對膝蓋仍有傷害。

四是行拳時,架子不易太低

若小腿與地面垂直,那麼大腿和小腿構成的角為120—135度比較適合。當然,功力深厚者甚至可以達到170度,但是最好不要超過180度,否則對膝蓋損害太大。有些中老年人,最好架子高些,不要做太低的下勢,弊大於利。

現在許多教太極拳的人,為了追求美感,追求形式,膝蓋彎曲太大,搞得不少人膝蓋疼。其實,真正的太極拳,不在於形,而在於意。太極拳真義《授秘歌》說:無形無象,忘其有己。全身透空,內外合一。

應物自然,隨心所欲。西山懸磬,海闊天空。虎吼猿鳴,鍛煉陰精。泉清水靜,心死神活。翻江攪海,元氣流動。盡性立命,神定氣足。

五是治療膝蓋疼的秘方,跪膝

跪膝,動作和漢朝官員的姿勢相仿,膝蓋下墊塊軟墊,或者跪在窗上,以膝蓋為腳,原地上下提動。提動一會,然後就直起身,坐在腳後跟上一會,然後再提動膝蓋。這樣,可以迅速打通膝蓋的氣血,保養膝蓋,治療疼痛。跪膝的時間,5分鐘即可。當然,即使自己膝蓋不疼,經常跪膝,對膝蓋、養生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

由於膝關節疼痛會嚴重地影響姿勢動作的準確,從而阻礙拳藝的進步和提高,使自己對前途失去信心,以至於放棄練拳。這就要求我們太極拳的教練要對運動生理學、運動力學、運動解剖學有所瞭解,要正確地、系統地、科學地去練習太極拳。

要做到在練出一身好功夫的同時,練出一個好身體,不能功夫練上身了,身體卻練壞了,所以練真功與養生同樣重要。只有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才能練出一個強健的體魄,讓太極拳成為我們最佳的健身方式,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應有的貢獻。

結語:太極拳練習是不會傷了膝蓋的,只要力度把握的好,太極拳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專案。不僅健身而且對我們的養心非常好,太極拳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一直流傳至今,一定有它所存在的原由,因此,學習太極拳是個慢學的運動,不要急於練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