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低血壓怎麼辦 中醫來幫你

頭暈、乏力、面色蒼白, 工作能力下降?這是低血壓的症狀。 如果你出現這樣的情況, 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講低血壓怎麼辦, 低血壓中醫治療及低血壓吃什麼好。

目錄

1、低血壓怎麼辦 2、低血壓症狀

3、低血壓的原因 4、低血壓吃什麼好

5、低血壓怎麼調理 6、低血壓中醫治療

7、低血壓頭暈怎麼辦 8、低血壓高怎麼辦

低血壓怎麼辦

一、適當多食食鹽, 同時多飲水, 可提高血壓。

二、增加營養, 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 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 此外, 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三、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機體調節功能。

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 老年低血壓患者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 動作應緩慢一點。

五、藥物治療, 維生素B及C, 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低血壓治療方法

1、日常生活預防

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

早上起床時, 應緩慢地改變體位, 防止血壓突然下降。

晚上睡覺墊高頭部, 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常淋浴以加速血液迴圈, 或以冷水, 溫水交替洗足。

2、藥物治療

當日常治療無效時, 就必須給予藥物治療, 緩解症狀, 減少嚴重併發症危險。

3、飲食治療

加強營養, 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 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

多喝湯, 多飲水, 增加鹽份攝入。

低血壓症狀

無論是高血壓, 還是低血壓, 這都是很不利於身體健康的。

那麼, 如何早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低血壓呢?下面告訴大家患上低血壓的症狀表現。

疲乏、無力

尤其是早上, 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無力, 經午睡或休息後可好轉, 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 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 即這種乏力並非都是因過度所致。

這種疲乏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過多的肌肉收縮不協調, 而不恰當地消耗肌力所致。

頭暈

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 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 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後較為明顯, 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 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 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

頭暈輕重不一, 輕者兩眼發黑、。

重者可以失神, 甚至倒地, 常在突然改變, 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 此外, 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 頭痛和頭暈可能與血壓低致腦灌注不足有關。

神經功能障礙

可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等。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皮膚蒼白或輕度發紺, 渾身忽冷忽熱, 時有蟻爬感, 手腳麻木等。

其他

可表現為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 以及血增多、減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徵象。 還會引起咳嗽昏迷、排尿昏迷。

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準突然而明顯下降, 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

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範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 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 輕者可無任何症狀, 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 甚至昏厥。 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元性低血壓

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 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鐘內, 收縮壓下降或舒張壓下降, 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 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噁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

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藥或精神類藥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繼發性低血壓

某些疾病或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 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 以及服用降壓藥、抗抑鬱藥。

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也可以出現頭昏、頭暈等低灌注的症狀。

祖國醫學具有較強的治療優勢。 本病屬於祖國醫學中的“眩暈”、“氣虛”、“勞倦”範疇, 其病機多由氣血不足, 腦失所養所致清陽升通不順, 陰氣承接障礙, 陰陽失和。

病因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 加之後天攝生調養不濟所致, 或勞累過度或突然大失血, 以致血脈空虛, 氣弱血虧, 心脈清竅失其充養。

通常中醫將低血壓分為3型

(1)氣虛血虧型

病機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失血之後,耗傷氣血以致氣血兩虛,腦失濡養所致。患者表現有每每勞累即發作,面色蒼白,唇甲不華,心悸失眠或多睡,神疲懶言,倦怠食少,舌淡,脈細弱。

(2)腎精不足型

病機為腦為髓之海,腎主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之人則腎之精氣不充,或年老體衰精氣日虧,致使腎精虧耗,不能生髓以致髓海空虛而發生低血壓。患者表現有頭暈耳鳴,精神萎靡,健忘少寐,腰酸。

(3)痰濁中阻型

病機為飲食傷胃,勞倦傷脾,脾胃受損,健運失司,以致水穀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濕生痰,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致眩暈。患者表現有頭重如蒙,胸脘痞悶,噁心欲嘔,少食多睡,舌苔白膩。

中醫治療以補益氣血,升舉清陽,補元益腦為主。不僅能改善低血壓狀態,並且可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機體的虛損狀態,從而使血壓恢復正常,眩暈不作。

對低血壓的臨床辨證施治如下分三型

(1)氣虛血虧型治療以補益心脾為主,採用歸脾湯益氣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兼能補血安神,方藥:人參、黨參、黃芪、甘草、白術、當歸、遠志、棗仁、龍眼肉。

(2)腎精不足型偏于陽虛者,宜補腎助陽。偏于陰虛者,宜補腎益陰。方藥:補腎助陽用右歸丸,方中熟地黃、萸肉、杜仲為補腎主藥,附子、萸肉、菟絲子、牛膝、龜版膠補益腎陰,鹿角膠可以填精補髓,二方均可加龍骨、牡蠣之類,以收斂浮陽。

(3)中阻型治療以化濕祛痰、升舉清陽為主,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本方用二陳湯化濕祛痰,加白術以健脾,天麻以息風,是標本兼顧之法。

倘痰鬱化火,證見頭目脹痛,心煩口苦,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者,益溫膽東加黃連、黃芩以化痰清熱 。

低血壓的原因

血壓低的原因有哪些?血壓低容易導致人氣血兩虛,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血壓低,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血壓低。我們就來看看這方面的原因的介紹吧。

1、血壓低可能是因為心臟疾病引起的

罹患心不全、心肌梗塞、大動脈瓣狹窄症時,如果患者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的話,這是比較麻煩的,比較容易遭到這方面疾病的困擾,都會影響心臟搏出血液的功能,使心臟輸送血量減少,以致迴圈障礙而引起低血壓。

2、血壓低可能是因為末稍血管擴張引起的

因細菌或毒素侵犯末稍血管,使血管失去收縮功能,這樣的話,血管的部分功能就容易受到阻礙了,容易受到威脅了,容易沒有什麼影響和幫助了,很多人就會面臨血壓低帶來的各種生活中的不方便和問題,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產生迴圈障礙性低血壓。

3、血壓低可能是因為暫時性大失血引起的

因手術、外傷的大量出血,因為手術的原因,導致人體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很多的麻煩,使體內迴圈的血液量驟減,而引起暫時性低血壓。

4、血壓低可能是因為甲狀腺機能低下引起的

甲狀腺機能減弱時,會出現氣力減退、這樣的話,人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感覺比較累,身心疲憊、就是莫名其妙地就會感覺到特別地勞累,不知道怎麼回事,畏寒、皮膚乾燥等現象,而引起內分泌障礙性低血壓。

5、血壓低可能是因為艾狄遜氏症引起的

罹患此症會影響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分泌,人體的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影響,出現問題,使患者出現皮膚變黑、噁心、嘔吐及低血壓等症狀。

其他原因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

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低血壓吃什麼好

治療低血壓飲食療法很重要,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準,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

南瓜大棗粥

材料:南瓜250克,小米50克,紅棗10枚。

制法:將南瓜、大棗洗淨。與淘洗乾淨的小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成稠粥。

用紅糖少許調味即成功能:補中益氣,升提血壓。

主治中氣不足的低血壓用法:早晚分食注意事項:南瓜性溫味甘,具有較好的補中益氣作用。

老南瓜含澱粉、鈣、鐵、胡蘿蔔素,嫩南瓜維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較豐富。南瓜與大棗、小米煮粥,若能經常食用。

對中氣下陷引起的低血壓有輔助治療的功效。

白木耳燉肉

材料:白木耳15克,瘦豬肉50克,紅棗lO枚。

做法:將白木耳泡發,加瘦豬肉、紅棗,燉熟後飲服。

功能:養陰益氣補虛。

適用於低血壓、貧血及其他虛證患者。

用法:佐餐。每星期2~3次。

洋參瘦肉湯

材料:西洋參(切片)6克,茯苓12克,麥門冬15克,五味子6克,生薑3片,瘦豬肉100-150克。

做法:先把上述藥物放入砂鍋內,加水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後入瘦肉,500克,紅糖10克。

人參荔枝酒

材料:紅參30克,荔枝肉1000克。

制法:將紅參切片,與荔枝肉(鮮荔枝去核)一起泡入2500毫升白酒,密封,每天搖動數次。5日後即可飲用。

功效:溫養心陽。升血壓。適用于心陽虛型低血壓患者。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飲50毫升,至血壓恢復正常後再飲用1個星期。

注意事項:紅參性溫,荔枝性熱。合用可補心陽,升血壓。心陰虛咽燥舌紅者禁用。

砂鍋牛尾

材料:帶皮牛尾1000克,淨母雞肉300克,干貝10克,熟火腿30克,雞湯1500克,豬油30克。

制法:將牛尾用火燎去小毛,刷洗乾淨,剁成段。火腿肉切成片,干貝去掉筋洗淨,把母雞肉放在水中浸透。

鍋內放豬油燒熱,倒入花椒、蔥10克,薑5克(拍松),煸出香味,將牛尾段倒入鍋內,用大火煸出血水後,放人料酒,繼續煸炒,待牛尾段完全斷生,將鍋離火取出牛尾段,用水洗淨,控幹水分。

將砂鍋置火上,倒入雞湯,加入蔥5克,薑10克,料酒、鹽,再將牛尾段、火腿片、干貝和母雞肉放人鍋內,煮開後去浮沫,用文火燉4小時。

用法:佐餐食用。

無論是哪一種低血壓病人,都可以適當多吃些鹹一點的食品,因為鹽能使血壓上升。每天多喝水、多運動能增加血容量,還可吃些桂圓肉、大棗、紅小豆等,不但能增加營養,還有利於血壓正常。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

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薑、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低血壓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加強營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

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但食鹽攝入量亦不可太高)。

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少吃赤小豆、葫蘆、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血壓低的人飲食原則

1、適當多吃食鹽,可提升血壓,改善頭暈、困倦無力等症狀。但食鹽攝入量不可太高。

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2、增加飲食營養、多食溫補脾腎的食物。多吃易消化的蛋白食物,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要少食多餐。

多食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這些食物都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

3、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姜末撒于菜湯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4、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可使血壓上升。

血壓低的人吃什麼好

1、紅棗15枚去核,栗子150克,淨雞1只。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悶熟食之。

2、韭菜適量,搗爛取汁,每日早晨起來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壓恢復正常。

3、當歸、黃芪紅棗各5O克,雞蛋4只同煮熟,吃蛋喝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4、栗子2OO克(去殼),豬脊肉200克,洗淨切塊,煲湯,加食鹽及味精調味服食。每週1次,連服1月。

低血壓怎麼調理

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升壓。主治低血壓。

處方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黨參黃芪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升壓。主治低血壓。

處方組成:黨參、枸杞子各10克,黃芪30克,陳皮、阿膠各15克,生地黃20克,升麻3克,防風、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黃芪當歸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補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體質性低血壓。

處方組成:潞黨參10克,炙黃芪15克,炒白術10克,當歸10克,鹿角膠10克(烊沖),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積殼15克,葛根10克,陳皮6克,砂仁(後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細辛3克,麥芽30克,炙甘草10 克,紅棗5枚,生薑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30劑為1個療程。

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壓病

功能主治:本方溫腎填精,適用於腎精虧損所致低血壓。主治頭暈耳嗚,健忘,腰酸腿軟,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溫,夜多小便。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靈脾各9克,補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黃精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加減: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車。舌紅、口幹者,加生地、麥冬。氣短神疲,頭暈欲倒者,加人參。脈律緩慢、怕冷者,加乾薑、細辛,酌用麻黃。舌質偏黯或紫氣者,加川芎、當歸、紅花。

黃芪白術治低血壓病

功能主治:本方補益心脾,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低血壓,其臨床症狀主要如:神疲氣短,肢體倦怠,動則頭暈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黃少華,苔薄、舌質淡,脈細弱。

處方組成:黃芪10克,黨參9克,白術10克,炙甘草9克,當歸12克,熟地9克,陳皮10克,葛根9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鹿茸粉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主治低血壓病。

處方組成:鹿茸粉0。3克。

用法用量:灌入膠囊,每日服1丸,或納人雞蛋內蒸熟吃。每日早空腹服用,連服10~20日,血壓正常即停。

加減:若失眠者,加棗仁、龍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紅者,加麥冬、五昧子。氣短不能接續者,加升麻、柴胡。胸悶、脘痞、嘔惡者,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二、可選用的中成藥

1、氣虛型

(1)補中益氣丸:大蜜丸每次1丸,濃縮丸每次8丸,水丸劑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湯、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2)補氣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年老、年幼、體弱者酌減。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4)黃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陽虛型

(1)參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濟生腎氣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為一日2—3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3)右歸丸:每次1丸,一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

3、氣陰兩虛型

(1)黃芪生脈飲: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複脈衝劑:每次1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

注意

低血壓患者晚上睡覺可以稍微墊高頭部,這樣更能減輕血壓低的情況。

加強身體鍛煉,但不要做過於強烈的運動,以免造成缺氧而暈倒。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均衡飲食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治療低血壓有很好的效果。

自我按摩

1、雙手十指微屈稍分開,放在頭頂,按摩整個頭部約2~3分鐘。

2、先用兩手掌從前額中間向兩鬢角按摩30秒鐘,再以雙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鬢角按摩6~ 8次。

3、輕閉雙眼,用手指從鼻樑根部經過上眼瞼按摩到眼外角。重複4~5次。

4、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側頸部,由下頜角經頸部至鎖骨推摩 8~10次。右手按上法按摩左側。

5、拇指放在同側頸動脈搏動處,輕輕按壓5~6秒鐘,休息10~15秒,重複做3~4次,然後做另一側。

6、兩手指放在前額部,向兩側頸部推摩,然後用掌根揉按兩側頸部,重複8~10次。

7、雙手中指點壓太陽穴,由輕到重,持續5~6秒,重複5~6次。

8、吸氣,同時兩手掌用力按壓胸廓下部(兩脅),然後緩緩從半閉的嘴呼氣。重複4~5次。

床上運動

1、仰臥雙臂上舉,雙手叉握,牽拉對抗,拉時吸氣,恢復時呼氣。重複3~4次。

2、雙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3、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併攏上舉,儘量觸及胸部 ,恢復時呼氣。重複5~6次。也可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做。

4、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複4~ 5次。

5、仰臥,先吸氣,頸部向前彎曲,使下巴觸及胸部,然後呼氣。重複5~6次。

低血壓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血壓低屬氣血虛,屬於精虛血弱引起的“眩暈”、“虛勞”,其病因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攝生調養不濟引起,或勞累過度致血脈空虛,氣弱血虧,心脈清竅失其充養而出現這症狀。多用補氣養血類產品治療。

但此類病需長期使用,為了避免一些產品的副作用,所以中醫尤其強調食療,開發出了一些食療佳品,效果十分顯著,且安全性很高。

研究發現,口服九制黃精飲對調理低血壓具有良好的效果,此產品採用黃精、山藥、大棗、枸杞子、肉桂、百合等成分組成。

組方中黃精、大棗、補氣養血,心氣複心陽振則能鼓動血液運行。

現代研究表明,黃精能抗自由基對心肌細胞的損傷,興奮心血管運動中樞,故能保護心肌、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心排血量,肉桂有增加血管張力、顯著提高動脈血壓的作用。

蠶蛹蛋白營養神經,提高內分泌器管機能。

地黃、百合,黑豆等滋陰生津、具有瀦鈉保水、擴充血容量及類固醇樣作用。

全方的組成符合中醫的氣血津液學說,又符合現代生理學調節血壓的機制,起到了補氣健脾、滋陰生津、養血濡脈、強心增容收縮血管、提升血壓的作用。

試食試驗證明,九制黃精對升高收縮壓與舒張壓及緩解臨床症狀均有顯著效果,其升壓作用溫和,服用簡單,安全性高。

1、抓住本質,治以補氣為要

病理性低血壓(眩暈)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雖有虛實之分,但以氣虛為基本病機,臨床表現亦多以虛證為主,本虛標實證亦不少見,單純實證卻寥寥無幾。

原因在於:病理性低血壓(眩暈)多為勞逸失調、思慮過度、飲食不節或稟賦不足,損傷心脾,致中焦虧虛,心脈乏力,氣血不充,清陽不升,腦絡失養所致。而氣虛日久,必然會波及到陽氣、營血、脈絡等組織,產生陰血虧虛、陽氣不足、氣陷不升、血脈瘀滯的症狀。

但審症觀舌,仔細辨別,病情仍以氣虛為根本,其他病理表現為枝末。

所以心脾氣虛不僅是病理性低血壓的基本病機,而且是決定病理性低血壓發展預後的關鍵樞紐。

《醫學衷中參西錄》載“此氣一虛,呼吸即覺不利,而且肢體酸懶,精神昏憒,腦力心思,為之頓減。若其氣虛且陷,或下陷過甚者,其人即呼吸頓停,昏然罔覺”。

患者多表現為頭暈目眩、疲乏無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心慌失眠、畏風自汗、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虛濡。

治療當遵《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以補益心脾之氣為第一要旨,以四君子湯、保元湯為基本方,通過甘溫補氣的方法,健旺心脾,補益氣血,進而升壓定眩。

基本用藥應選用人參、黃芪、山藥、茯苓、白術等,並常以人參與黃芪為君藥,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善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為補氣之要品。

黃芪味甘,性溫,入肺、脾二經,善補肺脾之氣,《藥鏡》雲:“人參養氣,無黃芪而力弱。”二者相配,可以通補一身之氣,協調臟腑氣機,合而共奏補益心脾之氣,臨證化裁,增強療效。

2、氣損及陰,重視滋養陰血

血為陰,氣為陽。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氣歸精,精歸化”,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精血依氣而生,而氣之不足,則血無以生化。

且脾主生血,津血同源,若心脾氣虛日久,致使生化乏源,則陰血漸虛,故氣虛眩暈者亦可見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慌氣短、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脈細等陰血虧虛的表現。同時甘溫補氣,亦常燥傷陰血。

故方選八珍湯、生脈散加味,在運用補氣藥物的基礎上多加入熟地、炒棗仁、當歸、五味子、麥冬、白芍、黃精等滋補陰血的藥物,例如《神農本草經》載五味子“主益氣……補不足,強陰”,《用藥法象》雲其“生津止渴……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

《日華子本草》載當歸“破惡血,養新血”,《證類備急本草》載其“除惡血……主症瘕”。故在健脾益氣的基礎上兼以滋養陰血,一則使氣血互生,寓“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景嶽全書》)之義。

二則防止單純補氣藥物辛溫傷血,互制之中寓含互生,從而使氣血健旺,脈絡得充,血壓得升,形體得養。

3、氣損及陽,應兼以溫通腎陽,補先天元陽氣為陽

陽化氣,腎藏先天元陽。若心脾之氣虛日久,後天損及先天,則先天元陽亦隨之衰少,故氣虛眩暈者除少氣懶言、乏力自汗外,亦可兼見四肢發涼、畏寒喜暖、腰膝酸軟、舌淡苔潤、脈沉遲之陽氣虧損症,當治以健脾溫腎,通陽散寒。

方選附子理中湯,並酌加麻黃、細辛、桂枝等辛溫之品。

張元素稱附子“乃除寒濕之聖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曹穎甫稱桂枝“扶脾陽而達營分之鬱”,故在氣損及陽時,應在健脾益氣的基礎上兼以溫陽散寒、補助元陽、驅散陰霾,使先後天互資,氣陽並舉,升壓定眩。

4、久病氣陷,應舉少陽、陽明之氣

助太陰以升陷脾氣主升,脾臟為一身氣機升降之樞紐。心脾虧虛,氣虛不升,上氣不足,又容易發展至清氣下陷,故氣虛眩暈者可兼見改變體位則眼前黑曚,腰腹脹滿重墜,甚則臟腑維繫無力、臟器下垂的表現。

治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以補中益氣湯、升陷湯為代表方。

《素問·六節藏象論》言“凡十一髒取決於膽”,李東垣言“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化安”,表明升發少陽膽氣是治療氣虛下陷的一個重要佐助之法。

又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虛弱,元氣虛餒,及勞役饑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載:“柴胡為少陽之藥,能引大氣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為陽明之藥,能引大氣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為藥中之舟楫,能載諸藥之力上達胸中,故用之為嚮導也”。

故在方中加入少量升麻、柴胡、桔梗,諸藥熔於一爐,黃芪、人參得柴胡、升麻、桔梗之助則補氣升舉之力更倍,太陰脾臟得少陽、陽明之助則氣血更旺,進而使臟腑馳長有度,複歸其位。

5、久病入絡,應配以活血通脈

久病入絡,久病多瘀。氣虛鼓動乏力,血行不暢,則血脈瘀滯,即《靈樞·刺節其邪篇》“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

《醫林改錯》“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之謂,故氣虛眩暈,遷延日久,氣不運血,便可見唇甲青紫、面色晦暗、身體疼痛、舌質青紫,脈象細澀等血脈瘀滯的症狀,當治以健脾益氣,活血通脈。

方選補陽還五湯,多加核桃仁、紅花、丹參、益母草、川芎、地龍、水蛭、土鼈蟲等藥物。

一則活血通脈,使經氣暢行,消除瘀血之症狀。

二則活血化瘀與補血補氣合用,動靜相宜,加快補益氣血之速度,使脈道得充,血壓得升。總之,氣、血、陰、陽之間在生理上存在密切的聯繫,即決定了其在病理上也多相互影響。

在病理性低血壓病理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常可形成陰陽津血互損、氣陷不升以及血脈瘀阻等證型,故治療宜採用補益心脾之氣以治其本,滋陰、養血、溫陽、升舉清陽、行血通脈以治其標的方法。

而此法包括兩層含義

其一,應該適時把握病理性低血壓(眩暈)的病機演變特點,在尚未顯現出陰血不足、陽虛、氣陷、血瘀之變時,識微知著,先其所因,制其所變,在補益心脾之氣以固本的同時,兼以滋陰、養血、溫陽、升舉清陽、行血通脈,就可防止耗血傷津、損陽氣陷、致瘀的發生。此亦即《內經》所謂“上工救其萌芽”。

其二,對陰血不足、陽虛、氣陷、血瘀之變在病理性低血壓(眩暈)病理進程中已現,應該在補氣固本之中,兼以滋陰補血、溫陽助陽、升舉清陽、行血通脈,則不失為“亡羊補牢,猶為未晚”之舉。

方藥是中醫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治則治法上,《黃帝內經》高度概括為“謹察陰陽,以平為期”,“治病必求於本”。那麼臨證時如何遣藥組方呢?

眾所周知,方藥的組成是依據君、臣、佐、使的原則,按照一定的劑量配伍應用於臨床。“君、臣、佐、使”組方基本結構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主病之為君,佐君之為臣,應臣之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從中可看出藥引的概念在《內經》緩解。

頭暈時測血壓偏低,90 mmHg/60 mmHg 左右,最低達70 mmHg/60 mmHg。

前因體力勞動,頭暈加重,伴頭昏沉空痛,食後腹脹,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測血壓75 mmHg/60mmHg,寐差,大便幹結,3 d~4 d 一行,小便調。

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中醫診斷:眩暈。辨證為心脾兩虛,腎陽偏虧。

處方:黃芪15 g,黨參24 g,桔梗9 g,柴胡9 g,升麻9 g,當歸12 g,炮附子先煎6 g,炒白術12 g,茯苓15 g,麥冬30g,五味子9 g,炒麥芽30 g,木香9 g,雞內金12 g,炒黃芩6 g。7 劑。

二診:患者頭暈大減,無頭痛,腰膝酸軟減輕,身體轉暖,仍感噁心嘔吐,全身乏力,大便偏幹,舌紅,苔薄白,脈細弱。

上方改炒黃芩15 g,7 劑,續服。

按語:患者平時工作勞累,睡眠較少,陰血漸耗,又三餐不及時,脾胃受損,氣陷不升,上氣不足,腦竅失養,故見頭暈,體位改變時眼前黑曚,疲倦乏力。脾氣虧虛,運化無力,胃失受納,濁陰不降,故見食後腹脹,噁心嘔吐。

氣虛及陽,後天損及先天,腎中元陽虧虛,故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陰血虧虛,腸道失潤,故見大便幹結。舌脈相參,治宜健脾養心,溫通腎陽。

方選升陷東加味,酌加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炮附子溫通脾腎之陽,使先後天互資。雞內金、木香、炒麥芽諸藥理氣養胃,消除脹滿。

又此方之藥皆性溫之品,患者大便幹結,舌紅,為陰血耗傷,內生虛熱之象,故加少量炒黃芩以佐制諸藥,防止辛溫傷血,又能調和胃腸。方證相和,故其效大顯。

低血壓頭暈怎麼辦

低血壓頭暈該怎麼治?隨著養生熱起來,很多患者聽著所謂養生專家的話,每天吃一些五穀雜糧,很多吃肉食,導致自身的身體狀況下滑,甚至出現了低血壓的症狀,進而導致頭暈,無法正常生活,那麼低血壓頭暈該怎麼治?

對於低血壓導致的頭暈症狀,最佳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是選擇中藥的方法去調理,這樣可以對身體進行全面的調理。

平時體虛貧血,或產後病後虛嬴,症見乏力體虛,頭暈,飲食減少,面色萎白,舌淡胖,脈細弱。

建議患者紅棗、黃耆、黨參洗淨熬制的湯。

長時間的低血壓還會導致悶熱或缺氧,應及時離開這種環境,找到通風處坐穩,平靜心情。

過冷或過熱的水溫都會刺激血管,同時,改變正常的血壓值。

對於一些只是簡單的低血壓導致的頭暈症狀,我們建議患者做一些低血壓的體操,實踐表明,只要每天早晨做一次,低血壓就會得到改善。

對於一些比較輕微的低血壓頭暈症狀,那樣餓的時候會眩暈就要隨時身邊備有糖果巧克力,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吃一些,不要多吃。

女性如果有低血壓經期要多吃一些鹹的東西,避免缺血性血壓過低。

夏季多喝水,以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壓過低。

食療方面可多食靈芝水,煮水喝就可以,平時喝水就喝這個水就好,靈芝對失眠、心率不齊、更年期綜合征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注意事項

年性低血壓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如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

如果患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儘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片刻。體質虛弱者應加強營養。

按摩法

1、用大拇指用力按壓兩隻手掌心的“心包區”3~5分鐘,每日1~3次。

2、晨起後,取橡皮筋2根在雙手中指和無名指第1個關節處各繞幾圈,1分鐘後取下,每日1~3次。

3、用拇指按壓雙手上的“神門穴”(位於掌心“手腕線”下小指側)、“大陵穴”(位於掌心“手腕線”下面中央),各5分鐘,每天3次。

低血壓高怎麼辦

血壓高怎麼辦?當看到低血壓高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什麼是低血壓高!低血壓高其實就是舒張壓高,也是屬於高血壓的一種。並且比普通的高血壓要嚴重得多。那麼低血壓高應該怎麼辦呢?通過哪些方法可以治療低血壓高呢?一起來瞭解下。

中醫藥治療低血壓顯示出巨大優勢,無論辨證論治,還是專方治療,對於升壓、穩壓都有明顯的作用。

氣血虧虛

治法:補益氣血,健運脾胃。

方藥:十全大補東加減。黃芪30克,黨參、茯苓、熟地各15克,白術、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當歸各10克,肉桂6克。

加減:若偏於脾虛氣陷,改用補中益氣東加減。若脾陽虛衰,可用理中東加首烏、當歸、川芎、肉桂等溫運中陽。若發生暈厥,可急用針灸促其蘇醒,內服六味回陽飲,重用人參以益氣固脫。

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滋陰,寧心安神。

方藥:生脈飲合炙甘草東加減。黨參、阿膠(烊化)、白芍、制首烏、生地、麥冬、當歸、枳殼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黃芪20克,五味子6克。

加減:若兼血瘀,症見胸悶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參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絡。氣虛及陽,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心陰不足,虛火內盛,口乾咽燥者,加玄參15克,知母12克。

脾腎雙虧

治法:健脾補腎。

方藥:參黃甘杞湯化裁。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術、黃精、遠志、炙甘草各10克,黨參、酸棗仁各15克,黃芪20克,首烏12克,木香6克。

加減: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薑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氣止痛。兼見脾陽虧虛,腹瀉者,加肉豆蔻、補骨脂各10克,以溫中止瀉。

肝腎不足

治法:補腎柔肝,滋陰降火。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枸杞子、菊花、丹皮、麥冬、黨參、澤瀉各10克,熟地、茯苓、山萸肉、黃芪各15克,山藥20克。

加減:若兼見兩脅脹滿不舒,加川楝子、枳殼、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氣。潮熱,咽幹痛,舌紅,虛火較甚者,加知母12克,黃柏6克,地骨皮10克。

心腎陽虛

治法:溫補心腎,振奮陽氣。

方藥:養心湯合腎氣丸加減。黨參、當歸、遠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藥、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棗仁各15克,黃芪20克,肉桂9克,幹地黃12克。

加減: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絲子各10克。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者,加澤瀉、車前子各15克。唇紺,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參30克,紅花6克。

結語: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低血壓有了一個系統的瞭解了吧,低血壓患者也不用緊張害怕,中醫治療方法也是很多人偏愛的。如果出現了低血壓的情況,不妨向中醫求助哦。

通常中醫將低血壓分為3型

(1)氣虛血虧型

病機為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失血之後,耗傷氣血以致氣血兩虛,腦失濡養所致。患者表現有每每勞累即發作,面色蒼白,唇甲不華,心悸失眠或多睡,神疲懶言,倦怠食少,舌淡,脈細弱。

(2)腎精不足型

病機為腦為髓之海,腎主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之人則腎之精氣不充,或年老體衰精氣日虧,致使腎精虧耗,不能生髓以致髓海空虛而發生低血壓。患者表現有頭暈耳鳴,精神萎靡,健忘少寐,腰酸。

(3)痰濁中阻型

病機為飲食傷胃,勞倦傷脾,脾胃受損,健運失司,以致水穀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濕生痰,痰濁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致眩暈。患者表現有頭重如蒙,胸脘痞悶,噁心欲嘔,少食多睡,舌苔白膩。

中醫治療以補益氣血,升舉清陽,補元益腦為主。不僅能改善低血壓狀態,並且可以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機體的虛損狀態,從而使血壓恢復正常,眩暈不作。

對低血壓的臨床辨證施治如下分三型

(1)氣虛血虧型治療以補益心脾為主,採用歸脾湯益氣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兼能補血安神,方藥:人參、黨參、黃芪、甘草、白術、當歸、遠志、棗仁、龍眼肉。

(2)腎精不足型偏于陽虛者,宜補腎助陽。偏于陰虛者,宜補腎益陰。方藥:補腎助陽用右歸丸,方中熟地黃、萸肉、杜仲為補腎主藥,附子、萸肉、菟絲子、牛膝、龜版膠補益腎陰,鹿角膠可以填精補髓,二方均可加龍骨、牡蠣之類,以收斂浮陽。

(3)中阻型治療以化濕祛痰、升舉清陽為主,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本方用二陳湯化濕祛痰,加白術以健脾,天麻以息風,是標本兼顧之法。

倘痰鬱化火,證見頭目脹痛,心煩口苦,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者,益溫膽東加黃連、黃芩以化痰清熱 。

低血壓的原因

血壓低的原因有哪些?血壓低容易導致人氣血兩虛,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血壓低,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血壓低。我們就來看看這方面的原因的介紹吧。

1、血壓低可能是因為心臟疾病引起的

罹患心不全、心肌梗塞、大動脈瓣狹窄症時,如果患者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的話,這是比較麻煩的,比較容易遭到這方面疾病的困擾,都會影響心臟搏出血液的功能,使心臟輸送血量減少,以致迴圈障礙而引起低血壓。

2、血壓低可能是因為末稍血管擴張引起的

因細菌或毒素侵犯末稍血管,使血管失去收縮功能,這樣的話,血管的部分功能就容易受到阻礙了,容易受到威脅了,容易沒有什麼影響和幫助了,很多人就會面臨血壓低帶來的各種生活中的不方便和問題,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產生迴圈障礙性低血壓。

3、血壓低可能是因為暫時性大失血引起的

因手術、外傷的大量出血,因為手術的原因,導致人體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很多的麻煩,使體內迴圈的血液量驟減,而引起暫時性低血壓。

4、血壓低可能是因為甲狀腺機能低下引起的

甲狀腺機能減弱時,會出現氣力減退、這樣的話,人體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感覺比較累,身心疲憊、就是莫名其妙地就會感覺到特別地勞累,不知道怎麼回事,畏寒、皮膚乾燥等現象,而引起內分泌障礙性低血壓。

5、血壓低可能是因為艾狄遜氏症引起的

罹患此症會影響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分泌,人體的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影響,出現問題,使患者出現皮膚變黑、噁心、嘔吐及低血壓等症狀。

其他原因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

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低血壓吃什麼好

治療低血壓飲食療法很重要,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準,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

南瓜大棗粥

材料:南瓜250克,小米50克,紅棗10枚。

制法:將南瓜、大棗洗淨。與淘洗乾淨的小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成稠粥。

用紅糖少許調味即成功能:補中益氣,升提血壓。

主治中氣不足的低血壓用法:早晚分食注意事項:南瓜性溫味甘,具有較好的補中益氣作用。

老南瓜含澱粉、鈣、鐵、胡蘿蔔素,嫩南瓜維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較豐富。南瓜與大棗、小米煮粥,若能經常食用。

對中氣下陷引起的低血壓有輔助治療的功效。

白木耳燉肉

材料:白木耳15克,瘦豬肉50克,紅棗lO枚。

做法:將白木耳泡發,加瘦豬肉、紅棗,燉熟後飲服。

功能:養陰益氣補虛。

適用於低血壓、貧血及其他虛證患者。

用法:佐餐。每星期2~3次。

洋參瘦肉湯

材料:西洋參(切片)6克,茯苓12克,麥門冬15克,五味子6克,生薑3片,瘦豬肉100-150克。

做法:先把上述藥物放入砂鍋內,加水浸泡20分鐘。武火煮沸後入瘦肉,500克,紅糖10克。

人參荔枝酒

材料:紅參30克,荔枝肉1000克。

制法:將紅參切片,與荔枝肉(鮮荔枝去核)一起泡入2500毫升白酒,密封,每天搖動數次。5日後即可飲用。

功效:溫養心陽。升血壓。適用于心陽虛型低血壓患者。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飲50毫升,至血壓恢復正常後再飲用1個星期。

注意事項:紅參性溫,荔枝性熱。合用可補心陽,升血壓。心陰虛咽燥舌紅者禁用。

砂鍋牛尾

材料:帶皮牛尾1000克,淨母雞肉300克,干貝10克,熟火腿30克,雞湯1500克,豬油30克。

制法:將牛尾用火燎去小毛,刷洗乾淨,剁成段。火腿肉切成片,干貝去掉筋洗淨,把母雞肉放在水中浸透。

鍋內放豬油燒熱,倒入花椒、蔥10克,薑5克(拍松),煸出香味,將牛尾段倒入鍋內,用大火煸出血水後,放人料酒,繼續煸炒,待牛尾段完全斷生,將鍋離火取出牛尾段,用水洗淨,控幹水分。

將砂鍋置火上,倒入雞湯,加入蔥5克,薑10克,料酒、鹽,再將牛尾段、火腿片、干貝和母雞肉放人鍋內,煮開後去浮沫,用文火燉4小時。

用法:佐餐食用。

無論是哪一種低血壓病人,都可以適當多吃些鹹一點的食品,因為鹽能使血壓上升。每天多喝水、多運動能增加血容量,還可吃些桂圓肉、大棗、紅小豆等,不但能增加營養,還有利於血壓正常。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

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薑、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低血壓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加強營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

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但食鹽攝入量亦不可太高)。

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少吃赤小豆、葫蘆、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血壓低的人飲食原則

1、適當多吃食鹽,可提升血壓,改善頭暈、困倦無力等症狀。但食鹽攝入量不可太高。

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2、增加飲食營養、多食溫補脾腎的食物。多吃易消化的蛋白食物,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要少食多餐。

多食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這些食物都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

3、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姜末撒于菜湯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4、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可使血壓上升。

血壓低的人吃什麼好

1、紅棗15枚去核,栗子150克,淨雞1只。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悶熟食之。

2、韭菜適量,搗爛取汁,每日早晨起來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壓恢復正常。

3、當歸、黃芪紅棗各5O克,雞蛋4只同煮熟,吃蛋喝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4、栗子2OO克(去殼),豬脊肉200克,洗淨切塊,煲湯,加食鹽及味精調味服食。每週1次,連服1月。

低血壓怎麼調理

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升壓。主治低血壓。

處方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黨參黃芪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升壓。主治低血壓。

處方組成:黨參、枸杞子各10克,黃芪30克,陳皮、阿膠各15克,生地黃20克,升麻3克,防風、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黃芪當歸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補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體質性低血壓。

處方組成:潞黨參10克,炙黃芪15克,炒白術10克,當歸10克,鹿角膠10克(烊沖),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積殼15克,葛根10克,陳皮6克,砂仁(後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細辛3克,麥芽30克,炙甘草10 克,紅棗5枚,生薑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30劑為1個療程。

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壓病

功能主治:本方溫腎填精,適用於腎精虧損所致低血壓。主治頭暈耳嗚,健忘,腰酸腿軟,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溫,夜多小便。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靈脾各9克,補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黃精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加減: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車。舌紅、口幹者,加生地、麥冬。氣短神疲,頭暈欲倒者,加人參。脈律緩慢、怕冷者,加乾薑、細辛,酌用麻黃。舌質偏黯或紫氣者,加川芎、當歸、紅花。

黃芪白術治低血壓病

功能主治:本方補益心脾,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低血壓,其臨床症狀主要如:神疲氣短,肢體倦怠,動則頭暈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黃少華,苔薄、舌質淡,脈細弱。

處方組成:黃芪10克,黨參9克,白術10克,炙甘草9克,當歸12克,熟地9克,陳皮10克,葛根9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鹿茸粉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主治低血壓病。

處方組成:鹿茸粉0。3克。

用法用量:灌入膠囊,每日服1丸,或納人雞蛋內蒸熟吃。每日早空腹服用,連服10~20日,血壓正常即停。

加減:若失眠者,加棗仁、龍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紅者,加麥冬、五昧子。氣短不能接續者,加升麻、柴胡。胸悶、脘痞、嘔惡者,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二、可選用的中成藥

1、氣虛型

(1)補中益氣丸:大蜜丸每次1丸,濃縮丸每次8丸,水丸劑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湯、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2)補氣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年老、年幼、體弱者酌減。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4)黃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陽虛型

(1)參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濟生腎氣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為一日2—3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3)右歸丸:每次1丸,一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

3、氣陰兩虛型

(1)黃芪生脈飲: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複脈衝劑:每次1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

注意

低血壓患者晚上睡覺可以稍微墊高頭部,這樣更能減輕血壓低的情況。

加強身體鍛煉,但不要做過於強烈的運動,以免造成缺氧而暈倒。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均衡飲食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治療低血壓有很好的效果。

自我按摩

1、雙手十指微屈稍分開,放在頭頂,按摩整個頭部約2~3分鐘。

2、先用兩手掌從前額中間向兩鬢角按摩30秒鐘,再以雙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鬢角按摩6~ 8次。

3、輕閉雙眼,用手指從鼻樑根部經過上眼瞼按摩到眼外角。重複4~5次。

4、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側頸部,由下頜角經頸部至鎖骨推摩 8~10次。右手按上法按摩左側。

5、拇指放在同側頸動脈搏動處,輕輕按壓5~6秒鐘,休息10~15秒,重複做3~4次,然後做另一側。

6、兩手指放在前額部,向兩側頸部推摩,然後用掌根揉按兩側頸部,重複8~10次。

7、雙手中指點壓太陽穴,由輕到重,持續5~6秒,重複5~6次。

8、吸氣,同時兩手掌用力按壓胸廓下部(兩脅),然後緩緩從半閉的嘴呼氣。重複4~5次。

床上運動

1、仰臥雙臂上舉,雙手叉握,牽拉對抗,拉時吸氣,恢復時呼氣。重複3~4次。

2、雙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3、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併攏上舉,儘量觸及胸部 ,恢復時呼氣。重複5~6次。也可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做。

4、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複4~ 5次。

5、仰臥,先吸氣,頸部向前彎曲,使下巴觸及胸部,然後呼氣。重複5~6次。

低血壓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血壓低屬氣血虛,屬於精虛血弱引起的“眩暈”、“虛勞”,其病因病機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攝生調養不濟引起,或勞累過度致血脈空虛,氣弱血虧,心脈清竅失其充養而出現這症狀。多用補氣養血類產品治療。

但此類病需長期使用,為了避免一些產品的副作用,所以中醫尤其強調食療,開發出了一些食療佳品,效果十分顯著,且安全性很高。

研究發現,口服九制黃精飲對調理低血壓具有良好的效果,此產品採用黃精、山藥、大棗、枸杞子、肉桂、百合等成分組成。

組方中黃精、大棗、補氣養血,心氣複心陽振則能鼓動血液運行。

現代研究表明,黃精能抗自由基對心肌細胞的損傷,興奮心血管運動中樞,故能保護心肌、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心排血量,肉桂有增加血管張力、顯著提高動脈血壓的作用。

蠶蛹蛋白營養神經,提高內分泌器管機能。

地黃、百合,黑豆等滋陰生津、具有瀦鈉保水、擴充血容量及類固醇樣作用。

全方的組成符合中醫的氣血津液學說,又符合現代生理學調節血壓的機制,起到了補氣健脾、滋陰生津、養血濡脈、強心增容收縮血管、提升血壓的作用。

試食試驗證明,九制黃精對升高收縮壓與舒張壓及緩解臨床症狀均有顯著效果,其升壓作用溫和,服用簡單,安全性高。

1、抓住本質,治以補氣為要

病理性低血壓(眩暈)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雖有虛實之分,但以氣虛為基本病機,臨床表現亦多以虛證為主,本虛標實證亦不少見,單純實證卻寥寥無幾。

原因在於:病理性低血壓(眩暈)多為勞逸失調、思慮過度、飲食不節或稟賦不足,損傷心脾,致中焦虧虛,心脈乏力,氣血不充,清陽不升,腦絡失養所致。而氣虛日久,必然會波及到陽氣、營血、脈絡等組織,產生陰血虧虛、陽氣不足、氣陷不升、血脈瘀滯的症狀。

但審症觀舌,仔細辨別,病情仍以氣虛為根本,其他病理表現為枝末。

所以心脾氣虛不僅是病理性低血壓的基本病機,而且是決定病理性低血壓發展預後的關鍵樞紐。

《醫學衷中參西錄》載“此氣一虛,呼吸即覺不利,而且肢體酸懶,精神昏憒,腦力心思,為之頓減。若其氣虛且陷,或下陷過甚者,其人即呼吸頓停,昏然罔覺”。

患者多表現為頭暈目眩、疲乏無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心慌失眠、畏風自汗、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虛濡。

治療當遵《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以補益心脾之氣為第一要旨,以四君子湯、保元湯為基本方,通過甘溫補氣的方法,健旺心脾,補益氣血,進而升壓定眩。

基本用藥應選用人參、黃芪、山藥、茯苓、白術等,並常以人參與黃芪為君藥,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善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為補氣之要品。

黃芪味甘,性溫,入肺、脾二經,善補肺脾之氣,《藥鏡》雲:“人參養氣,無黃芪而力弱。”二者相配,可以通補一身之氣,協調臟腑氣機,合而共奏補益心脾之氣,臨證化裁,增強療效。

2、氣損及陰,重視滋養陰血

血為陰,氣為陽。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氣歸精,精歸化”,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精血依氣而生,而氣之不足,則血無以生化。

且脾主生血,津血同源,若心脾氣虛日久,致使生化乏源,則陰血漸虛,故氣虛眩暈者亦可見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慌氣短、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脈細等陰血虧虛的表現。同時甘溫補氣,亦常燥傷陰血。

故方選八珍湯、生脈散加味,在運用補氣藥物的基礎上多加入熟地、炒棗仁、當歸、五味子、麥冬、白芍、黃精等滋補陰血的藥物,例如《神農本草經》載五味子“主益氣……補不足,強陰”,《用藥法象》雲其“生津止渴……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

《日華子本草》載當歸“破惡血,養新血”,《證類備急本草》載其“除惡血……主症瘕”。故在健脾益氣的基礎上兼以滋養陰血,一則使氣血互生,寓“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景嶽全書》)之義。

二則防止單純補氣藥物辛溫傷血,互制之中寓含互生,從而使氣血健旺,脈絡得充,血壓得升,形體得養。

3、氣損及陽,應兼以溫通腎陽,補先天元陽氣為陽

陽化氣,腎藏先天元陽。若心脾之氣虛日久,後天損及先天,則先天元陽亦隨之衰少,故氣虛眩暈者除少氣懶言、乏力自汗外,亦可兼見四肢發涼、畏寒喜暖、腰膝酸軟、舌淡苔潤、脈沉遲之陽氣虧損症,當治以健脾溫腎,通陽散寒。

方選附子理中湯,並酌加麻黃、細辛、桂枝等辛溫之品。

張元素稱附子“乃除寒濕之聖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曹穎甫稱桂枝“扶脾陽而達營分之鬱”,故在氣損及陽時,應在健脾益氣的基礎上兼以溫陽散寒、補助元陽、驅散陰霾,使先後天互資,氣陽並舉,升壓定眩。

4、久病氣陷,應舉少陽、陽明之氣

助太陰以升陷脾氣主升,脾臟為一身氣機升降之樞紐。心脾虧虛,氣虛不升,上氣不足,又容易發展至清氣下陷,故氣虛眩暈者可兼見改變體位則眼前黑曚,腰腹脹滿重墜,甚則臟腑維繫無力、臟器下垂的表現。

治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以補中益氣湯、升陷湯為代表方。

《素問·六節藏象論》言“凡十一髒取決於膽”,李東垣言“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化安”,表明升發少陽膽氣是治療氣虛下陷的一個重要佐助之法。

又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虛弱,元氣虛餒,及勞役饑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載:“柴胡為少陽之藥,能引大氣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為陽明之藥,能引大氣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為藥中之舟楫,能載諸藥之力上達胸中,故用之為嚮導也”。

故在方中加入少量升麻、柴胡、桔梗,諸藥熔於一爐,黃芪、人參得柴胡、升麻、桔梗之助則補氣升舉之力更倍,太陰脾臟得少陽、陽明之助則氣血更旺,進而使臟腑馳長有度,複歸其位。

5、久病入絡,應配以活血通脈

久病入絡,久病多瘀。氣虛鼓動乏力,血行不暢,則血脈瘀滯,即《靈樞·刺節其邪篇》“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

《醫林改錯》“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之謂,故氣虛眩暈,遷延日久,氣不運血,便可見唇甲青紫、面色晦暗、身體疼痛、舌質青紫,脈象細澀等血脈瘀滯的症狀,當治以健脾益氣,活血通脈。

方選補陽還五湯,多加核桃仁、紅花、丹參、益母草、川芎、地龍、水蛭、土鼈蟲等藥物。

一則活血通脈,使經氣暢行,消除瘀血之症狀。

二則活血化瘀與補血補氣合用,動靜相宜,加快補益氣血之速度,使脈道得充,血壓得升。總之,氣、血、陰、陽之間在生理上存在密切的聯繫,即決定了其在病理上也多相互影響。

在病理性低血壓病理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常可形成陰陽津血互損、氣陷不升以及血脈瘀阻等證型,故治療宜採用補益心脾之氣以治其本,滋陰、養血、溫陽、升舉清陽、行血通脈以治其標的方法。

而此法包括兩層含義

其一,應該適時把握病理性低血壓(眩暈)的病機演變特點,在尚未顯現出陰血不足、陽虛、氣陷、血瘀之變時,識微知著,先其所因,制其所變,在補益心脾之氣以固本的同時,兼以滋陰、養血、溫陽、升舉清陽、行血通脈,就可防止耗血傷津、損陽氣陷、致瘀的發生。此亦即《內經》所謂“上工救其萌芽”。

其二,對陰血不足、陽虛、氣陷、血瘀之變在病理性低血壓(眩暈)病理進程中已現,應該在補氣固本之中,兼以滋陰補血、溫陽助陽、升舉清陽、行血通脈,則不失為“亡羊補牢,猶為未晚”之舉。

方藥是中醫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治則治法上,《黃帝內經》高度概括為“謹察陰陽,以平為期”,“治病必求於本”。那麼臨證時如何遣藥組方呢?

眾所周知,方藥的組成是依據君、臣、佐、使的原則,按照一定的劑量配伍應用於臨床。“君、臣、佐、使”組方基本結構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主病之為君,佐君之為臣,應臣之為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從中可看出藥引的概念在《內經》緩解。

頭暈時測血壓偏低,90 mmHg/60 mmHg 左右,最低達70 mmHg/60 mmHg。

前因體力勞動,頭暈加重,伴頭昏沉空痛,食後腹脹,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測血壓75 mmHg/60mmHg,寐差,大便幹結,3 d~4 d 一行,小便調。

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中醫診斷:眩暈。辨證為心脾兩虛,腎陽偏虧。

處方:黃芪15 g,黨參24 g,桔梗9 g,柴胡9 g,升麻9 g,當歸12 g,炮附子先煎6 g,炒白術12 g,茯苓15 g,麥冬30g,五味子9 g,炒麥芽30 g,木香9 g,雞內金12 g,炒黃芩6 g。7 劑。

二診:患者頭暈大減,無頭痛,腰膝酸軟減輕,身體轉暖,仍感噁心嘔吐,全身乏力,大便偏幹,舌紅,苔薄白,脈細弱。

上方改炒黃芩15 g,7 劑,續服。

按語:患者平時工作勞累,睡眠較少,陰血漸耗,又三餐不及時,脾胃受損,氣陷不升,上氣不足,腦竅失養,故見頭暈,體位改變時眼前黑曚,疲倦乏力。脾氣虧虛,運化無力,胃失受納,濁陰不降,故見食後腹脹,噁心嘔吐。

氣虛及陽,後天損及先天,腎中元陽虧虛,故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陰血虧虛,腸道失潤,故見大便幹結。舌脈相參,治宜健脾養心,溫通腎陽。

方選升陷東加味,酌加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炮附子溫通脾腎之陽,使先後天互資。雞內金、木香、炒麥芽諸藥理氣養胃,消除脹滿。

又此方之藥皆性溫之品,患者大便幹結,舌紅,為陰血耗傷,內生虛熱之象,故加少量炒黃芩以佐制諸藥,防止辛溫傷血,又能調和胃腸。方證相和,故其效大顯。

低血壓頭暈怎麼辦

低血壓頭暈該怎麼治?隨著養生熱起來,很多患者聽著所謂養生專家的話,每天吃一些五穀雜糧,很多吃肉食,導致自身的身體狀況下滑,甚至出現了低血壓的症狀,進而導致頭暈,無法正常生活,那麼低血壓頭暈該怎麼治?

對於低血壓導致的頭暈症狀,最佳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是選擇中藥的方法去調理,這樣可以對身體進行全面的調理。

平時體虛貧血,或產後病後虛嬴,症見乏力體虛,頭暈,飲食減少,面色萎白,舌淡胖,脈細弱。

建議患者紅棗、黃耆、黨參洗淨熬制的湯。

長時間的低血壓還會導致悶熱或缺氧,應及時離開這種環境,找到通風處坐穩,平靜心情。

過冷或過熱的水溫都會刺激血管,同時,改變正常的血壓值。

對於一些只是簡單的低血壓導致的頭暈症狀,我們建議患者做一些低血壓的體操,實踐表明,只要每天早晨做一次,低血壓就會得到改善。

對於一些比較輕微的低血壓頭暈症狀,那樣餓的時候會眩暈就要隨時身邊備有糖果巧克力,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吃一些,不要多吃。

女性如果有低血壓經期要多吃一些鹹的東西,避免缺血性血壓過低。

夏季多喝水,以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壓過低。

食療方面可多食靈芝水,煮水喝就可以,平時喝水就喝這個水就好,靈芝對失眠、心率不齊、更年期綜合征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注意事項

年性低血壓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如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

如果患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儘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片刻。體質虛弱者應加強營養。

按摩法

1、用大拇指用力按壓兩隻手掌心的“心包區”3~5分鐘,每日1~3次。

2、晨起後,取橡皮筋2根在雙手中指和無名指第1個關節處各繞幾圈,1分鐘後取下,每日1~3次。

3、用拇指按壓雙手上的“神門穴”(位於掌心“手腕線”下小指側)、“大陵穴”(位於掌心“手腕線”下面中央),各5分鐘,每天3次。

低血壓高怎麼辦

低血壓高怎麼辦?當看到低血壓高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什麼是低血壓高!低血壓高其實就是舒張壓高,也是屬於高血壓的一種。並且比普通的高血壓要嚴重得多。那麼低血壓高應該怎麼辦呢?通過哪些方法可以治療低血壓高呢?一起來瞭解下。

中醫藥治療低血壓顯示出巨大優勢,無論辨證論治,還是專方治療,對於升壓、穩壓都有明顯的作用。

氣血虧虛

治法:補益氣血,健運脾胃。

方藥:十全大補東加減。黃芪30克,黨參、茯苓、熟地各15克,白術、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當歸各10克,肉桂6克。

加減:若偏於脾虛氣陷,改用補中益氣東加減。若脾陽虛衰,可用理中東加首烏、當歸、川芎、肉桂等溫運中陽。若發生暈厥,可急用針灸促其蘇醒,內服六味回陽飲,重用人參以益氣固脫。

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滋陰,寧心安神。

方藥:生脈飲合炙甘草東加減。黨參、阿膠(烊化)、白芍、制首烏、生地、麥冬、當歸、枳殼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黃芪20克,五味子6克。

加減:若兼血瘀,症見胸悶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參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絡。氣虛及陽,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心陰不足,虛火內盛,口乾咽燥者,加玄參15克,知母12克。

脾腎雙虧

治法:健脾補腎。

方藥:參黃甘杞湯化裁。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術、黃精、遠志、炙甘草各10克,黨參、酸棗仁各15克,黃芪20克,首烏12克,木香6克。

加減: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薑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氣止痛。兼見脾陽虧虛,腹瀉者,加肉豆蔻、補骨脂各10克,以溫中止瀉。

肝腎不足

治法:補腎柔肝,滋陰降火。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枸杞子、菊花、丹皮、麥冬、黨參、澤瀉各10克,熟地、茯苓、山萸肉、黃芪各15克,山藥20克。

加減:若兼見兩脅脹滿不舒,加川楝子、枳殼、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氣。潮熱,咽幹痛,舌紅,虛火較甚者,加知母12克,黃柏6克,地骨皮10克。

心腎陽虛

治法:溫補心腎,振奮陽氣。

方藥:養心湯合腎氣丸加減。黨參、當歸、遠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藥、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棗仁各15克,黃芪20克,肉桂9克,幹地黃12克。

加減: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絲子各10克。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者,加澤瀉、車前子各15克。唇紺,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參30克,紅花6克。

結語:通過上文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低血壓有了一個系統的瞭解了吧,低血壓患者也不用緊張害怕,中醫治療方法也是很多人偏愛的。如果出現了低血壓的情況,不妨向中醫求助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