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藥一天是服用三次, 早中晚各服用一次, 每次都是在飯後的半個小時候進行服藥, 也有一些中藥是在飯前服用或者睡覺前服用, 這個要根據中藥的治療效果是選擇服用時間。 對於腸胃調理的中藥材, 我們一般是選擇飯後服用最為合適, 因為飯後服藥有助於我們調理腸胃以及促進腸胃的吸收。
中藥一般服法是一付湯藥每天分兩次溫服, 早、晚各服1次, 或一天3次, 分早、中、晚各服1次, 但根據病情, 有的一天只服一次, 有的一天需服幾次, 有的又可以煎湯來代替茶飲。
1.溫服:一般藥物均宜溫服,
2.熱服:凡傷風感冒的藥, 宜趁熱服下, 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 以利於祛寒活血。
3.冷服:在藥液冷卻後服。 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 均應冷服。
4.頓服: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 要一次服完。 目的在於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 集中藥力, 發揮其最大效應, 如通便、化瘀血藥等。
5.頻服: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 宜採用頻服的方法, 緩緩服下, 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 較快見效。 此外, 使用峻烈藥與毒性藥時, 宜從小量開始, 逐漸加量, 見效了就要立即停藥, 千萬不要過量, 以免發生中毒和損傷人體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