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秋季, 如何防秋燥是當前日常養生要注意的首要問題。 其實, 這也很簡單。 只要留意以下幾點, 就可以正確挑選養生潤燥的食物:
可以滋潤身體的食物應符合4個條件:
第一, 富含水分。 與水和茶中的水分不同, 食物中的水分由於含有礦物質, 因此容易被人體吸收。
第二, 能有效排出體內垃圾。 只有通過利尿作用清除無用的浮腫, 讓豐富的膳食纖維在腸道內促進體內垃圾的排泄, 毒素才不會堆積在體內。 如果不能順利排出體內垃圾, 肝臟和腎臟會為解毒而超負荷工作。
第三, 促進迴圈。 正常的迴圈首先要有正常的消化和吸收。
第四, 可以暖身。 有些食物可以讓身體變暖, 有些食物則讓身體變涼。 現在很多人由於精神壓力或因患有異位性皮炎等皮膚疾病, 皮膚溫度較高但整體體溫偏低。 能讓身體全面變暖的食物可以防止體內乾燥, 並能滋潤身體。 此類代表性的食品有水果、蔬菜和海藻類, 代表性的蛋白質食物有魚類。
鹹、幹的食物會導致身體乾燥
可導致身體乾燥的食物包括醃制食品和乾貨。 味道鹹的醃制食品會在體內留住不需要的水分引起浮腫。 食用乾貨不僅味道鹹,
雖然根據食物的特徵、營養和功效, 把食物分為濕潤食物和乾燥食物, 但世上並沒有對身體絕對有益的食物和絕對有害的食物。 即使再好的食物, 如果攝取過量也會過猶不及, 而且, 導致身體乾燥的食物中也含有對身體有益的成分。
與其只選擇營養和功效好的東西吃, 還不如適時享受各種應季食物, 同時注意避免過食和食用過鹹的東西, 這才是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