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都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中都穴

讀音: Zhōng dū。

別名:中郤穴, 太陰穴, 大陰穴。

1、中都。 中, 與外相對, 指穴之內部。 都, 都市之意。 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 本穴物質為蠡溝穴傳來的水濕之氣, 至本穴後水濕之氣聚集而成一個水濕氣場, 所處為天之下部, 本穴如同肝經氣血的集散之地, 故名。

2、中郤。 中, 與外相對, 指穴之內部。 郤, 孔隙也。 名郤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雲氣只有極少部分吸熱上行。 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 性寒濕, 只有極少部分的水氣吸熱後循肝經上行, 氣血的外傳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 故名中郤。

3、太陰。 太, 極也。

陰, 寒也。 太陰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寒冷水氣。 理同中郤名解。 大陰名意與太陰同。

4、肝經郤穴。 理同中郤名解。

【中都穴的功能特性】

附注:中都穴為肝經郤穴。

穴義:肝經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陰濕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冷降歸地, 小部分吸熱後循肝經上傳膝關穴。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 熱則瀉針出氣。

【中都穴位位置圖】

在小腿內側, 當足內踝尖上7寸, 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布有隱神經的分支及大隱靜脈。

【穴位意義】

中都穴位於內踝上七寸, 脛骨後緣處, 因為只有刺激此處誘發的經絡感傳才可以到達對側的肝臟與都字相符。 此處是肝經和脾經交匯之處, 可以治療肝脾兩經之病。

由於中都穴具有感傳到達兩側肝臟的特點, 故可用於治療肝臟的疾病。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