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癌症病人的一個常見症狀, 疼痛的嚴重程度及是否用上強效鎮痛藥, 與臨床期別沒有太大的關係。 癌症疼痛是癌症發病過程中的普通現象, 可以發生在任何期別。 據統計:癌症新發病人中62%伴有疼痛。 癌症疼痛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 它還是一個社會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於1982年提出“2000年實現全世界無癌痛”的具體目標, 但遺憾的是人們還未實現這個目標。
抗感染——準確應用可見效
有的人疼痛與已經形成的感染或潛在的感染有關這時應當及時應用抗感染藥物治療。
抗腫瘤治療——直接去除痛因
對某些患者, 按以下情況進行抗腫瘤治療可直接止痛。
1、放療對骨轉移引起的疼痛、脊髓受壓、腦轉移、周圍神經被腫瘤浸潤等情況具有良好的效果。
2、化療對化療敏感的腫瘤如淋巴瘤、小細胞肺癌、卵巢癌、骨髓瘤或白血病造成的壓迫或浸潤神經組織引起的疼痛能夠迅速顯效。
3、手術姑息性手術可以將大塊腫瘤切除, 達到止痛的目的。 此外, 手術固定病理性骨折, 解除脊髓壓迫和腸梗阻, 引流大量腹水等對減輕患者的疼痛都有益處。
藥物止痛——首選“三階梯”
目前癌痛的治療多採用綜合的方法, 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三階梯方案”為首選, 實施“三階梯方案”的原則是:①口服給藥;②按時給藥;③按階梯給藥;④藥物劑量個體化。
自控鎮痛——讓患者自主控制
患者自控鎮痛技術(英文縮寫為PCA)是近20年來發展的新型鎮痛技術, 它的最大特色是讓患者嘗試自己控制自身的疼痛。 它將傳統的一次性口服。 肌注或靜注用藥方式改為患者通過自控泵自行小劑量、分次給藥, 較為客觀地滿足了不同患者對止痛藥的需求, 不僅使鎮痛效果趨於完善, 而且克服了傳統用藥不及時、起效慢、鎮痛不全和副作用明顯的缺點。 使患者能主動地面對疼痛, 使因恐懼疼痛而引起的機體一系列惡性循環受到抑制或解除, 不僅改善患者情緒, 同時使其抗病、抗痛能力增強,
癌痛的有創治療——“破壞”也是一種治療
經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後, 仍然有一部分晚期癌痛患者不能有效緩解疼痛, 無法耐受藥物副作用或因為疼痛復發療效不佳, 這時可以採用有創治療。 雖然這是一些破壞性治療, 但它可為飽受癌痛之苦的患者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使他們能夠平靜地、相對舒適地。 有尊嚴地度過生命的最後一程。
1、神經切斷術
這是通過手術切斷神經支配, 以達到止痛的方法。 對一些原因明確或定位準確的疼痛可試行相關神經切斷。 但是大約有50%的患者在手術後短期內重新出現疼痛, 所以選擇這種治療要謹慎小心。
2、神經毀損術
神經毀損性治療分為物理性毀損和化學性毀損。 物理性毀損主要為射頻治療, 化學性毀損主要應用酚甘油(苯酚)和無水乙醇。 其原理是使與疼痛有關的神經組織變性, 而獲得較長時間持續鎮痛的一種方法。 主要用於頑固的慢性疼痛和癌痛患者, 尤其是應用其他姑息方法、藥物療法效果不佳, 或對阿片類藥物產生明顯耐藥性不宜繼續使用者。
射頻治療射頻神經毀損是一種微創介入療法。 其優越性為:①定位準確;②程度可控制;③能進行試驗性電刺激;④可在麻醉下實施;⑤損傷組織的恢復時間短;⑥比藥物性毀損安全性高。
射頻治療已廣泛應用於全身多部位或大範圍的癌面部、頸部。 胸背部、腰腹部、骶部。
化學性毀損化學毀損藥又稱神經破壞藥,
這種毀損方法控制癌痛效果好, 但也具有一些難以避免的副作用, 技術操作要求高, 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實施。
癌痛治療新技術——帶來希望
1、脊髓電刺激術
是通過調節脊髓水準的疼痛信號減輕疼痛的治療方法。 治療時需通過一側椎板切除或經皮在硬膜外置入刺激電極, 確認其位置正確後, 應用固定技術將刺激電極導線固定在皮膚或棘上筋膜處。 同時在皮下做一皮囊,置入永久性刺激電流發生器,並連接到硬膜外導線上。由此,永久刺激電流發生器發出電訊號,可以通過刺激電極導線到達刺激電極,作用於疼痛區域相對應的脊髓節段,產生鎮痛作用。脊髓電刺激是不依賴任何藥物的綠色疼痛治療方法。該方法常用於治療癌痛部位相對固定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常用於癌症放、化療後神經損傷性疼痛。
2、生物止痛技術
生物止痛技術是培養、利用具有能分泌活性物質的細胞,然後體內移植、基因改造或轉移的技術。例如利用現代科技方法,以基因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能分泌多種鎮痛物質的細胞或基因複合體,然後植入腦脊液中長期分泌鎮痛物質以達止痛的目的,目前的報導僅限於動物實驗或臨床試驗階段。
3、中樞靶控輸注系統(嗎啡泵)置入術
嗎啡是通過作用阿片受體產生鎮痛的,而阿片受體主要存在於大腦和脊髓部位。藥物口服後自胃腸道吸收,但在進入全身前,部分已被肝臟代謝掉,嗎啡在肝臟內是很容易被結合而失效的;藥物要從血液進入大腦和脊髓必須要通過一個屏障,叫血腦屏障,只有那些脂溶性藥物才容易自由出入於腦和血液,而嗎啡鹽是水溶性藥物,很難通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和脊髓。
中樞靶控輸注系統(嗎啡泵)置入術是直接將嗎啡注入腦脊液中,而大腦和脊髓就浸泡於腦脊液中,且腦脊液中的嗎啡不易被代謝清除。因此,有研究證實嗎啡泵用藥量只需口服劑量的1/300,即可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此種方法幾乎可用於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痛治療。並且效果確切,有人將其稱為癌痛治療的終極方法之一。嗎啡泵在治療疼痛的同時,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淋浴,游泳,也可外出旅遊。缺點是價格較貴(其他詳情可參見本刊2005年第10期第40頁)。
癌痛的心理治療——極待關注
晚期癌痛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人格變異,主要表現為抑鬱狀態、恐懼心理和承受能力降低。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療在輔助腫瘤疼痛治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是目前臨床工作中的薄弱之處,也是醫務人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一個環節。常用的方法包括:
1、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真傾聽、真誠解釋、支持性暗示治療和解釋性暗示治療等。
2、生物回饋療法借助儀器説明患者自我調控,以減輕疼痛或治療的不利影響。
3、行為療法設置醫療特殊方法消除病症,改變行為模式的方法。
治療中,對於病程較長和疼痛較輕的癌症病人,應採取心理療法和物理療法來止痛,這時家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根據病人的愛好,選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讓病人邊欣賞邊隨節奏做擊打、拍手等動作;也可讓病人看一些笑話,或聽一段相聲……
同時在皮下做一皮囊,置入永久性刺激電流發生器,並連接到硬膜外導線上。由此,永久刺激電流發生器發出電訊號,可以通過刺激電極導線到達刺激電極,作用於疼痛區域相對應的脊髓節段,產生鎮痛作用。脊髓電刺激是不依賴任何藥物的綠色疼痛治療方法。該方法常用於治療癌痛部位相對固定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常用於癌症放、化療後神經損傷性疼痛。
2、生物止痛技術
生物止痛技術是培養、利用具有能分泌活性物質的細胞,然後體內移植、基因改造或轉移的技術。例如利用現代科技方法,以基因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能分泌多種鎮痛物質的細胞或基因複合體,然後植入腦脊液中長期分泌鎮痛物質以達止痛的目的,目前的報導僅限於動物實驗或臨床試驗階段。
3、中樞靶控輸注系統(嗎啡泵)置入術
嗎啡是通過作用阿片受體產生鎮痛的,而阿片受體主要存在於大腦和脊髓部位。藥物口服後自胃腸道吸收,但在進入全身前,部分已被肝臟代謝掉,嗎啡在肝臟內是很容易被結合而失效的;藥物要從血液進入大腦和脊髓必須要通過一個屏障,叫血腦屏障,只有那些脂溶性藥物才容易自由出入於腦和血液,而嗎啡鹽是水溶性藥物,很難通過血腦屏障到達大腦和脊髓。
中樞靶控輸注系統(嗎啡泵)置入術是直接將嗎啡注入腦脊液中,而大腦和脊髓就浸泡於腦脊液中,且腦脊液中的嗎啡不易被代謝清除。因此,有研究證實嗎啡泵用藥量只需口服劑量的1/300,即可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此種方法幾乎可用於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痛治療。並且效果確切,有人將其稱為癌痛治療的終極方法之一。嗎啡泵在治療疼痛的同時,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淋浴,游泳,也可外出旅遊。缺點是價格較貴(其他詳情可參見本刊2005年第10期第40頁)。
癌痛的心理治療——極待關注
晚期癌痛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人格變異,主要表現為抑鬱狀態、恐懼心理和承受能力降低。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療在輔助腫瘤疼痛治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是目前臨床工作中的薄弱之處,也是醫務人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一個環節。常用的方法包括:
1、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真傾聽、真誠解釋、支持性暗示治療和解釋性暗示治療等。
2、生物回饋療法借助儀器説明患者自我調控,以減輕疼痛或治療的不利影響。
3、行為療法設置醫療特殊方法消除病症,改變行為模式的方法。
治療中,對於病程較長和疼痛較輕的癌症病人,應採取心理療法和物理療法來止痛,這時家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根據病人的愛好,選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讓病人邊欣賞邊隨節奏做擊打、拍手等動作;也可讓病人看一些笑話,或聽一段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