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因1:抑鬱
國外一項統計資料顯示, 抑鬱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1倍。 國內雖然沒有資料統計, 但部分臨床醫生證實, 年齡在30歲-40歲患糖尿病的白領不少還伴有抑鬱症。 抑鬱症和糖尿病的發生, 與白領長期處於焦慮的生活狀態密不可分。
現代快節奏生活和高強度工作, 迫使白領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 晚上還得熬夜, 得不到充分休息, 因此絕大多數的白領長期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態, 心理壓力非常大。 專家解釋, 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促使人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 體內大量分泌出“應激激素”,
誘因2:零食“加餐”
年輕人喜歡用零食“加餐”的習慣, 其實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一個很大隱患。 專家指出, 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話梅等, 過量多吃, 只吃不動, 其高熱量、高鹽分等, 都可能成為糖尿病的誘因。 有些人不認為零食熱量高, 其實, “十粒花生米”就相當於“半兩米飯”。 經常吃這些零食的人, 很容易導致人體肥胖。 不僅如此, 很多鹹味零食中所含的鹽分也相當高。
誘因3:應酬多
大多中青年“應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動得少, 加之平時不注意控制飲食, 大吃大喝, 容易導致營養過剩, 促使胰島每天都在過度工作。 久而久之, 胰島負擔過重,
專家提醒, “應酬族”在應酬時, 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 不要空腹進食高糖分或太油膩的食物, 也不要暴飲暴食, 避免積聚過多熱量, 使身體肥胖。 另外, 注意營養均衡, 多吃高纖維食物, 比如蔬菜、水果等, 增加運動, 堅持定期體檢, 有糖尿病的人或糖代謝異常的人, 還要定期進行血糖監測。
誘因4:不吃主食者
專家提醒, “只吃菜、不吃飯”非但不能瘦身, 反而會傷害健康。 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很高, 甚至還可能超過米飯中澱粉的熱量, 因此, “只吃菜、不吃飯”可能會導致熱量攝入超標。
研究表明, 1克油中, 大約含9卡路里的熱量;1克蛋白質中,
專家建議, 預防糖尿病的關鍵在於控制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 一個60公斤的人, 每天吃1顆雞蛋和半兩肉足矣, 切忌大魚大肉。
誘因5:通宵熬夜
據外媒報導, 瑞典某研究小組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通宵熬夜一晚也很有可能對你的基因產生長期影響。 報導稱, 該研究指向肌肉和脂肪組織中特定的“生物鐘”基因。 研究表明, 一夜不睡會擾亂我們的新陳代謝, 可能導致罹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