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的症狀有哪些?
腎虛的種類有很多, 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 腎陽虛。 腎虛的症狀:腎陽虛的症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 甚至還有水腫, 為“寒”的症狀, 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症狀為“熱”, 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現代科學證明, 當人發生腎虛時, 無論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都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 有更多的證據表明, 腎虛發生時, 腎臟的免疫能力降低, 而腎臟的微循環系統亦會發生阻塞, 腎絡呈現不通。 所以對於腎虛的治療應防治結合。
1、山藥
性平, 味甘, 為中醫“上品”之藥, 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 還能益腎填精。 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藥“益腎氣, 健脾胃。 ”《本草正》亦載:“山藥, 能健脾補虛, 滋固腎, 治諸虛百損, 療五勞七傷。 ”《本草經讀》還說:“山藥, 能補填精, 足則陰強、目明、耳聰。 凡上品之藥, 法宜久服, 多則終身, 少則數年, 與五穀之養人相佐, 以臻壽考。 ”所以, 凡之人, 宜常食之。
2、芝麻
甘平, 有補肝、潤五臟的作用。 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 氣味和平, 不寒不熱, 補肝之佳穀也。 ”尤其是之人腰酸腿軟, 頭昏耳鳴, 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 大便燥結者, 最宜食之。
3、淡菜
有補肝腎、的功效。 《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 益血填精”。 《本草匯言》亦雲:“淡菜, 補虛養。 腎之藥也, 此物本屬介類, 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
4、干貝
又稱江珧柱。 性平, 味甘鹹, 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 與淡菜同。 ”《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 實則指滋補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