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蒜紅糖湯
做法
生薑30克、大蒜30克、紅糖適量。 生薑洗淨切成薄片, 如果不能耐受大蒜的可用蔥白5~6根代替, 和紅糖一起放入砂煲內, 加水約100ml, 用猛火煮10~15分鐘即可, 趁熱飲用, 同時可以將大蒜吃下。 1天一次, 連喝2~3天。
功效
生薑能發汗解表, 溫中止嘔;紅糖補中益氣、養血、補虛損;大蒜具有解毒、止咳的作用, 薑蒜合在一起, 具有發汗解表、抗病毒的作用。 適用於風寒感冒初期, 有惡寒、流清涕等症狀的患者。 尤其適用於體質較弱、容易感冒的患者。 但以發熱為主的風熱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以及有糖尿病的患者不宜。
2、生薑蘇葉粥
做法
蘇葉10克、生薑3片, 將白粥熬好後放入, 再開鍋就可食用了。
功效
生薑是對付發燒、打噴嚏、咳痰等症狀的最好“武器”, 有祛痰、祛寒、補氣、平喘的作用, 蘇葉也有發散風寒的效果, 在一般藥店就可買到。 適用于發熱、怕冷、甚至打寒戰, 無汗、周身酸痛、鼻塞。
3、三根湯
做法
大白菜根3個, 大蔥根7個, 蘆根15克, 用水煎服。 每天1次, 連服2~3天。 可辛涼解表, 適用於風熱感冒。
功效
大白菜味甘、性平寒, 有通利腸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蘆根味甘性寒, 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
4、白芷芫荽滾魚頭湯
做法
白芷10克(中藥店有賣)、芫荽30~40克、魚頭1個、豬肥肉100克、生薑5片。 各物洗淨, 魚頭往鰓對半切, 豬肥肉切薄片。
功效
中藥白芷為解表藥, 其性溫味辛, 具祛風燥幹、排膿止痛的成果, 經常使用於傷風頭痛、鼻塞、眉棱骨痛等。 其辛噴鼻升集、通竅止痛感化特強。 配以收汗的蕪荽滾魚頭, 辛噴鼻可心, 能驅熱集熱, 對傷風初起、鼻淵不適、流涕和風熱傷風十分見效。
5、白菜牛百葉湯
做法
鮮白菜500克, 牛百葉250克, 麻油、魚露、味精各適量。 生薑3片。 將鮮白菜、生薑洗淨;牛百葉浸透、洗淨, 切塊。 起油鍋放入生薑、牛百葉爆一下, 加清水適量, 大火煮沸。 加入白菜小火燙1小時, 放入魚露、味精調味食用。
功效
清熱解暑, 開胃中和, 可以治療秋濕感冒,
6、香菜蘿蔔豆豉湯
做法
香菜15克, 淡豆豉10克, 白蘿蔔1個, 洋蔥30克, 生薑3片, 大蔥一根, 芥末少許。 先將白蘿蔔切塊煮熟後, 再將餘料放入, 煮幾分鐘後食用。
功效
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 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 可用於治療咽喉炎、聲音嘶啞、失音。
7、雙花茶
做法
金銀花、菊花各30克。 取金銀花、菊花(咽喉痛明顯的加桔梗15克、甘草10克)洗淨後一起放入砂煲內, 加水約100ml, 用猛火煮10~15分鐘即可, 放涼後飲用。 1天一劑, 連用2~3天。
功效
金銀花味甘, 性寒, 能宣散風熱, 清熱解毒;菊花有發散風熱、清肝明目、降壓功效。 金銀花、菊花合在一起, 具有發散風熱、解毒利咽的作用。
以惡寒、流清涕為主的風寒感冒。 對於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熱患者, 因本方作用較弱, 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遵醫囑加用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8、紅蘿蔔馬蹄粥
做法
紅蘿蔔150克, 馬蹄(荸薺)250克, 大米50克。 紅蘿蔔切片, 馬蹄去皮拍裂, 與大米一同煲粥, 粥成後, 以少許糖或鹽調味, 即可食用。
功效
可清熱消食, 止咳、祛痰、利尿, 潤腸通便, 適用於風熱感冒。 紅蘿蔔含β~胡蘿蔔素, 可保護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 能抵抗感冒。 馬蹄味甘, 性寒。 功能清熱, 生津、化痰、利水。
9、白蘿蔔茶葉粥
做法
白蘿蔔100克, 茶葉5克, 食鹽適量。 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片煮爛,
功效
白蘿蔔能夠清熱化痰, 茶葉可以清肺熱, 有理氣開胃, 止咳化痰之功效。 適用於發病急, 持續高熱, 全身症狀較重, 而鼻塞、流涕、咽痛症狀並不明顯。
10、紅薯煲芥菜
做法
紅薯250克, 芥菜150克。 紅薯去皮切小塊, 芥菜洗淨, 同放入鍋中, 加適量清水, 煮至紅薯熟爛, 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芥菜含維生素C較多, 維生素C可提高中性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殺菌和抗病毒能力, 減輕感冒症狀和縮短病程。 紅薯含維生素C及β~胡蘿蔔素, 保護上皮組織和呼吸道黏膜。 可解表, 發汗、清熱, 適用於風熱感冒。
結語:通過以上對秋季感冒食療的相關知識是不是用處很大呢。 有感冒這類型疾病的朋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療方法, 也可以介紹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希望以上關於秋季感冒食療的相關知識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也可以介紹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希望以上關於秋季感冒食療的相關知識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