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飲食禁忌>正文

這種人吃補藥就是在給自己下毒

虛不受補一般情況下是人們亂不濫補導致身體不能耐受導致的, 這樣一來既不能達到進補的效果反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那麼虛不受補的症狀是什麼呢?虛不受補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虛不受補怎麼調理吧。

陰虛體質者 陽氣較盛易上火

人們體質不同所以在進補的時候要有正對性。 中醫首先把人分成了不同的體質類型, 其中有一種偏于陰虛體質的人最容易虛不受補。 原因是陰虛體質是指當臟腑功能失調時, 易出現體內陰液不足, 陰虛生內熱的證候, 常表現為形體消瘦,

兩顴潮紅, 手足心熱, 潮熱盜汗, 心煩易怒, 口幹, 頭髮、皮膚乾枯, 舌幹紅、少苔。 陰虛之人由於體內陰精缺少, 相對來講陽氣顯得偏多, 陽屬熱。 因此, 這種體質類型的人稍微用點補藥, 就會上火, 所以稱之為虛不受補。

如臨床上常會遇到一些萎縮性胃炎的患者, 服些中藥就容易上火, 屬於虛不受補, 並且症狀遲遲未能改善。 此類患者脈證中都有一些陰虛的信號, 比如體型偏瘦, 脈搏較細, 口幹, 眼幹, 睡眠品質差等。 經醫生仔細辨證後採用和陰兼疏通的中藥湯劑, 病情一般會較快好轉。

另外, 通常人們所說的補指的是溫補, 所用的藥也基本是些溫性補藥。 正確的補應包括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等, 不同情況補法不同, 用藥也有涼補、溫補等不同。

即使患者需要單純補陰, 或者需要單純補陽, 仍然有個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問題。

淤血阻滯者 淤血日久會出血

淤血阻滯為婦科疾病常見病機, 故活血化淤法為治療主要法則。 症狀表現為表情遲鈍、言語不利, 伴口幹不欲飲、雙目黯晦, 舌質暗或有淤斑等。 專家介紹, 淤血日久, 血中鬱熱日深, 此時進補, 有的患者就會出現出血的情況。 如果是小血管出血, 如牙齒、皮膚尚無大礙;但如果是大血管出血, 如腎臟、腦血管, 出現尿血、腦出血等, 後果就會比較嚴重。

尤其是老年人及患有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的患者, 血管功能薄弱, 最容易出現問題。 因此平日應注意用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機能的藥物, 使血液濃、黏、凝狀態得到改善。

如果需要用中藥補劑, 一定要同時加用疏通氣血的藥物。

臨床上, 如果不是重症, 又沒有其他原因, 在服用中藥時仍不斷出現狀況, 比如一再出現心臟症狀發作或者腦血管意外發生, 就有可能與應用補藥不當有關。 此時應重新仔細調整方劑, 防止問題惡化。

痰濕阻滯者 清除痰注才可補

痰濕阻滯證是指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傷脾, 脾虛運化失司, 腎虛不能化氣行水, 水濕內停, 聚濕生痰, 或痰濕之體, 痰濕阻滯沖任二脈, 或結塊, 使血不得下行所表現出來的月經延後, 漸至月經停閉;苔膩, 脈滑的一類病證。 表現為, 月經延後, 經量少, 色淡質黏膩, 漸至月經停閉;伴形體肥胖, 胸悶泛惡, 神疲倦怠, 納少痰多或帶下量多,

色白;苔膩, 脈滑。 體內痰濁膠著, 阻氣傷陽, 很容易出現虛的情況。

這時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濁鬱滯, 單純應用補品, 就會加重痰濁的鬱滯, 不會起到好的進補效果, 甚至會出現越補越不適的感覺。 常有痰濕體質患者用了大量的黨參、黃芪, 卻感覺身體更加乏力, 觀其舌象只見舌苔厚膩無比, 如果持續補下去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如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原有病症加重等。 因此一定要先將體內痰注充分清理乾淨, 之後才能進補。 另外, 很多人將體內痰濁濕氣清理乾淨之後, 會感覺身體輕快, 本身就達到了補的目的。

肝郁之人蘊藏鬱火不受補

肝鬱之人虛不受補的情況最為多見。 肝鬱通俗講就是情緒不暢。 中醫認為肝主情志,

主疏泄。 如果肝失疏泄, 就會出現肝鬱氣滯, 表現為情志抑鬱、心煩易怒等。 同時由於心主神志, 情緒也常與心有關, 故心火與肝火常常是互相影響、互為作用的, 以致出現心肝火旺等表現。 這些人由於體內蘊藏著鬱火, 所以, 稍用補品就會使得鬱火燃燒。

另外, 身體素質較差的人往往伴有心煩及情緒不佳。 因此, 除了注意患者體弱外, 還應關注情緒鬱滯的問題, 如果一味地服用補品, 很可能起不到好的進補效果。 通常是剛服藥時感覺不錯, 再服就會出現胸悶、腹脹、厭食及一些上火症狀。 因此中醫用補劑時非常強調要兼用疏通的藥物, 才會使得補而不膩, 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體弱之人 腎脾虛弱不耐受

因為體虛之人身體各種機能常常偏弱, 整體代謝能力也會處於低水準狀態,補藥稍多即不耐受。日常人們自行食用補品容易超量,體弱之人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用藥稍過則不能耐受,出現胸悶、胃堵、頭暈、心悸等現象。古人雲,“ 王道之藥無近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王道之藥通常指的是作用溫和的藥,相對來說,霸道之藥則指的是作用猛烈的藥,嬌弱之人用藥務必柔和,雖然眼下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長期堅持服用必有很好的功效。

另外,體弱之人,多是指先天之本——腎虛,後天之本——脾虛。其中,後天之本最為重要。因為先天不足,後天可以補充;若後天之本虛弱,則補充先天不足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存在脾胃虛弱,很容易引起脾胃呆滯,進食、進補均會出現中焦堵塞現象,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均會受阻,就很容易發生虛不受補。因此,脾胃虛弱之人,無論食補還是藥補,都要和緩進行,這類人不妨試試將容易上火的中藥湯劑,一劑分為二三日或多日服下;如果有條件可以配成丸劑或者膏滋劑等劑型,使得藥物緩慢發揮作用,這樣就能起到很好的進補作用。

“虛不受補”的中醫調養方法

“虛不受補”是怎麼回事

所謂虛不受補者,臨床上一般多見於一些久病體弱的老年人,因脾胃虛消化差,不能承受滋補藥,反而導致胃呆厭食,脘腹脹滿,噁心嘔吐,致使身體更虛。或因脾有濕邪,服用滋補藥不僅達不到補虛效果,反而出現腹脹便溏、噯氣嘔吐,甚至濕蘊化火,出現口幹、衄血、皮疹等副作用。

虛不受補的中醫調理方法

祖國醫學在幾千年進補實踐中總結出“冬令進補,秋墊底”這一針對虛不受補的對策,包括用中藥底補和食療引補。

中藥底補針對虛不受補者,在秋天用中藥調理,為冬令進補做鋪墊。入秋後,至少在服用滋補藥前1個月開始辨證服用健脾理氣化濕濁,開胃助消化吸收的中藥調理,以恢復胃腸功能,消除濕濁,使舌苔乾淨無膩苔,進食後無脹滿感,並保持脾胃最佳功能狀態,為冬令進補開路。

食療引補按秋令“因時養生”原則,提倡服食平和的食療方,調整臟腑功能,使人體逐步適應冬季的嚴寒氣候,為冬令進補作引導。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身體消耗大而進食減少,出現體重減輕、倦怠乏力等“無病三分虛”,故秋涼最宜食療進補,恢復和調節人體臟腑機能。由於夏天人們進食生冷瓜果與冷飲較多,最易損傷脾胃功能,到秋季人體陽氣漸弱,陰氣漸長,脾胃功能和人體抵抗力更易下降,若在此時大量進食稠膩滋補品,肯定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腹瀉等症狀,所以在冬令進補之前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在秋季提倡食療。

秋季食療重在調養,補充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瘦豬肉、牛肉、雞蛋及蓮子、薏米、大棗、核桃肉、龍眼肉、百合等清淡平和之品,乳製品、豆漿、新鮮蔬菜、水果也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藥食兼優的芡實、山藥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可用芡實燉牛肉,或以芡實、大棗、花生伴紅糖燉服。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生曬參、西洋參等補氣生津。對患有老慢支者,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補丸或腎氣丸,食用核桃肉等補肺益腎納氣,有利於在冬季拒外邪於體外,減輕疾病在冬季的發作,並為冬令進補作引導。

中藥底補與食療引補,都是秋季“因時養生”的要旨,不僅補養了身體,而且使冬季進補時易為人體所接受,不至於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

“虛不受補”的秋季進補注意事項

有不少人一提到進補就首先想到人參。人參大補元氣,是補品中之上品,然而無節制地過量服用人參,可引起“濫用人參綜合征”,甚至出現不良反應。據報導,正常人一次內服3%的人參酊200cc就可引起中毒症狀。由於市售的營養滋補品大都是大路貨產品,是萬人一方,缺乏個性。如最常用的十全大補膏,是由黨參、黃芪等五味補氣藥,當歸、白芍等四味補血藥,一味溫陽藥肉桂組成,僅適合氣血兩虧,陽氣不足的人群,而熱性體質的人服用後會覺得太熱,胃不舒服等。正如俗話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營養保健品亦是這樣,合理、科學、適量使用營養保健品,受益無窮;盲目進補,濫用營養保健品,反而損害身體,貽害無窮。

進補要對路“一藥一性,百病百方”,各種秋季進補藥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治療一定的病證。每一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病證有別,體質有異,所以秋季進補必須對路,因人因證因病度身定制,“一人一方”有針對性地進補。通補百虛,通治百病的滋補藥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不能不管張三李四,千篇一律就用那麼幾味補藥。大凡中醫虛證有氣、血、陰、陽虛證四類。對於陰陽俱虛,氣血雙虧,數病同發,病情錯綜複雜者,如代謝紊亂綜合出現“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尿酸,又當按照辨證論治精神,仔細觀察,全面分析,謹慎配伍,合理用藥,進補“對路”,補瀉得當,方能奏效。

無虛不補對那些身體健康並無任何虛證表現者,尤其是青少年,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補。有些人對冬令進補期望值過高,認為進補總比不補好,原本身體健康,也指望通過冬令進補來個所謂的“超常發揮”。其實冬令進補以補為主,兼顧治病祛邪,主要作用是使因虛致病或因病致虛者,以及處於亞健康狀態者恢復到健康狀態,提高生活品質,延年益壽,所謂“超常發揮”是不實際的。對健康的人來講“藥補不如食補”,均衡營養與適當運動更為重要,而且完全能代替藥補。

切忌濫補、過補滋補藥大多氣厚味膩,濫補會“物極必反”,過多進補超出人體對營養物質正常吸收的承受能力,也會出現其他副作用。小兒消化系統處於未發育成熟期,進補不當或過多都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所以小兒不宜進補。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在滋補藥中應增加健脾開胃藥物,並減量緩緩調服,一旦出現厭食,脘腹作脹較重者,應暫停滋補藥,先調理好腸胃再服。

防止“閉門留寇”在外邪未盡情況下,不可過早進補,原則上先清除外邪後再進補。當外邪比較輕微,也可在補劑中加入固表祛邪藥物,如黃芪、防風等攻補兼施,達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目的。

虛不受補的食療方法

烏雞糯米粥

材料

糯米100克,去皮烏雞150克,小蔥4根,薑1塊,鹽適量,料酒1匙。

做法

1、糯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二三小時;

2、將去皮烏雞沖洗乾淨,放入開水鍋內加一點料酒氽燙變色撈出;

3、將蔥、薑洗淨分別切成段、片備用;

4、取鍋放入冷水、烏雞,加入蔥段、薑片、料酒,先用旺火煮沸;

5、再改用小火煨煮大約四十分鐘,至雞肉軟爛;

6、揀去蔥段、薑片;

7、加入糯米,用旺火煮開後改小火,續煮至粥粘稠;

8、調入鹽和小蔥碎,即可盛起食用。

枸杞核桃豆漿

材料

黃豆50克,核桃25克,枸杞5克,純淨水1000毫升。

做法

1、把黃豆、核桃、枸杞沖洗乾淨,一起放入豆漿機的杯體。

2、倒入純淨水至水位線,接通電源,按下啟動開關。

3、十幾分鐘後豆漿機鳴響,枸杞核桃豆漿即製作完畢。

4、喜甜的食用時可加入蜂蜜拌勻即可。

5、如果沒有豆漿機,可以把浸泡後的黃豆、核桃和枸杞混合,加適量水用粉碎機打碎成漿狀(黃豆、核桃一定要事先浸泡6小時以上),然後加純淨水一起倒入鍋裡,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即可。

結語: 整體代謝能力也會處於低水準狀態,補藥稍多即不耐受。日常人們自行食用補品容易超量,體弱之人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用藥稍過則不能耐受,出現胸悶、胃堵、頭暈、心悸等現象。古人雲,“ 王道之藥無近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王道之藥通常指的是作用溫和的藥,相對來說,霸道之藥則指的是作用猛烈的藥,嬌弱之人用藥務必柔和,雖然眼下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長期堅持服用必有很好的功效。

另外,體弱之人,多是指先天之本——腎虛,後天之本——脾虛。其中,後天之本最為重要。因為先天不足,後天可以補充;若後天之本虛弱,則補充先天不足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存在脾胃虛弱,很容易引起脾胃呆滯,進食、進補均會出現中焦堵塞現象,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均會受阻,就很容易發生虛不受補。因此,脾胃虛弱之人,無論食補還是藥補,都要和緩進行,這類人不妨試試將容易上火的中藥湯劑,一劑分為二三日或多日服下;如果有條件可以配成丸劑或者膏滋劑等劑型,使得藥物緩慢發揮作用,這樣就能起到很好的進補作用。

“虛不受補”的中醫調養方法

“虛不受補”是怎麼回事

所謂虛不受補者,臨床上一般多見於一些久病體弱的老年人,因脾胃虛消化差,不能承受滋補藥,反而導致胃呆厭食,脘腹脹滿,噁心嘔吐,致使身體更虛。或因脾有濕邪,服用滋補藥不僅達不到補虛效果,反而出現腹脹便溏、噯氣嘔吐,甚至濕蘊化火,出現口幹、衄血、皮疹等副作用。

虛不受補的中醫調理方法

祖國醫學在幾千年進補實踐中總結出“冬令進補,秋墊底”這一針對虛不受補的對策,包括用中藥底補和食療引補。

中藥底補針對虛不受補者,在秋天用中藥調理,為冬令進補做鋪墊。入秋後,至少在服用滋補藥前1個月開始辨證服用健脾理氣化濕濁,開胃助消化吸收的中藥調理,以恢復胃腸功能,消除濕濁,使舌苔乾淨無膩苔,進食後無脹滿感,並保持脾胃最佳功能狀態,為冬令進補開路。

食療引補按秋令“因時養生”原則,提倡服食平和的食療方,調整臟腑功能,使人體逐步適應冬季的嚴寒氣候,為冬令進補作引導。

在炎熱的夏天,人們身體消耗大而進食減少,出現體重減輕、倦怠乏力等“無病三分虛”,故秋涼最宜食療進補,恢復和調節人體臟腑機能。由於夏天人們進食生冷瓜果與冷飲較多,最易損傷脾胃功能,到秋季人體陽氣漸弱,陰氣漸長,脾胃功能和人體抵抗力更易下降,若在此時大量進食稠膩滋補品,肯定會驟然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腹瀉等症狀,所以在冬令進補之前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在秋季提倡食療。

秋季食療重在調養,補充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魚、瘦豬肉、牛肉、雞蛋及蓮子、薏米、大棗、核桃肉、龍眼肉、百合等清淡平和之品,乳製品、豆漿、新鮮蔬菜、水果也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藥食兼優的芡實、山藥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可用芡實燉牛肉,或以芡實、大棗、花生伴紅糖燉服。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生曬參、西洋參等補氣生津。對患有老慢支者,在秋季服用蛤蚧大補丸或腎氣丸,食用核桃肉等補肺益腎納氣,有利於在冬季拒外邪於體外,減輕疾病在冬季的發作,並為冬令進補作引導。

中藥底補與食療引補,都是秋季“因時養生”的要旨,不僅補養了身體,而且使冬季進補時易為人體所接受,不至於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

“虛不受補”的秋季進補注意事項

有不少人一提到進補就首先想到人參。人參大補元氣,是補品中之上品,然而無節制地過量服用人參,可引起“濫用人參綜合征”,甚至出現不良反應。據報導,正常人一次內服3%的人參酊200cc就可引起中毒症狀。由於市售的營養滋補品大都是大路貨產品,是萬人一方,缺乏個性。如最常用的十全大補膏,是由黨參、黃芪等五味補氣藥,當歸、白芍等四味補血藥,一味溫陽藥肉桂組成,僅適合氣血兩虧,陽氣不足的人群,而熱性體質的人服用後會覺得太熱,胃不舒服等。正如俗話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營養保健品亦是這樣,合理、科學、適量使用營養保健品,受益無窮;盲目進補,濫用營養保健品,反而損害身體,貽害無窮。

進補要對路“一藥一性,百病百方”,各種秋季進補藥只能適合一定的體質,治療一定的病證。每一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病證有別,體質有異,所以秋季進補必須對路,因人因證因病度身定制,“一人一方”有針對性地進補。通補百虛,通治百病的滋補藥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不能不管張三李四,千篇一律就用那麼幾味補藥。大凡中醫虛證有氣、血、陰、陽虛證四類。對於陰陽俱虛,氣血雙虧,數病同發,病情錯綜複雜者,如代謝紊亂綜合出現“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尿酸,又當按照辨證論治精神,仔細觀察,全面分析,謹慎配伍,合理用藥,進補“對路”,補瀉得當,方能奏效。

無虛不補對那些身體健康並無任何虛證表現者,尤其是青少年,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補。有些人對冬令進補期望值過高,認為進補總比不補好,原本身體健康,也指望通過冬令進補來個所謂的“超常發揮”。其實冬令進補以補為主,兼顧治病祛邪,主要作用是使因虛致病或因病致虛者,以及處於亞健康狀態者恢復到健康狀態,提高生活品質,延年益壽,所謂“超常發揮”是不實際的。對健康的人來講“藥補不如食補”,均衡營養與適當運動更為重要,而且完全能代替藥補。

切忌濫補、過補滋補藥大多氣厚味膩,濫補會“物極必反”,過多進補超出人體對營養物質正常吸收的承受能力,也會出現其他副作用。小兒消化系統處於未發育成熟期,進補不當或過多都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所以小兒不宜進補。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人,在滋補藥中應增加健脾開胃藥物,並減量緩緩調服,一旦出現厭食,脘腹作脹較重者,應暫停滋補藥,先調理好腸胃再服。

防止“閉門留寇”在外邪未盡情況下,不可過早進補,原則上先清除外邪後再進補。當外邪比較輕微,也可在補劑中加入固表祛邪藥物,如黃芪、防風等攻補兼施,達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目的。

虛不受補的食療方法

烏雞糯米粥

材料

糯米100克,去皮烏雞150克,小蔥4根,薑1塊,鹽適量,料酒1匙。

做法

1、糯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二三小時;

2、將去皮烏雞沖洗乾淨,放入開水鍋內加一點料酒氽燙變色撈出;

3、將蔥、薑洗淨分別切成段、片備用;

4、取鍋放入冷水、烏雞,加入蔥段、薑片、料酒,先用旺火煮沸;

5、再改用小火煨煮大約四十分鐘,至雞肉軟爛;

6、揀去蔥段、薑片;

7、加入糯米,用旺火煮開後改小火,續煮至粥粘稠;

8、調入鹽和小蔥碎,即可盛起食用。

枸杞核桃豆漿

材料

黃豆50克,核桃25克,枸杞5克,純淨水1000毫升。

做法

1、把黃豆、核桃、枸杞沖洗乾淨,一起放入豆漿機的杯體。

2、倒入純淨水至水位線,接通電源,按下啟動開關。

3、十幾分鐘後豆漿機鳴響,枸杞核桃豆漿即製作完畢。

4、喜甜的食用時可加入蜂蜜拌勻即可。

5、如果沒有豆漿機,可以把浸泡後的黃豆、核桃和枸杞混合,加適量水用粉碎機打碎成漿狀(黃豆、核桃一定要事先浸泡6小時以上),然後加純淨水一起倒入鍋裡,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即可。

結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