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 人們對飲食的不規律, 胃病發生率越來越高。 胃病, 正確的名稱應為消化性潰瘍。 俗話說“胃貴在養”, 患有胃病的人, 除了藥物使用外, 飲食自療也很重要。 下麵推薦三種食療配方。
一般飲良起居宜忌:
消化性潰瘍病飲食上宜食易消化又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 發作期宜少食多餐, 以軟食為主, 如軟飯、麵食、稀粥、藕粉、豆漿、橘子等。 平時飲食應有規律, 忌食生冷、幹硬和煎炒油炸的食物, 如:生蘿蔔、柿子、油炸花生米、炸焦魚、燒雞等, 亦不宜飲酒、濃茶和咖啡, 這些可使胃酸增多, 影響潰瘍癒合。
本方配方和服法:桃仁、生地各10克, 桃仁浸泡後, 去皮棄尖, 二藥洗淨後加入適量冷水, 武火煮沸, 改文火慢煎。 30分鐘後,
本方功效, 中醫認為:“痛則不通, 通則不痛”。 桃仁可活血化瘀, 潤腸通便;生地能滋陰清熱、養血活血;桂心、紅糖能溫通血脈而止痛;粳米味甘性平, 能益脾和胃, 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鐵和維生素B1等;紅糖不僅能供給熱量, 又富含鐵質。 蛋白和鐵質是造血的主要原料。 綜觀全方具有祛瘀通經、活血止痛、滋養脾胃之功效。
適應症和禁忌症:本粥適用於消化性潰瘍出血停止後或無發生出血者, 中醫辨證為瘀血內停型,
表現為胃脘痛如針刺, 痛處固定不移,
慢性胃炎食療益脾餅
配方和服法:紅棗500克, 煮熟去皮核。 取棗肉250克, 雞內金60克、生白術120克、乾薑粉60克;將雞內金、白術洗淨, 以文火焙乾, 研成細末, 加入乾薑粉和棗內, 同搗如泥, 製成小餅, 放入烤箱內烘乾, 取出放入塑膠食品袋內備用。 該餅色、香、味俱佳, 空腹當做點心, 餐後充當零食, 細嚼慢嚥, 有滋有味, 不僅病者愛食, 小兒也喜歡吃。
功效:大棗味甘, 能溫補脾、益氣養血。 現代醫學證明:大棗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 蛋白質是潰瘍創面修復所不可缺少的材料;維生素C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雞內金甘澀性平, 能健胃消食。 白術補脾益氣, 燥濕利水。 綜觀全方, 具有補脾溫中、健胃消食的功用。
適應症或禁忌:僅適用於消化性潰瘍病尚無出血, 中醫辨證為脾虛寒型者, 表現為:胃痛綿綿, 喜溫喜按, 納食減少, 神疲乏力, 大便溏薄, 四肢不溫。 若脾脘灼熱疼痛, 煩躁易怒, 泛酸嘈雜, 口幹口苦, 屬於肝胃鬱熱型者, 則不宜食本餅。
慢性胃炎食療鮮蘆根粥
配方和服法:新鮮蘆根100克、青皮5克、粳米100克、生薑2片。 將鮮蘆根洗淨後, 切成一釐米長的細段, 與青皮同放入鍋內, 加適量冷水, 浸泡30分鐘後, 武火煮沸, 改文火煎20分鐘。 撈出藥渣, 加入洗淨的粳米, 煮至粳米開花, 粥湯粘筒。 端鍋前5分鐘, 放入生薑, 一日分2次溫服。 該粥粳米的醇香與蘆根的清香結合, 食起來滑利可口, 另有一番滋味。
本方功效:蘆根清熱養陰, 青皮行氣止疼, 生薑和胃止嘔,
適應症和禁忌症:該粥適應於消化性潰瘍病中醫辨證為肝胃積熱型者, 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幹。 若胃脘痛畏寒喜暖, 大便溏泄, 則不宜服此粥。
小編推薦:做菜勾芡保護胃
很多人做菜時喜歡勾芡, 可別小看這麼個動作, 勾過芡的菜不僅營養物質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芡汁還能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勾芡所用的芡汁大部分用澱粉和水攪拌而成, 澱粉在高溫下糊化, 具有一定的黏性, 有很強的吸水和吸收異味的能力。 一般的菜肴, 其湯比菜味濃, 而且湯中還有許多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勾芡會使湯汁裹在原料上, 減少食物中營養素的損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勾過芡的菜適合有胃病的人吃。因為澱粉是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縮合而成的多糖聚合物,它可與胃酸作用,形成膠狀液,附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或減少胃酸對胃壁的直接刺,保護胃黏膜。
減少食物中營養素的損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勾過芡的菜適合有胃病的人吃。因為澱粉是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縮合而成的多糖聚合物,它可與胃酸作用,形成膠狀液,附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或減少胃酸對胃壁的直接刺,保護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