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面對成長過程的心理創傷

我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成績都很好, 是父母老師心理的驕傲。 可是初三時換了個很嚴厲的班主任, 我們犯一點小錯誤都會挨批評, 有一次我考試沒發揮好降到班級20多名, 我被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挖苦了整整一節課, 回家後跟父母訴苦、告狀, 反而被父親狠狠打了一頓。 我恨老師, 恨我父母。 從此我對學習失去興趣, 不愛上課、遲到、早退、翹課, 最後只考了所普通高中。

換了個環境, 我以為會好一些, 重新開始, 可是我發覺我無法原諒我的父母, 開始討厭他們, 連家也不回, 對新老師也存在偏見, 根本無法安心學習,

我總是想如果他們當時能理解我, 不幫著老師訓我就好了, 都是他們的錯!

馬上要上高三, 我開始恐慌, 我這樣的成績還怎麼考大學, 我是不是就這樣完了?

●解壓:

小許的問題在於無法正確面對成長中的創傷體驗。 從初三到高二, 他一直把心理創傷歸責于老師和父母, 而忽略了這裡面有他自己選擇的一個心態。 老師當眾責駡他這個事件, 可能給他帶來了創傷, 但這個創傷對他的傷害, 遠遠沒有小許選擇消極生活態度的傷害大。

首先, 我們假定老師的動機是善意的, 希望孩子學習好, 我們必須和小許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因為這麼久以來, 小許看待這件事一直是片面的, 沒有感受到老師行為當中伴隨著的善意,

所以不斷強化沒自尊、痛苦的體驗, 產生逆反心理, 而我們要幫助小許看到這一點, 幫助他理解寬容那個時候老師的行為, 他的心理創傷才會開始康復。

其次, 面對困境, 小許怎麼做?一是幫助小許重新作決定, 是要過積極的有價值的生活, 還是繼續頹廢, 利用過去的事情逃避責任。 從小許主動來諮詢老師, 可以看出他內心已經有動力有決心要改變現狀了, 動機足夠。 二是通過和小許的現任老師溝通, 我們發現小許的基礎還是不錯的,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以鼓勵、正面語言為主, 增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為他比其他孩子對批評更加敏感。

最後, 我們也要看到這個事件中父母的態度。 人的基本需求是安全感, 在尊嚴受傷的情況下,

本能反應是回歸家庭, 從父母身上汲取溫暖。 父母的責任在於他們不瞭解孩子的痛苦, 關鍵時候沒有給孩子支持和引導。 在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時, 孩子對老師有過激語言, 家長首先應表示理解, 等過了幾天緩衝期, 再來和孩子探討如何應對。 可能很多家長又會走另外一個極端, 遇到什麼事都把責任推到學校老師身上, 自己的孩子是個寶, 這同樣會妨礙孩子的正常發展。 要知道, 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創傷體驗, 這恰恰是個很好的成長機會, 讓他知道生活中有著很多不完美, 不是沒有傷害, 而是如何正確對待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