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教育費方法, 同時, 爸爸媽媽日常的行為和言行都會對寶寶造成直接的影響。 那麼, 初為父母的你要怎樣進行愉快又輕鬆的家庭教育呢?今天, 小編就來為你出出招吧。
家庭教育的小妙招
給孩子一個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事, 如果你讓孩子學芭蕾舞或練健美操, 兩者中自由選其一的話, 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投入。
接受現在的他:孩子會按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 如果你總愛把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的話, 就容易讓他產生錯覺, 如果他不如誰, 他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發現隱藏的困難:如果發現孩子突然間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 或不願做家庭作業了。 你要耐心詢問, 有可能被別的孩子欺負了, 或者不喜歡他的老師等等。
向兒女說說自己的工作:每天下班回家後, 不妨與孩子講述自己工作中高興或煩惱的事情, 以激發孩子的憧憬和熱情, 可能他會想:“我努力工作的話, 會像媽媽一樣成功。 ”假如你的工作乏味, 也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沒獲得一定的資格或學歷, 就無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 有的孩子不願像父母那樣生活, 所以會激發他奮發圖強。
以理服小孩:如果孩子想放棄練鋼琴時, 也別沖著孩子大喊大叫, 不如說出想讓他繼續練下去的理由, 他有可能會回心轉意。
讚揚和賞識:多給孩子讚揚和賞識, 但表揚時要有的放矢, 言之有物, 他給你看他剛做完的某個東西, 你不是簡單說句很好, 而是說:“我很喜歡你在文章中論述這個觀點的方法, 這樣說很發人深省。 ”或“你的音階彈得非常流暢。 ”等等。 他感覺就不一樣, 下次會更努力, 以博得你的肯定。
明智的獎賞:不必給孩子許以大獎, 當他們做得好時, 送點小禮物以資鼓勵就行了。 萬一他們沒能達到預定目標的話, 也不必因此而愁眉苦臉。
除此之外,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父母不應對孩子做的事情
孩子想要玩泥巴, 我們說:太髒了, 不許玩!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 掐滅了孩子玩的天性,
孩子想自己吃飯, 我們說:搞得到處是;飯都冷了……媽媽喂!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
孩子有些不舒服, 我們說:寶貝, 我們上醫院, 打點針就好了!大夫, 用點好藥!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 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療創傷, 讓世界多了多少耐藥菌和不治之症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 我們說: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麼冰;別把碗打碎了……孩子眼裡原本就像遊戲的勞動, 因為你, 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 四肢肌肉萎縮, 毫無陽剛之氣。
孩子上學了, 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 聽老師的話, 不懂不要亂講……孩子不敢問為什麼,
孩子說, 爸媽, 我長大了, 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說:好孩子, 你讀好了書就行, 什麼都不要你做。 一個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機會, 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被你熄滅在萌芽狀態, 成長為一個畏縮的人, 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孩子學習不好, 我們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 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 穿好的, 什麼也不要做, 為什麼連書都讀不好, 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在孩子心裡, 他們看不到愛, 他們認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來只是一場交易, 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孩子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想到感恩,
孩子學習很好, 脾氣也很壞, 懶得出奇, 我們說:沒事, 大了就好了, 只要學習好, 什麼都無所謂。 我們忘記了, 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 我們捨本逐末, 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任意地踐踏
孩子真的是終於是長大了, 他個子比你大, 可是什麼也不會幹, 什麼也不想幹, 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 我們說:等他成了家, 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 可是你至於發現麻煩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欲訴無人能說, 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乾脆做個“祥林嫂”
或者他文憑比你高、錢賺得比你多,可是孩子跟你沒話說,甚至不著家,我們說:這是代溝,孩子跟我們沒有共同語言。可是,你難道沒有反省過,這是多麼的悲哀:我們辛苦養大的孩子對我們只有義務,卻缺少溫情!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快樂,讓自己幸福的。
最後,小編還要提醒家長們,對孩子要求過於完美是有害無利的哦。
父母要求過於完美的危害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有這樣一些父母:對待工作,他們追求完美,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對待孩子,他們也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同樣成功。尤其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怕孩子誤入歧途,對孩子要求更加嚴格。但是,教育孩子過分苛刻,孩子容易患強迫症。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完美主義者。孩子的週末比平常還忙:上鋼琴班、英語班、奧數班……事事都要求做到最好。生活上要求孩子循規蹈矩,如被子要疊得整齊、坐姿要端正、寫字要工整、飲食要絕對衛生……
在這樣完美主義要求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做事認真,成績超人,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但是,進入青春期後,長期形成的完美習慣就會變本加厲,導致強迫症。有的孩子做作業稍有塗改,就全部撕掉重做;做題速度越來越慢,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檢查,甚至考試時做不完題目;更有甚者,走在路上反復數腳下的地磚而經常遲到。
因此,過於追求完美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磨成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殊不知,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免不了有些瑕疵和錯誤,這正是孩子的可愛之處,父母如果不容許一些錯誤和瑕疵,一味的要求完美,就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認識孩子,如果只是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要求來打磨,來挑除所有的瑕疵,那麼孩子就有可能因為承受不了而變得逆反、抑鬱、甚至墮落,這塊玉就有可能被你自己親手毀掉。
由此看來,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家長要多學習。
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乾脆做個“祥林嫂”或者他文憑比你高、錢賺得比你多,可是孩子跟你沒話說,甚至不著家,我們說:這是代溝,孩子跟我們沒有共同語言。可是,你難道沒有反省過,這是多麼的悲哀:我們辛苦養大的孩子對我們只有義務,卻缺少溫情!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快樂,讓自己幸福的。
最後,小編還要提醒家長們,對孩子要求過於完美是有害無利的哦。
父母要求過於完美的危害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看到有這樣一些父母:對待工作,他們追求完美,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對待孩子,他們也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同樣成功。尤其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怕孩子誤入歧途,對孩子要求更加嚴格。但是,教育孩子過分苛刻,孩子容易患強迫症。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完美主義者。孩子的週末比平常還忙:上鋼琴班、英語班、奧數班……事事都要求做到最好。生活上要求孩子循規蹈矩,如被子要疊得整齊、坐姿要端正、寫字要工整、飲食要絕對衛生……
在這樣完美主義要求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做事認真,成績超人,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但是,進入青春期後,長期形成的完美習慣就會變本加厲,導致強迫症。有的孩子做作業稍有塗改,就全部撕掉重做;做題速度越來越慢,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檢查,甚至考試時做不完題目;更有甚者,走在路上反復數腳下的地磚而經常遲到。
因此,過於追求完美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總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磨成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殊不知,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免不了有些瑕疵和錯誤,這正是孩子的可愛之處,父母如果不容許一些錯誤和瑕疵,一味的要求完美,就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認識孩子,如果只是一廂情願地按照自己的要求來打磨,來挑除所有的瑕疵,那麼孩子就有可能因為承受不了而變得逆反、抑鬱、甚至墮落,這塊玉就有可能被你自己親手毀掉。
由此看來,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家長要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