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會導致哪些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究竟起什麼樣的作用?家庭教育究竟是方法重要還是理念重要?

父親缺失後果嚴重

古話說“子不教, 父之過”, 但楊洪認為, 即便在過去,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 歷史上只留下“孟母三遷”或“岳母刺字”這樣的故事, 並未留下父親教育的經典, 現在也是如此, 家長會往往成為“媽媽聚會”, 很少看到父親出席。

國內一項調查表明, 八成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責任, 但有六成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 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

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數父親對孩子或不聞不問、或態度粗暴缺少耐心, 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櫃, 這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有關, 女主內就是相夫教子, 男人則在外打拼幹事業, 認為教育孩子是婆婆媽媽的事情, 並非大男人所為, 因此父親以忙、事情多為藉口, 將教育孩子的陣地拱手相讓, 由母親全盤接收。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若隱若現”、母親付出很多, 效果真的理想嗎?不見得, 對子女教育的不均衡, 會導致嚴重後果。 它破壞了正常的家庭結構和關係。 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 夫妻關係慢慢變淡, 就是因為母親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 管孩子成為一個合情合理的藉口,

使夫妻關係逐漸趨於平淡, 家中出現一個很厲害的第三者, 這種情形使得家庭的等腰三角形遭到破壞, 對家庭結構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旦父親放棄了教育的陣地, 母親就會用高度的熱情去填補, 這是一種錯位與顛倒, 甚至出現“嚴母慈父”的格局, 這同樣是不恰當的, 會使孩子的發展偏離正常的軌道、心靈扭曲。 單身母親覺得孩子缺少父愛, 容易對孩子過多地投入或者補償, 但這是一種過度的關注, 如果母親的注意力總是放在單親家庭的不足之處, 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應看到單親家庭也會帶給孩子一些好處, 如孩子更容易樹立責任感、更自立、更懂得關心別人, 這是雙親家庭沒有的條件。 所以, 任何事都是一分為二的,

要發現它的優勢, 把危機變成一種成長的機遇, 而不是只看到缺陷和不足。

父親為何不可缺少

為何母親不可以取代父親?從男性與女性的不同心理, 進行分析:父親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是不同的。 男性總體上比女性粗心, 他們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長的主幹, 母親的細心則提供了枝葉與養分, 只有粗細結合, 孩子這棵樹苗才會長得主幹挺拔同時枝繁葉茂。

再如, 父親膽大, 有利於維護孩子的探求欲與好奇心;母親相對膽小, 所以顯得安全。 這是一對矛盾, 但都是需要的。 過多的安全使我們不能冒險, 也就缺少創造, 所以母親的過度補償會讓孩子出現問題。 另外, 男性活動範圍大、內容多, 可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外部環境;女性活動範圍小,

更傾向於觀察細節, 會培養孩子觀察的能力、體驗更加深刻。

有位女大學生快畢業了, 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後該與男人還是女人一起生活, 她並非雙性戀,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的性別認同感沒有建立。 以這則病例說明, 父母應樹立孩子的性別範本, 我們將來能否在社會中建立起身份認同, 取決於我們是否建立起性別認同感, 顯然, 父親的缺失會讓孩子的性別認同、繼而是身份認同出現問題, 也就難以適應社會。

家庭教育應“宜粗不宜細”, 分清“主幹與分支”, 不可本末倒置,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 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 父親不要放權, 母親也不應爭權。 但在單親或者分居的狀況下,

孩子會缺乏父親的教育, 這時該怎麼辦?楊洪認為, 此時母親千萬不要去亂填補, 寧缺毋濫, 而且孩子對男性的學習, 並非一定要來自父親, 這種狀況下的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 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鑒或者替代父親的榜樣, 可讓孩子多接觸一些男性親屬, 逐漸學習, 社會更是一個廣闊天地, 提供了很多學習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