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對付懶惰寶寶有妙招:平等、鼓勵是關鍵

很多獨生子女由於家長過於疼愛而養成懶惰的陋習。 讓家長很苦惱的是, 孩子是寶, 打也不是罵也不行, 總是慣著, 對寶寶以後成長又會有不利影響。 那麼遇到懶惰的寶寶應該怎麼辦呢?小編認為, 以獎代罰、平等身份、多鼓勵、不能操之過急, 這樣才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如何糾正寶寶懶惰的陋習

首先, 家長本身應先放下家長的手段, 不要和孩子站著說話, 要學會蹲下來, 其次, 你要學會角色轉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注意你的語氣、態度, 孩子對這方面是很敏感的, 再次, 你要讓他做事情的時候,

最好是用朋友間商量的語氣, 他做完事情了, 不管結果怎樣, 切記, 一定要以鼓勵的方式來評價, 小孩子都是喜歡聽誇獎的話的, 多用誇獎、鼓勵的教育方式, 要自己的孩子好, 一定要在頭腦中有一個概念。

大多不願做事的孩子都認為父母及身邊的人替他打理一切是理所應當, 父母不僅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 而且在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時能幫助他人把事做好也是一種樂趣, 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只要孩子做事, 就儘量鼓勵少批評。 多找時間與孩子共同完成上周規定的任務。

要與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 幹勁是從幹中開始的, 當孩子認真幹了, 父母就要承認他的幹勁, 及時給予肯定,

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悅。 當孩子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 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 必然樂於再次去做, 並且為了再次得到這種情緒上的愉悅體驗, 即使在幹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想方設法自己主動地解決, 不會半途而廢。

讓孩子充滿活力。 孩子的活力與他的健康和情緒有很大的關係, 經常讓孩子接觸大自然, 在陽光下, 讓思想自由翱翔, 盎然的生機會給孩子帶來活力和健康。 在人為的環境中, 父母也要注意讓孩子充滿活力, 培養他的興趣愛好, 與他有親密的交流……這些都會使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愉悅體驗。 每個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都不同, 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提出適當的要求和希望, 總要求孩子做他做不到或不喜歡的事,

孩子總是帶著抵觸情緒做事, 自然會喪失活力。

糾正寶寶陋習需要一個時段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手腳笨拙的孩子, 動作慢, 大腦反應慢, 不擅長運動, 結果寫作業速度慢,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愛做小動作, 自覺性差, 管不住自己的手腳, 計算粗心大意, 寫字出格, 丟三落四, 缺乏自信心。 更嚴重的是:影響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影響數學學習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所以數學和作文成績就上不去。 剖腹產、早產、早期爬行不足和運動量不足的孩子極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所以, 家長和老師不要以為孩子動手能力和運動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沒關係, 要從小注意孩子手、眼、耳、腦、身體的相互協調性的訓練。

孩子的能力不是自己產生的,

是需要訓練的。 例如爬行, 從孩子出生後幾天就開始訓練, 每天讓孩子空腹趴在床上, 用手抵住孩子的腳, 刺激他向前爬行, 要讓孩子在七、八個月時學習爬行三個月以上, 再學行走。 孩子四歲應學會拍球, 五歲學會跳繩, 長大後要逐步增加運動內容和訓練量, 小學生應保證每天運動時間累計兩個小時以上, 家長不要用看電視、玩遊戲機、學習課餘知識來佔用孩子的運動時間。 另外, 家長要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時間和生活環境, 讓孩子從用筷子、系鞋帶、穿脫衣服等來練習手指靈巧性, 用鬧鐘管理自己寫作業的時間, 讓孩子從五歲開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因為孩子在這個時候最喜歡參與勞動,
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 如果錯過關鍵期, 到孩子八、九歲以後再培養勞動興趣和能力, 孩子就不願意做了。 孩子不擅長做的事就不願做, 手眼不協調、手不聽大腦指揮、眼睛無法盯住目標、手指不靈巧的孩子就不願意寫作業。

孩子已經大了, 存在這些問題怎麼辦, 家長就要抓緊時間給孩子補上遊戲玩耍這一課, 讓孩子參加系統的感覺統合訓練, 而不是一味地去責駡孩子。

孩子雖小, 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有大人的架子去壓制他, 只有給以他一定的空間, 讓其在父母指引下慢慢成長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