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直腸脫垂的中醫治療方法

直腸脫垂的中醫治療方法 

1:中醫療方:

本病為氣機升降失常, 大腸失於固托。 故去其有餘, 補其不足, 升提固托是其治療的基本原則。 但在治療時, 應注意攻、補的適宜, 根據本虛標實的具體情況, 靈活立法。 滋補不宜過膩, 攻邪不宜過度, 以防損傷正氣。 本病多為老人, 小兒, 體質虛弱, 脫肛時間較長者, 若單純使用中藥治療, 效果欠佳, 應當配合藥物注射或手術治療, 方可很快改善臨床症狀。

一、辨證選方:

(1)氣虛下陷:

治法:補氣升清, 升舉固托。 方藥, 補中益氣東加減:黃芪25克, 人參3克, 生白術15克, 升麻7克, 柴胡12克, 陳皮10克,

當歸身12克, 炙甘草7克。 腹脹納呆者, 加雞內金、神曲、炒麥芽、山藥;中氣虛寒者, 加炮薑、茯苓、五味子;氣滯者, 加香附、木香;氣虛挾熱者, 加黃芩、紅花、槐花;久脫不收者, 酌加止澀之品, 如五倍子、烏梅、金櫻子;產後中氣下陷、直腸子宮並脫者, 主用醋炒升麻15~30克。

(2)腎氣不固:

治法:補腎氣, 助固攝。 方藥:腎氣丸加減。 熟附子10克, 肉桂3克, 淮山藥30克, 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 炙黃芪25克, 升麻10克。 瀉泄者加補骨脂、肉豆蔻;大便於結者, 加火麻仁、胡桃肉;滑脫不收者, 加金櫻子、烏梅;老人下元虛憊, 精血衰少者, 加鹿茸粉2克, 一日兩次吞服。

(3)氣血兩虛:

治法:益氣養血, 溫潤大腸。 方藥:八珍東加減:人參3克。 炙黃芪25克, 生白術12克, 茯苓10克, 當歸身10克, 熟地黃15克, 白芍10克, 升麻10克, 生甘草7克。 大便乾燥者,

加火麻仁、柏子仁;血虛有熱, 口幹心煩者, 加玉竹、生何首烏、知母;夜寐不安者, 加酸棗仁、遠志等。

(4)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瀉火, 行氣利濕。 方藥:涼膈清腸散加減。 生地15克, 黃芩10克, 黃連7克, 香附10克,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當歸10克, 荊芥10克, 防風10克, 升麻7克。 肛門腫痛, 灼熱刺癢者, 加銀花、黃柏、梔子;大便秘結不通者, 加草決明、大黃;尿黃者, 加滑石、車前草;嗜酒濕熱下注者, 加葛花、枳楔子、柞木枝。

二、專方驗方:

(1)石榴皮30克, 明礬15克, 水煎洗患處。 適用於脫肛不收。

(2)馬勃15克, 焙乾, 研末, 香油調搽。 適用於脫肛, 肛門紅腫。

(3)王不留行30克, 為細末, 每日早晚開水送服9克。 適用於便秘脫肛。

(4)生黃芪15克, 升麻9克, 五倍子30克, 水煎服。 適用於氣虛脫肛。

(5)熊膽磨水點患處。 適用於大腸濕熱脫肛。

|(6)鱉首烘乾研細末, 內服日三次, 每次3克。 適用于兒童脫肛。

3.其它療法

(一)外敷法:

(1)五倍子、明礬、冰片, 共研細末, 合勻撒布患處, 還納復位。

(2)石決明、爐甘石、人中白、冰片, 共研細末, 合勻撤布患處, 還納復位。

(3)訶子、赤石脂、龍骨, 共研細末, 合勻撒布患處, 還納復位。

(4)取大五倍子一個, 敲一孔, 將陰乾的車前草揉碎, 填入五倍子內, 用紙塞孔;濕紙包煨, 取出, 待冷後去紙研細末, 每30克加輕粉0.9克, 冰片0.15克, 共研細末, 撤布患處, 然後還納。

(5)馬勃末、木賊燒灰存性, 共研細末, 混合均勻將藥末撒布患處, 還納復位。

(二)熏洗法:

(1)苦參東加石榴皮、明礬、五倍子煎湯熏洗。 日2~3次, 每次20分鐘。

(2)蛇床子、明礬、烏梅、槐花、地榆、防風、蔥葉煎湯, 先熏後洗, 日2次。

(3)樸硝、甘草, 煎湯乘熱坐浴,

日2次, 每次20分鐘。

(4)生枳殼、防風、五倍子, 煎湯乘熱坐浴, 日2次, 每次20分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