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呆!這樣發燒竟然是好事

觀察:哪些疾病是發燒“導火索”?

哪些病會成為發燒“導火索”呢?李宏說, 以幾種常見病不僅可引起發燒還各有特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除出現發燒、咳嗽、流涕、咽痛和全身不適等症狀外, 更易出現高熱、驚厥、脫水等全身症狀, 容易演變為氣管炎和肺炎。

幼兒急疹:這種病多見於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 除高熱外無其他表現;突出特點為發熱3~5天后熱退疹出, 無色素沉著。

麻疹:除了發燒, 也伴有流涕、結膜炎、咳嗽、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

水痘:一般在發燒1天后皮疹連續分批出現, 每批歷時l~6日, 同一時間可見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從軀幹至臉、肩、四肢程向心型分佈。

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 , 除了發燒, 手、足、口腔等部位還可出現皮疹、潰瘍。

解讀:發熱是身體的學習機會

“雖說發燒是一些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 但對孩子來講, 它也不全是壞事。 ”李宏說, 發燒是機體對外來病原的有效免疫反應, 是對孩子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 李宏認為, 在可控範圍內, 孩子發燒還可能帶來幾層“好處”:

1.增強孩子的抵抗力:發燒時, 孩子體內的免疫細胞和免疫因數的活性提高了, 尤其體溫在37.5~38.5攝氏度時, 機體免疫活動最為活躍, 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

2.抑制部分病原體:大多數感染人的病原體適宜的存活溫度是37℃左右, 而當孩子受感染後身體產生一系列反應,

體溫升高可破壞病原體適宜的溫度,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抑制部分病原體。

3.改善血液迴圈:發燒時孩子血液迴圈加速, 可以為感染灶提供更多的血液, 而血液中所含的免疫細胞和免疫因數可以直接到局部吞噬和抑制病原體, 對清除感染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 也不能過分誇大發燒的這些‘好處’。 家長還要根據病情的輕重及時判斷處理。 ”

支招:分清輕重學會“冷”處理

醫學教授認為, 如果孩子發燒的同時精神差, 或是持續高熱及反復發熱、出現皮疹、無法進食或有脫水表現, 有驚厥或以前有過驚厥史的, 建議家長還是要送醫。 如果孩子剛開始發燒, 精神狀態良好, 活動不受影響即便體溫達到或超過38.5攝氏度以上,

家長也不必馬上送孩子去醫院。

“平時在家中除了遵醫囑服用退燒藥之外, 還可以使用物理降溫的方法讓孩子感覺好受點。 ”李巨集介紹說常見的物理降溫有溫水擦浴及頭部冰敷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 溫水擦浴時要注意四肢末梢保暖;冰敷則以頭部為主, 用降溫貼、冷毛巾、或者冰袋都可以, 實在來不及找冰袋, 冰淇淋、冰糕等包在薄毛巾裡面也可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