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應該怎麼避免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 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儘管引起新生兒黃疽的原因很多, 但臨床上常見有新生兒溶血病、生理性黃疽和母乳性黃疽三種, 由於這三種黃疽的症狀輕重和對嬰兒的影響不一, 必須及時診斷、正確處理。

新生兒黃疸的幾種情況

1、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 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 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引起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造成的一種溶血病。

2、生理性黃疽:生理性黃疽是指因其膽紅素代謝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暫時性黃疽,

並不是由於某些病理因素所致。 據有關統計資料報導, 約70%的新生兒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疽, 但大部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疽在生後10到14天會自行消退。 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

3、母乳性黃疽: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後會出現黃疽, 停喂母乳後黃疽便逐漸消失, 醫學上將這種吃母乳引起的黃疽, 稱為母乳性黃疽。 母乳性黃疽的發病率並不低。 據國外報導, 新生兒的母乳性黃疽約占全部出生新生兒的1.3%, 占所有母乳餵養兒的百分之二。 其病因與患兒母親乳汁中含有一種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關。 這種激素能抑制肝臟中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

阻礙對膽紅素的及時處理, 使血液中總膽紅素大量增加, 再加上新生嬰兒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 酶的合成功能比較有限, 不能有效地結合、輸送和排泄膽紅素, 致使全身皮膚和鞏膜出現黃疽。

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預防?

1、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 再妊娠時應作預防, 按時服用中藥。

2、嬰兒出生之後應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 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 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 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4、如需進行換血療法時, 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 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 嚴格操作規程。

5、預防新生兒黃疸應該要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

防止破損感染。

6、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 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 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7、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 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 故妊娠期間, 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 不過食生冷, 不過饑過飽, 並忌酒和辛熱之品, 以防損傷脾胃。

媽媽必須還要注意:一定不能讓寶寶在黑暗的家中度過新生兒時期, 只要不是太冷的大風天氣, 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換氣, 讓自然光線照進室內, 條件允許的最好給寶寶勤洗澡, 這樣既利於觀察發現寶寶是否有黃疸, 又可以增強寶寶的體制和抵抗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