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與柚子同食引起猝死的藥物
蘑菇中毒的4種常見類型
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
引起的中毒表現也各不相同,
但一般可分為以下4類:
1、胃腸型,
此型患者進食蘑菇後10分鐘-2小時出現無力、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
恢復較快,
預後好。
產生此類症狀的蘑菇很多,
如:紅菇、乳菇、牛肝菌、橙紅毒傘、毒光蓋傘、月光菌、臘傘、環柄菇等。
2、肝腎損害型,
進食後10-30小時出現胃腸炎型表現。
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
然後出現以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
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
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
一般病程2-3周。
3、溶血型, 潛伏期6-12小時, 病人往往先出現噁心等症狀, 後出現溶血性黃疸、肝部腫大等, 少數病人會出現血紅蛋白尿, 經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後可很快控制病情。
4、神經精神型, 進食後10分鐘-6小時除出現胃腸炎型症狀外, 尚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 興奮、幻覺、步態蹣跚等。
>>推薦閱讀:冬季警惕急性會厭炎
蘑菇中毒的5大急救措施
誤食毒蘑菇後大約經過0.5-0.6小時的潛伏期出現噁心、嘔吐、劇烈腹瀉和腹痛等症狀,
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淚、脈搏等表現,
和(或)黃疸、貧血、出血傾向等體征,
少數患者發生瞻妄、呼吸抑止,
甚至昏迷、休克死亡。
中毒後,
應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1、呼叫救護車急救。
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
並保留毒蘑菇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2、催吐、洗胃和導瀉。 為減少毒素的吸收, 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 隨後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 可反復多次。
3、補水。 催吐後, 為防止反復嘔吐發生的脫水, 最好讓中毒者飲用鹽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鹽水”, 以補充體液的丟失, 防止休克的發生。
4、防止窒息。 對已發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 防止窒息。
5、為患者加蓋毛毯保溫。
特別提示:民間有各種鑒別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 但總的看來這些方法並不可靠。 最有效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是形態學鑒定, 但這種鑒定方法普通群眾難以掌握。 所以, 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菇。 也不要在移動商販處購買幹或新鮮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