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的發病率與性別、年齡、種族、地區、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 下面幾類人的骨頭容易變脆, 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五類人骨頭易變脆
老年人:一般來說, 男性骨量在35歲達到峰值, 而女性在30歲時達到峰值, 以後開始下降。 年齡越大, 骨質疏鬆的風險越高。
喝牛奶少的人:如果人體骨量是一個銀行存款帳戶, 那牛奶便是最主要的進賬之一。 有調查顯示, 與不喝牛奶的人相比, 每天喝牛奶超過300毫升的人, 腰椎骨密度要高6%左右, 髖部骨密度高7%左右。
吸煙喝酒的人:研究表明, 香煙和酒精會弱化骨骼, 它們會過濾掉骨骼中的鈣、鎂和其他礦物質,
有家族史的人:研究人員發現, 骨密度的高低75%取決於遺傳, 25%取決於其他因素。 如果家裡的老年人有骨折史、彎腰駝背、身高下降等問題, 那麼家族成員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更高。
服用某些藥物的人:長時間服用可的松類藥物會干擾人體激素水準, 減少骨骼中的鈣質、維生素D等物質。 此外, 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也更容易得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要補鈣 推薦五種鈣源
骨科專家指出, 骨質疏鬆的情況在中年女性當中是很常見的, 這個如果是屬於缺鈣造成的, 應該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一般需要堅持用藥。 此外, 在日常生活中,
1、燕麥
燕麥是穀類糧食當中鈣含量最高的食物了, 對預防缺鈣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把燕麥和黑芝麻一起熬粥, 補鈣的效果會更好。 女性朋友不妨一試。
2、泥鰍
泥鰍, 很多人可能不敢吃, 或者沒吃過。 在同等重量下, 泥鰍的鈣含量是鯉魚的近6倍, 是帶魚的10倍左右。 泥鰍燒豆腐, 是將泥鰍和豆腐這兩種含鈣豐富的食材合二為一的做法, 是不錯的補鈣佳餚。 敢吃泥鰍的朋友, 不妨試試。
3、蔬菜
日常生活中, 有不少綠葉蔬菜的補鈣效果都不遜色於牛奶, 比如莧菜、小油菜等, 它們的鈣含量都超過同等重量的牛奶。 此外, 專家表示, 蔬菜還含有大量有助於鈣吸收的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K。
4、榛仁
堅果也是補鈣的選擇之一, 榛仁在各種堅果中的含鈣量最高, 能夠滿足成年人一天的鈣需求量。 需要注意的是, 堅果類食品的熱量和油脂含量普遍偏高, 每天一小把即可, 不可多吃。
5、豆製品
豆製品也是補鈣很好的選擇, 比如經過壓制濃縮而成的豆腐乾, 鈣含量就相當高, 小香乾的鈣含量是水豆腐的7倍。 喜歡吃豆製品的朋友, 平常可以適當選擇。
不要掉進補鈣誤區
誤區1:治骨質疏鬆不辨病因
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 即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 女性絕經期後出現的骨質疏鬆, 老年男性出現的骨質疏鬆都屬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
繼發性的骨質疏鬆, 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鬆, 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 而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 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 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比如絕經期女性可補充雌激素等, 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麼有效手段能治癒骨質疏鬆, 現在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
誤區2: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 鈣補得越多, 吸收得也越多, 形成的骨骼就越多,
鈣是這樣被人吸收的:鈣經胃腸吸收, 進入血液, 形成血鈣(即血液中鈣的含量), 再通過骨代謝, 把血鈣進行鈣鹽沉積, 形成骨骼。 不是說鈣吃得越多, 形成的骨骼就越多。 血液中鈣的含量必須保持在一定水準, 過多或過少都不行。 過量補鈣, 血液中血鈣含量過高, 可導致高鈣血症, 並會引起併發症, 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
誤區3:補鈣能治好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 是人體衰老的表現。 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 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鬆。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 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就開始骨丟失,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在絕經後1―10 年,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並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癒骨質疏鬆。
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就開始骨丟失,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在絕經後1―10 年,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並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癒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