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炎熱夏季吹冷風 養生換季你對了嗎?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 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 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 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1 溫帶氣候, 提醒我們“順四時”

偌大一個地球, 究竟哪裡最適合人類生存和居住呢?這是地理學家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中醫學對此早有研究。

答案是溫帶。 理由:地球上其他地方缺乏明顯的四季更替。 中醫認為, 人“秉天地之氣而生, 法四時而成”。 人在四季更替明顯的地區生活, 才能做到“順四時”。

比如南極和北極, 由於地處高寒, 幾乎全年皆為冬天。 半年長夜, 半年白晝, 陰和陽是絕離的,

沒有一個適時的交替。 熱帶則是一年長夏, 同樣沒有四季, “波瀾不驚”。 而在溫帶,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四季分明, 對人類的身體和智力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並使人對外界氣候的應對能力增強。 所以, 生活在溫帶的人們應該很自豪、很幸福, 因為大自然給予了相對優厚的外部環境。

2 你在不自覺地“反季節”嗎

然而, 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按“順四時”這個規律來養生、防病的。 比如, 夏天時, 很多人都喜歡待在室內打開空調, 而且, 唯恐空調溫度不夠低, 屋子不夠涼快;冬天時, 很多人則待在室內開暖氣, 而且, 唯恐暖氣不夠熱。 這些做法, 其實都違背了季節規律。

夏天, 不少空調“粉絲”來診所看病, 還疑惑地問:“我怎麼渾身都不舒服呢?”我就跟他們說:“該出汗時你不出汗,

都在體內憋著。 你能舒服嗎?”所以, 我建議, 夏天若是開空調時, 多少打開點窗子, 以利於新鮮空氣進入室內, 讓空氣不斷迴圈流動, 同時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

無論空調還是電扇, 都不要讓其對著你直吹, 而要讓其對著牆或側面吹, 這樣可以有一個讓空氣迴旋流動的餘地, 使人體接受的是溫和的涼風。 這是因為, 天氣熱的時候, 我們的毛孔是開放的, 若讓空調、電扇迎著我們正面送風, 那就成了《黃帝內經》描述的“虛邪賊風”了。 體質虛弱的人若不注意回避, 很容易引發感冒發熱、腰酸背痛, 甚至有的人可能動彈不得。 這些例子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同樣道理, 到了冬天, 正常情況下, 人體的氣血是閉藏的。

這時候, 若是人為制暖, 環境太暖和, 導致身體捂得太熱, 本來閉藏的氣血就會往外耗散。 中醫認為, “冬不藏精, 春必病瘟”。 也就是說, 如果冬天不能夠把精血很好地貯藏起來, 到了春天就很可能會得瘟病。

所以, 雖然冬天開暖氣無可非議, 但是, 建議室溫不能太高, 控制在20攝氏度就足夠了。 不能因為人為的因素, 加劇室內小氣候和室外季節的反差。

3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 人的氣血運行與五臟是直接相關的。

春天時, 氣血從裡往外流, 裡面的氣血相對不足。 這時, 很多人會有肝氣、肝血不足的情況, 常常感到失眠、春困。 這時, 我們應注意養肝。 無論男女, 最好服用些烏雞白鳳丸。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 療效經過上百年的實踐檢驗。

女性以肝為先天, 養血為主, 服用此藥自然不在話下。 但不要以為這只是婦科聖藥, 男性也會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對不足的情況。 有此證之男士, 可每天早上適量服用。

到了夏天, 人的氣血都到外面去了。 天氣特別熱, 汗出得特別多, 你往往會感到氣短、胸悶, 這是因為夏氣影響了你的心氣。 我建議多喝點生脈飲(人參100克, 麥冬200克, 五味子100克), 尤其是中老年人。 這是唐代名醫孫思邈提出的方藥。 其中人參補氣, 麥冬清肺熱, 五味子收斂心氣, 總體效果有助滋養心氣, 抵禦暑熱。

秋天則是氣血由外往裡走的季節。 秋氣與肺氣相通。 這時, 可吃點秋梨膏(精選白梨, 配合其他潤肺生津的藥物, 加蜂蜜、紅棗等佐料製成)。 梨有潤肺、止渴作用,

可入肺經, 有助氣血速降, 幫助人們把氣血吸納回體內。

冬天戶外大雪飄飄, 人體氣血都藏起來了, 正是補養的好時機。 冬天重在補腎, 男性以精氣為主, 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 服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 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補血, 可服用阿膠、大棗、核桃仁, 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劑服用;更年期後, 可服用六味地黃丸。

中醫稱這種養生方法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這是在身體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補方法。 若是感冒了, 或患了其他病, 則應先治療原發疾病。

人是天地間的產物, 從這點來看, 人與一棵落葉樹沒什麼大的差別。 我們一年四季的身體狀態, 正像一棵樹, 從發芽、繁茂、凋萎到落葉, 周而復始。 順四時, 就是對季節規律的最具原則的養生把握。

編輯推薦:

牢記4大養生禁忌

中醫養生的四大人體反射區

常“三通” 中醫日常養生7個秘訣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編輯推薦:

牢記4大養生禁忌

中醫養生的四大人體反射區

常“三通” 中醫日常養生7個秘訣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