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用沸水煮蛋。 首先, 沸騰的水會讓雞蛋在鍋裡四下翻滾, 很容易把蛋殼撞碎, 甚至蛋白都露出來。 其次, 雞蛋中的蛋白質凝固變性, 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 通常60℃—87℃就可以, 而沸水的溫度能達到100℃。 如果用沸水煮, 蛋白可能就老得跟橡皮一樣。 所以煮蛋的時候, 應該開蓋, 讓水微微冒泡, 而不是沸騰。
2煮的時間要短, 煮後要冷卻。 蛋白全熟, 蛋黃也完全凝固的雞蛋需要煮10分鐘, 可如果你想要一個蛋黃嫩嫩的水煮蛋, 大概6分鐘就可以了。 如果雞蛋煮的時間過久, 就會有難聞的硫的氣味。 另外要注意的是,
3陳一些的雞蛋更好剝。 我們都覺得最新鮮的好, 不過水煮蛋其實沒必要用太新鮮的。 因為稍微陳一些的雞蛋反而更好剝。 如果把雞蛋在冰箱裡儲存幾天, 其pH值就會稍微升高, 蛋白和內層蛋殼的黏合度會稍微變松。
3蛋黃外面變綠沒關係。 如果雞蛋煮得太老, 你會發現蛋黃外面有一層綠色。 這是蛋黃中的硫化物和鐵發生了反應, 並沒有任何危害。 只要煮的時間別太長, 就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