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可以去濕熱
1、肺俞穴
濕熱體質偏於濕熱內蘊, 表現為痤瘡、口臭的可以選用肺俞穴。 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臟, 俞就是輸的意思。 所以, 肺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臟的濕熱水汽由此外輸膀胱經。
肺俞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 對清肺經的濕熱療效顯著。 操作時, 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 約揉15-30次, 用兩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後緣向下分推, 約分推30-50次。
2、中脘、足三裡、陰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 促進脾胃運化水濕,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
3、八髎穴
在骶椎上, 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 左右共八個穴位, 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 合稱“八穴”。 八髎穴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可每天按摩2次, 每次15分鐘, 對於濕熱體質偏於濕熱下注的人比較適合。
濕熱體質吃什麼好
1、海帶冬瓜消腫湯
食材:帶皮冬瓜200克、海帶50克。
製作方法:①冬瓜洗淨切片、海帶泡發後切片;②把海帶放入鍋中小火慢燉20分鐘後, 加入冬瓜及蝦皮、胡椒粉等, 再燉15分鐘即可。
功效:冬瓜含有豐富的鉀, 利於體內鈉鹽排出, 可清熱除濕、利尿消腫, 對高血壓腎病、水腫及小便不利者有很好的作用;海帶冬瓜湯能有效緩解風濕性關節炎、濕疹、水腫等皮膚疾病。
2、木瓜雞丁防濕邪
食材:雞脯肉100克、木瓜半個、豌豆30克、雞蛋適量。
製作方法:①將木瓜洗淨去皮切丁、雞脯肉洗淨切丁;②用少量澱粉和蛋清將雞脯肉裹上後入鍋翻炒;③炒至快熟時, 將木瓜丁、豌豆入鍋再翻炒3~5分鐘即可。
功效:木瓜能化濕除痹、活血舒筋, 可防治抽筋痙攣、風濕痹痛;豌豆裡面含有赤黴素和植物甯蘇等物質, 具有消炎殺菌、預防關節疼痛等功效。 用兩者互炒可預防水濕, 保護關節。
從文中我們可以瞭解到, 針灸可以達到祛濕熱的效果, 此外, 常吃一些除濕的食療也能很好的改善濕熱體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