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面癱這種不常見的疾病, 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瞭解, 以免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卻束手無策。 本篇文章將會為你介紹面癱的症狀和用藥治療, 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症狀:
多數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 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 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 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 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 鼓腮和吹口哨時, 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 進食時, 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
第一是去除病因。 第二是對症治療, 改善迴圈消除面神經水腫。 第三是營養神經。 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 應儘早抗病毒, 用激素和對症治療。 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二、用藥治療:
過去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 都採用針灸、貼藥、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藥、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藥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 這些傳統的辦法, 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 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是祖國醫藥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 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 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 分佈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 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 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 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 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 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 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 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 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藥、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藥物, 介入治療。 這些治療方法, 一定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 不知道你是否對面癱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一旦遇到面癱, 一定要進行及時的治療, 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否則可能會留下不可想像的後遺症, 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 你可以登錄相關網站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