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立秋後這幾種疾病要提防

立秋後, 天氣逐漸涼爽, 各類“秋季病”開始“騷擾”市民。 經過長期高溫的襲擊, 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 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 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 此時應注意, 夜裡不要受涼, 儘量少用空調和電扇, 注意冷暖變化, 以防疾病“秋後算帳”。

孩子——感冒發燒

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 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 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

由於寶寶個體存在些許差異, 發熱的表現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用手觸膜四肢及額頭往往會誤認為孩子不發燒,

最好以觸摸胸腹部感覺為准。 有時孩子可能因感冒而發高燒, 可手足摸上去卻感覺冰冷, 直到體溫逐漸下降以後, 手足皮膚才又慢慢熱起來。 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 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

假冷真熱的原因主要是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四肢血量少於內臟, 由於供血不足, 四肢本身就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不少家長不瞭解這種情況, 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 就誤認為孩子受寒怕冷, 馬上用厚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 結果小兒的體熱得不到及時散發, 體溫越升越高, 甚至發生高熱驚厥或“中暑”現象。 如果孩子有感冒發熱症狀, 應及時服用柴胡滴丸等藥品。 柴胡滴丸能迅速退燒, 由於是滴丸劑型,

藥物可經口腔粘膜直接吸收, 無首過消除, 能快速起效, 且服用及攜帶均較方便。

另外, 對於初秋夜晚多習慣不蓋被子, 太過貪涼導致的腹瀉、頭重等, 有關專家提醒, 初秋之際, 千萬要注意不要貪涼, 不要猛吹空調, 在樹蔭下、水亭中、陽臺上乘涼時間不宜過長, 睡眠時不要開電扇對吹。 專家還建議應多喝些生薑紅糖水, 千萬不要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 以免雪上加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