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豬肉、牛肉或雞肉、魚肉, 它們都像雞蛋、牛奶和黃豆一樣, 屬於高蛋白質食品, 它們的優質蛋白質所含的各種氨基酸比例都比較恰當, 進入人體時, 幾乎能被完全吸收和利用。 從營養角度出發, 吃肉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得到優質蛋白質。 因為我們體內肌肉的正常維護, 需要這些蛋白質;身體各種組織的維護也少不了這些蛋白質;人體內的各種酶主要由蛋白質組成, 要讓它們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維護其代謝更新, 也離不開蛋白質。
紅燒肉:油水足, 營養不良?
不!恰恰相反的是, 這樣的飲食往往是營養不良。
經常食用這樣的肉類, 其實並沒有吃到多少優質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 因此, 對於酷愛吃豬肉的人, 要注意選擇瘦豬肉, 如豬肉的裡脊, 這個部位的肉就較瘦, 而且脂肪少。 除此之外, 我們也可以選擇吃瘦牛肉、瘦羊肉、去皮雞胸脯肉、魚肉等, 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人, 同時保證微量元素鋅及維生素B12等其他營養素的獲取。 同一重量的瘦牛肉一般比瘦豬肉含更高量的鐵, 對缺鐵性貧血的人來說, 牛肉是比豬肉更好的選擇。
30歲以後, 吃肉更要適量
一般成年人過30歲以後, 每增長一歲, 其腎臟功能就會稍有遞減。 如果長期過量吃肉, 或吃其他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經常讓腎臟加倍工作, 這對健康的年輕人或許沒有問題;但對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的患者, 以及腎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來說, 這樣的飲食習慣會縮短其腎臟的壽命。 另外, 高蛋白飲食會加速體內的鈣在尿中的排泄, 進而引起骨質疏鬆。 長期過多吃瘦肉或其他高蛋白食品時, 體內也會產生過多的尿酸, 容易引發痛風, 還可能引起泌尿系結石。
原來烤肉跟可樂不是“一家人”
那麼, 每天究竟吃多少瘦肉才算適量?
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攝入人體後, 一方面給我們帶來好處, 另一方面也會產生一些代謝廢物。
多吃肉, 易患腸炎
但女人吃肉要謹慎, 吃多了可能會增加得腸炎的幾率。 近日發表在《美國腸胃病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研究人員在長達10年時間裡, 跟蹤研究了6.7萬名女性後得出結論, 90%患上腸炎的女性, 其攝入的蛋白質遠超過推薦量。
研究人員發現, 攝入蛋白質最多的女性, 其患腸炎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且吃動物蛋白越多風險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