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人們飯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營養豐富又美味。 但是吃豬肉也有需要注意的事項。 你知道豬肉有哪些飲食禁忌嗎?今天小編幫大家總結了不宜和豬肉搭配吃的食物,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牛肉
豬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說法由來已久, 《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
這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考慮, 一是從中醫食物藥性來看, 豬肉酸冷、微寒, 有滋膩陰寒之性, 而牛肉則氣味甘溫, 能補脾胃、壯腰腳, 有安中益氣之功。
多吃牛肉少吃豬肉十大理由二者一溫一寒, 一補中脾胃, 一冷膩虛人。 性味有所抵觸,
羊肝
中醫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 令人心悶。
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 補肝、明目, 治肝風虛熱。 豬肉滋膩, 入胃便作濕熱, 從食物藥性講, 配伍不宜。
羊肝有膻氣, 與豬肉共同烹炒, 則易生怪味, 從烹飪角度講看, 亦不相宜。
大豆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 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 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 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複合物, 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 降低利用效率;
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 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 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
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 可去腥味,
古書有記載:“凡肉有補, 唯豬肉無補”。 一耗氣, 一無補, 故二者配食, 對身體有損害。
豬肉的營養價值
一、營養分析
1、蛋白質
豬肉的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 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 並且必需氨基酸的構成比例接近人體需要。
因此易被人體充分利用, 營養價值高, 屬於優質蛋白質。
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平均在13.2%左右, 因豬的品種、年齡、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異。
比如豬身上不同部位的肉, 因肥瘦程度不同, 其蛋白質含量的差異就會比較大。
例如:豬裡脊肉蛋白質的含量約為21%, 後臀尖約為15%, 肋條肉約為10%, 奶脯僅為8%,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豬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質含量要高。
而豬的皮膚和筋腱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
由於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體必需氨基酸, 因此, 以豬皮和筋腱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營養價值較低。
但是, 也正因為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 使得這類原料又成為女士美容的佳品。
2、脂類
豬肉中的脂類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膽固醇。 在畜肉中, 豬肉的脂肪含量最高, 脂肪的組成以飽和脂肪酸為主, 熔點較高。
這也是豬油在較低溫度下呈固態的原因。 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較低, 肥肉比瘦肉高, 內臟中更高。
一般約為瘦肉的3-5倍, 腦中膽固醇含量最高, 每100克可達2000毫克。
雖然膽固醇在人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
所以, 高膽固醇食物攝食過多會導致動脈硬化, 增加高血壓病的發生概率。
3、碳水化合物
豬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於肌肉和肝臟中。
豬肉的營養非常全面, 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 還含有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
豬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 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 能夠預防貧血。
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因此, 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二、食療保健作用
中醫認為, 豬肉性平味甘, 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
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
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秘和難產。
總結: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 你知道哪些食物不宜和豬肉搭配吃了嗎?大家對於豬肉的飲食禁忌是不是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了呢?大家在吃豬肉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 健康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