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患了糖尿病運動的方法

準備充分循序漸進

運動前, 應先到醫院進行諮詢和必要的檢查, 包括血糖的監測、尿常規、血壓、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等。 這些檢查結果關係到能不能運動、怎樣運動等一系列問題。

如果檢查下來可以運動, 接下來就可制定運動強度。 用心率反映人體在運動時的運動強度, 運動中的適宜心率=安靜心率+安靜心率×(50%-70%)。 更簡單的方法:用170減去年齡作為運動中的適宜心率。 例如, 一個50歲的糖尿病患者, 在運動中的適宜心率大約是每分鐘120次。 通常心率和脈率是一致的, 病人應學會自己測量脈搏。 運動後即刻的脈率可作為運動強度是否適宜的指標,

如果脈率超過指標, 說明運動強度太大, 心臟負荷過重, 對身體有害;如果脈率達不到指標, 說明運動強度過小, 達不到預期效果。

運動應循序漸進, 可從10分鐘開始, 逐步延長至30分鐘, 主要根據個體的耐受能力, 可作間歇休息。 每天運動一次, 或每星期運動3—4次, 運動次數過少, 就達不到預期效果。

有氧運動方式多樣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也稱耐力運動), 是一種可以增強呼吸、心血管功能, 改善新陳代謝, 糾正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的鍛煉方法。 通常採用有較多肌肉群參加的週期性運動, 如步行、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登樓、划船、游泳等, 其中步行是簡便易行且有效的。

1.散步:運動強度小, 對體質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適合。 如果能在優美的綠化環境中進行, 自然的氣息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行走時應全身放鬆, 眼觀前方, 自然而有節律地擺動上肢, 每次10—30分鐘。

2.醫療步行:是一種對步行距離、速度和坡度有一定要求的步行。 例如, 每次來回各步行400-800米, 每3-5分鐘走200米, 中間休息3分鐘;或來回各步行1000米, 用18分鐘走完1000米, 中間休息3-5分鐘;或來回各步行1000米, 其中要走一段斜坡, 用25分鐘走完1000米, 中間休息8-10分鐘。

健身跑屬中等偏高的運動強度, 適合於身體條件較好、無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慢跑時要求全身放鬆。 糖尿病患者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 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例如住高層建築者,

可進行爬樓梯運動, 或跳繩、原地跑等方式。 此外, 廣播體操、球類運動等都可以採用。

掌握竅門事半功倍

1.運動安排在餐後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運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在藥物作用高峰時應避免運動, 以免引起反應。 例如, 使用正規胰島素者, 應避免在注射後2小時前後運動。 清晨未注射胰島素前, 體內胰島素很少, 運動可引起酮血症而加重病情, 也應避免。

2.從靜止到運動, 身體需要逐步適應。 因此, 運動前要有5分鐘的準備活動, 如活動上下肢、腰部和腹部。 跑步, 要從快速步行逐漸轉入小跑。 划船或游泳前, 應作上肢、肩部和頸部的準備活動。 結束運動時, 不要立即停止, 因為運動時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組織中, 突然停止運動,

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臟而產生暫時性腦缺血, 會引起頭暈、噁心甚至虛脫等不適症狀。 因此, 在運動結束時, 應繼續作一些行走、緩慢跑步等放鬆活動, 一般應歷時5分鐘。

3.運動後不要馬上說話或進行冷、熱水浴, 而應把汗水擦乾, 待脈率恢復到正常時再進行溫水淋浴。

4.應密切觀察運動後個體反應, 如果每次運動後感到食欲和睡眠良好, 精力充沛, 清晨脈率平穩, 且有逐漸減慢的趨勢, 說明運動適宜。 反之, 運動後食欲、睡眠不好, 應停止運動, 接受醫生的檢查。

5.嚴格遵守規定的運動量和進度。 不要過度勞累, 避免劇烈運動, 以免刺激交感神經, 引起腎上腺素反應而使血糖升高。

6.運動必須與、藥物治療相結合, 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間的關係,

以獲得最佳療效。

7.胰島素最好注射在腹部。 若注射在肢體上。 運動時可使胰島素吸收加快而出現低血糖反應。

8.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 應減少運動前胰島素的劑量。 或在運動前適當攝入食物。 還應攜帶餅乾、糖果等食品, 以備發生低血糖先兆時食用, 防止運動中低血糖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