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五味入五臟”之說,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味道對於我們的五臟有著不同的養生功效。 但是很多人對於酸甜苦辣鹹卻是各有所愛。 有些人無辣不歡, 有些人嗜甜如命, 還有些人從不吃苦。 但是在我們任性的滿足著自己味蕾的同時, 五臟卻遭了殃。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達到中醫所講的“五味補五臟”呢?且看下文為您慢慢道來吧!
中醫有“五味入五臟”之說, 五臟在前面的章節中都提到過許多次了, 是心、肝、脾、肺、腎。 而這五臟對應的五味則是辛、甘、酸、苦、鹹。 把這五味和五臟對應起來, 就是肝主酸,
1、辛味養肺
當我們肺虛有寒, 出現感冒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 喝碗姜湯就會好多了。 這主要是辛味入肺的緣故。 生活中辛味的食物很多, 生薑、胡椒、辣椒、蔥、蒜、韭菜、花椒等等, 數不勝數。 雖然辛味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 能刺激胃腸蠕動,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機體代謝, 祛風散寒, 解表止痛。 但是, 吃多了也不好, 會使肺氣過盛, 因而患有痔瘡、肛裂、消化道潰瘍、便秘及神經衰弱的人群還是少食為好。
2、甘味補脾
脾胃虛弱的人可適當多吃些甘甜的食物, 如番茄、茄子、蘑菇、胡蘿蔔、土豆、黃瓜、冬瓜、南瓜、藕、梨、桃、蘋果、香蕉、西瓜、雞肉、蜂蜜等, 有補益、和胃、生津的作用。 中醫認為, 甜味入脾, 吃甜食有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肌肉疲勞、調和脾胃、止痛、解毒等作用。
3、酸味補肝
肝虛血枯者宜食酸味食物, 如柳丁、橘子、橄欖、檸檬、枇杷、葡萄、芒果、石榴、食醋等, 它們都有開胃、收斂、固澀的作用。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望梅止渴”的故事, 一路行軍士兵們口渴難耐, 走路都有氣無力, 曹操就騙士兵們說前面有一片梅林, 大家聽了都流口水了, 人也有勁兒了, 行軍速度也加快了。 那麼, 流口水是可以止渴,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感覺有勁兒了呢?這主要是酸味補肝血, 氣血旺盛了, 人自然就有勁兒了。
4、苦味清心
苦菜、苦瓜、大頭菜、百合、白果等都是苦味食物, 很多人都不太喜歡吃。 但是中醫認為,
5、鹹味滋腎
莧菜、紫菜、海帶、海參、螃蟹等都是鹹味的, 具有補腎的作用。 中醫認為, 鹹味入腎, 能軟堅潤下。
“五味入五臟”, 讓飲食營養變得簡單易行。 但是, 過食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就拿居住在比較寒冷地區的人們來說, 吃些鹹食, 如鹹菜、臘肉等等, 可以補腎溫陽, 但是吃多了就可能會誘發高血壓。 所以, 東北的一些地區, 高血壓的發病率比較高, 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 吃東西不能過。 就像《黃帝內經》中說的那樣:“五味入於口也, 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