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兒麻痹症,可用四方法進行治療

在臨床上, 小兒麻痹症是很容易在患兒的身上留下嚴重後遺症的, 一般來講, 家長們在發現孩子患有小兒麻痹症後, 其就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治療。

1.臥床休息

患者臥床持續至熱退1周, 隔離40天, 以後避免體力活動至少2周。 臥床時使用踏腳板使腳和小腿有一正確角度, 以利於功能恢復。

2.對症治療

可使用退熱鎮痛劑、鎮靜劑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每2~4小時濕熱敷一次, 每次15~30分鐘;熱水浴亦有良效, 特別對年幼兒童, 與鎮痛藥合用有協同作用;有條件可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400mg/(kg·天), 連用2~3天, 有減輕病情作用。

早期可應用干擾素, 100萬U/d, 肌肉注射, 14天為一療程;輕微被動運動可避免畸形發生。

3.癱瘓期

(1)正確的姿勢患者臥床時身體應成一直線, 膝部稍彎曲, 髖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 踝關節成90°。 疼痛消失後立即作主動和被動鍛煉, 以避免骨骼畸形。

(2)適當的營養應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和大量水分, 如因環境溫度過高或熱敷引起出汗, 則應補充鈉鹽。 厭食時可用胃管保證食物和水分攝入。

(3)藥物治療促進神經傳導功能藥物如地巴唑、加蘭他敏、維生素B12等;繼發感染者選用適宜的抗生素治療。

(4)延髓型癱瘓①保持呼吸道通暢:採用低頭位(床腳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嘔吐物等吸入, 最初數日避免胃管餵養, 使用靜脈途徑補充營養;②每日測血壓2次,

如有高血壓腦病, 應及時處理;③聲帶麻痹、呼吸肌癱瘓者, 需行氣管切開術, 通氣受損者, 則需機械輔助呼吸。

4.恢復期及後遺症期

儘早開始主動和被動鍛煉, 防止肌肉萎縮。 也可採用針灸、按摩及理療等, 促進功能恢復, 嚴重肢體畸形可手術矯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